.

专题调研

人民论坛 2024年12月02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创新涉外法治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湘大实践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人民论坛》(2024年12月02日 第 06版)

    【调研背景】湘潭大学一直以智力先行的方式积极参与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成立“非洲研究室”的高校。多年来,该校扎根伟人故里,聚焦中非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服务社会,为新时代中非合作贡献湘大智慧和力量。经过40余年的发展实践,湘潭大学现已成为我国涉外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镇。

    湘潭大学创办于1958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关怀湘潭大学的建设和发展。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湘潭大学扎根伟人故里,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

    湘潭大学长期致力于中非文化交流与法学教育合作。早在1978年,学校响应党中央号召成立了非洲研究室,发起成立了中国非洲史研究会;1998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非洲法律研究机构——“湘潭大学非洲法研究所”;201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与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结为合作伙伴,2014年成立了该国首家孔子学院——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2019年湘潭大学成立中国-非洲经贸法律研究院。非洲法研究成为湘潭大学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总结其先进经验,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于2024年8月22日至24日赴湘潭大学调研,深入相关学院走访、座谈交流,认为湘潭大学在涉非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其实践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

    弘扬扎根精神,架筑起中非法律与人文交流桥梁

    湘潭大学是全国研究时间最长、研究资料最完整、研究成果较丰富、培养人才最多的非洲法研究与教学机构。改革开放初期,湘潭大学就成立了“非洲研究室”,挂靠历史系,囊括了学校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等外语人才。研究室有专门的科研经费,专门的资料室和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创办了当时全国唯一关于非洲的学术刊物《非洲问题参考资料》(后改名为《非洲研究资料》),在非洲研究界影响很大。20世纪80、90年代,由于高校科研机构改革,历史系的非洲研究室撤并至法律系成立 “非洲研究所”。凭着对非洲的满腔热情, 40多年的一路坚守,湘潭大学的“非洲研究所”从彰显特色的全国第一家专门的非洲法律研究机构“非洲法研究所”,到由法学院牵头,联合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等组建的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到“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的成立和中非经贸与人文交流基地的挂牌,再到2024年学校决定由法学院牵头,联合商学院、外语学院等主要文科院组建“中国-非洲(法律经贸)研究院”,湘潭大学聚焦中非关系新发展,以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为目标,将涉非研究和人才培养这块名片越擦越亮。

    非洲法研究也架起了中非法律和人文交流的桥梁。2013级非洲法硕士生黄霞在踏上去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的征程前,给洪永红教授发了条微信“老师,我走了,去看看你曾经挥洒过汗水的地方,去做你曾经义无反顾去做的事”。洪永红教授回复道“要用一颗诚心和爱心,让中非文化的‘热恋’,在乌干达开花结果”。自2018年结束了在麦大孔院首任中方院长的4年任期,回国后的洪永红教授仍一直为中非文化的交流、中非两国的友好合作四处奔走。作为国内非洲法的开拓者,洪永红教授2021年荣获湘潭大学法学学部“坚守奖”,2022年荣获湘潭大学年度突出贡献奖“光荣在校30年”。在这40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翻译非洲国别投资法、海关法、金融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着力解决中非经贸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壁垒、法律风险、经贸纠纷和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为中非经贸合作“保驾护航”。与麦克雷雷大学合作共建麦大孔子学院,积极寻找中非两国文化的契合点,为乌干达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文教师队伍,并获得乌干达副总统接见,事迹获得媒体报道。在导师团队的协力合作下,学校共派出20余名学生赴非洲进行学习交流和志愿者服务,为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献力量。

    另辟蹊径,开创涉非法治人才培养的先河

    湘潭大学在涉非法治研究团队建设上秉承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注重吸纳有丰富非洲经历和广阔国际视野的人员,打造了一支由专职研究团队、特聘教授团队、涉非实务团队和非洲专家团队组成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一是依托法学学部和主要文科院系,组建了一支均具有非洲研学经历的专职研究团队。团队中多位成员兼任中非国际性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几个年轻博士也曾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南非等非洲国家访学或工作过,有的还受聘为非洲大学的发展与法治项目特聘研究员。二是与国内知名非洲研究院所开展合作,聘请何勤华等8位国内顶尖法律专家,形成特聘教授团队,共享优质科研和育人资源。三是深度参与湘非经贸合作,形成涉非实务团队,聘请涉非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实务导师,精准对接国家和社会需求。四是借助较好的国际声誉,形成非洲专家团队,聘任多位非洲政要和知名法学家,开展联合培养。并聘任在华非洲留学毕业生正式入职师资队伍,以研究员身份常驻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国家级学术平台的建设则为涉非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成为中国法学会“中国-非洲法律培训基地”挂牌单位和“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永久承办单位,与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共建“孔子学院”,被湖南省政府指定为“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湘潭大学中非法律与人文交流基地”,被教育部和全国依法治国办公室确定为湖南省唯一一家“涉外(非洲)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同时入选为“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和“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的中方成员高校。这些平台使湘潭大学成为中非法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新高地,为中非人文与法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永久承办的“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以及倡导建立的“中非联合仲裁中心”“中非法律人才培训基地”“非洲法律查明平台”均被写入《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成为国家级战略机制和政策指引。

    多元雄厚且开放独特的师资力量和高端的合作平台,为湘潭大学独辟蹊径地开创了涉非法治人才培养的先河。学校积极承办“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深化中国和非洲国家法学院院长对话交流机制,共享中非法律人才培养经验,加强共建中非法律研究智库,获得教育部、外交部的高度重视。申报的“非洲国家和地区法律文本的翻译、研究与数据库建设”获批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我国政府、企业、司法机构和社会提供有效实用的非洲法律文本查询服务,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和中非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研究支持。以项目为引领,在法律专业(非法学)硕士中开设“非洲法方向班”,迄今培养了60余名非洲法方向研究生,输送了20余名研究生赴非访学交流,接受了10余名非洲留学生来华留学,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

    薪火相传,为中非团结合作育人育才

    湘潭大学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涉非法治人才本硕博培养体系,培养了全国90%以上高端非洲法律人才。研究团队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构建涉非人才培养体系,从2005年开始逐步设置完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非洲法课程体系,开设《非洲商法》《走进非洲》《国际商事仲裁》等课程,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需求,分别编撰了供法学本科和研究生使用的非洲法教材。“非洲法”作为专章于2003年首次被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非洲实用商事法教程》正式出版。涉非人才培养体系架构突出跨学科性特色,采取法学学科+其他学科的方式,开辟新的专业方向,创设了法学+外语的非洲法务、法学+理工的知识产权法务、法学+理工的数据法务、法学+社会学的多元纠纷解决、法学+政治学的纪检监察、法学+金融学的信用法务等6个特色模块。在培养体系构建中,强调复合应用师资队伍建设,深度协同平台搭建,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三一集团等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共建优质实践平台,建立起面向需求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以加强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学生外语能力为手段,学生荣获ICC一等奖、“贸仲杯”一等奖等重要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10余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夯实立德树人根基,言传身教开展思政育人。

    “非洲大陆广袤瑰丽且至关重要,中非合作交流,不仅在国与国,也在你与我。”这是每一位刚接触非洲法学生的第一堂课,也是中非经贸合作愿景的星火在大家心中点燃的开端。课上,大家从老师精彩讲授中逐步了解“什么是非洲法”“非洲法的重要意义”等知识,在领略非洲多样法律文化的同时,构建如何通过法律推进中非经贸合作的理性思维;课下,大家听老师们分享对于非洲的观察与思考,筑牢中非友好合作的理想信念。如非洲法专业2018级研究生蔡鋆、博士生陆智艺,以及以丽娜为代表的湘潭大学国际留学生,都分别在过往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留下了青春剪影。

    相望相助结硕果,同心同向谱华章。截至目前,160余人完成了非洲法方向硕(博)士学位论文并获相关学位,培养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朱伟东研究员等一批非洲法高端人才。还有多名非洲法方向硕博士生获国家留基委资助赴非洲研学,或赴非从事孔子学院志愿者服务工作。湘潭大学涉非法治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以该人才培养为主体申报的“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构建‘1+N’特色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服务中非经贸合作战略,培养高层次涉非法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荣获第十三届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星火燎原,掀起国内非洲法律研究的热潮

    湘潭大学涉非研究成绩斐然。目前国家社科基金非洲法领域90%以上项目均由湘潭大学主持,共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项、各类省部级和横向委托项目60余项,并主持非洲法领域目前唯一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国家和地区法律文本的翻译、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团队科研盯紧中非经贸合作的新动态和新型法律风险,瞄准劳工法律限制和环境法律规制等近年出现的主要问题,积极开展非洲国家限制外国人就业政策、非洲环境法律制度、中非民商事争端解决等课题研究,承担了“非洲国家限制外国人就业及中国企业应对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环境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研究”等10余个国家课题。同时,针对中国对非投资主要国家开展国别区域法律研究。

    研究团队积极探索,掀起了国内非洲法研究的热潮,并通过课题研究为中非法律交流合作持续提供智力支持,出版非洲法学术专(译)著5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贡献了全国90%以上非洲法理论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第一部非洲法学术专著——《非洲法导论》和中国第一本非洲法学术期刊——《非洲法评论》,并连续11年在全国核心期刊(CSSCI刊)《西亚非洲》开辟“非洲法专栏”,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开辟“非洲法纵横”专栏、在《河北法学》《非洲》和《中国投资》创设“非洲经贸投资法专栏”,连载文章100余篇。由翻译、研究、教材三个系列共30本图书组成的《非洲法系列丛书》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将为非洲法的研究和教学提供资源保障。研究团队产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落地性的研究成果,着力解决中非经贸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壁垒、法律风险、文化障碍、经贸纠纷和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为中非经贸合作保驾护航。

    研究团队还以会议、论坛和指导非洲法方向的硕博士生、非洲籍留学生等方式推动了中非法律研究,先后承办大型中非法律合作会议30余次,举办中非法律学术讲座50余场,成员多次受邀参加“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等,指导完成非洲法方向的博士论文10余篇,硕士论文140余篇,对国内非洲法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各方认可,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效果显著

    2021年7月,湘潭大学非洲法团队提交的方案经过多轮严格的比选,最终获批作为专业机构为安徽某公司破产管理人提供法律服务,内容包括非洲七个国家的破产法、矿产资源法等我国企业实施跨境破产可能涉及的实体性和程序性法律法规的查明、翻译、研究等内容。非洲法团队按照国别成立了7个子课题组,各子课题组由1名教师带领若干名学生组成。课题组师生通过对非洲国家官方网站进行检索,并通过法学院派往非洲的学生,整理和翻译出相关法条、判例,分析上述非洲国家关于企业破产相关规定,预测跨境破产相关法律风险。法律咨询报告全面揭示了上述非洲国家关于企业跨境破产的实体和程序法律问题,对平行诉讼、破产程序、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进行评估、评价,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等几个方面提供了全面的风险预警提示及应对策略,为委托方进行跨境破产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重要参考,维护了我国企业在非洲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强化合作,2023年10月27日,正值湘潭大学法学学科创建40周年之际,安徽某公司破产管理人天贵律师事务所与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正式成立“中非破产法研究中心”,并签约共建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湘潭大学非洲法研究团队与安徽天贵律师事务所将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以共建中非破产法研究中心和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为契机,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多向发力搞好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扎实服务中非经贸合作,谱写涉外法治新篇章。

    涉非法治研究团队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咨政建议,成果转化效益显著。近三年,40余篇智库成果被中央和省级地方单位采纳。此外,定期以会议、论坛、志愿服务等方式,大力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与法律合作,为永久落户湖南的中非经贸博览会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湘潭大学中非法律与人文交流基地、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中非经贸博览会选派了200余名师生,主要负责陪同翻译工作、主会场及分会场的志愿者工作等。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协助中非经贸博览会组委会及多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完成了各项工作,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高度的集体意识、充沛的工作热情,受到了中非经贸博览会组委会与参会各方嘉宾的屡次好评。

    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长期参与湖南省商务厅培训中心、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体育产业集团等单位的援非培训工作,为喀麦隆、利比里亚、尼日利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的来华培训人员提供翻译服务。不少学子还远赴乌干达、阿尔及利亚、喀麦隆、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等国家与地区考察、研究、实习和工作,为湖南省及我国的对非合作贡献湘大力量。除此之外,研究团队定期编撰出版《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主宾国法律环境报告》,为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实践,湘潭大学现已成为国家涉非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一片高地,积累了聚焦国家需求,大力培养涉非法治复合型、紧缺型人才的经验,引起了媒体的重点关注。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湘潭大学将继续扎根伟人故里,以智力先行的方式落实和推动中非团结合作。

    (执笔:刘永利、舒奇志、陶建群、洪永红分别为湘潭大学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首席研究员、调研组组长,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本调研报告为2024国家治理创新经验课题调研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