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基层一些地方存在不老老实实干事、爱耍滑头和作秀、擅摆“花架子”的“花头干部”,极大地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公信力,并危害基层治理效能。“花头干部”的存在,既与干部个人的道德操守、理想信念有关,也与制度设计滞后、执行机制缺失形成“破窗效应”有关。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权力观,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制度,提供干事的环境和平台,让“花头干部”无立锥之地。
【关键词】“花头干部” 政绩观 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培养选拔优秀能干、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关乎党和国家命运、民族的命运与人民福祉,是百年大计。时下基层一些干部精力不放在本职工作上,不老老实实干事,惯会耍滑头、唱高调,大搞形式主义,被人戏称为“花头干部”。“花头干部”的存在,既与干部个人的道德操守、理想信念有关,也与上级领导的选人用人标准有关,还与好人主义盛行、形式主义的基层工作作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将积重难返,甚至可能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灾难。
“花头干部”的突出特征与表现
从实际情况看,“花头干部”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表现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溜须拍马型”,有的基层干部不老老实实干事,光“会来事”,对领导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热衷于讨领导欢心,经营所谓的“人脉”、关系网;二是“阳奉阴违型”,有的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怕出了错丢“乌纱帽”,于是遇事绕道走,惯会耍滑头,擅摆“花架子”、耍“假把式”“玩花活”,大搞形式主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一套、行动一套,一心只想做“太平官”,公权力与岗位责任严重脱节;三是“满嘴跑火车型”,有的干部擅唱高调、爱在领导面前做秀、做表面功夫,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四是“好好先生型”,有的干部奉行“好人主义”,平时干事或民主生活会上热衷于“和稀泥”、走过场,批评和自我批评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左右逢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就其特征来看,“花头干部”的突出特征是耍滑头、好表现,德才平平,占着位置却不干事;一心算计着做事,投机取巧,有着强烈的功利心,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经常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的人容易被领导看在眼里,得到提拔重用,从而对那些踏踏实实干事、不懂逢迎的“黄牛型”干部形成逆淘汰。长久来看,如果党员干部中这种政治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就会使一些地方和单位正气不彰、歪风邪气蔓延,挫伤、消解那些勤勤恳恳干事创业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破坏基层和单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花头干部”的危害与后果
就其危害和后果来说,“花头干部”的存在堪称“害群之马”,不仅直接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将极大地损害地方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进而有可能出现“塔西佗陷阱”,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一是极大地破坏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引发民众信任危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结成了肝胆相照、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亲密鱼水关系。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花头干部”时时处处从个人利益出发,不干实事,长此以往,将引发群众对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群体的信任危机,导致人民与党离心离德,也与党的宗旨、初心背道而驰。
二是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甚至诱发“塔西佗陷阱”。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信任关系毁坏容易建立难,重建信任更是难上加难。“花头干部”不积极作为或是“摆花架子”、人浮于事,将不可避免地损害干群关系,破坏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如果少数党员、干部不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负责任,将引发民众信任危机,进而极大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直接危害基层治理效能,影响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花头干部”在基层大行其道、如鱼得水,将对基层治理效能和营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形成莫大危害。基层工作直面民生难题,基层既是服务群众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基层干部的一举一动都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如果放任“花头干部”在基层自行其是,实际就是纵容他们“摆花架子”“放空枪”的工作方式和行为做派,那么实际工作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若这种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将大大影响相关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损害基层治理的效能,也不利于营造社区治理共同体,从而延缓、迟滞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
“花头干部”的生成原因与制度根源
“花头干部”不作为问题,既是公共管理中的一道世界性、历史性难题,也是基层治理中的顽瘴痼疾,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顽固性。“花头干部”出现不愿(想)为、耍滑头推诿扯皮或懒惰懈怠等各种“软性”不作为的根本原因,既包括个体层面的一般性原因,也存在制度层面的因素,涉及治理主体的治理理念、治理能力、道德素养等多种要素。
一方面是个体原因,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发生异化。从根本上讲,“花头干部”出现行政不作为、不想为、不担当,是个人的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一旦这个“总开关”没把住,就会被不良社会习气和官场风气所侵扰。首先,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异化与扭曲。有的党员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奉行“小节无害论”,认为自己只是在工作中偷偷懒耍耍滑、“玩玩花活”,或是阳奉阴违、“花拳绣腿”、和和稀泥而已,没有干什么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大事,不算什么大错。其次,权力观和政绩观发生偏差。当下有的党员干部把个人意志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党性意识、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不够牢固,在履行职责和权力行使上目的不纯,工作出发点不是为党尽责、为民造福,而是热衷于装装样子、摆花架子,或是追逐名利、搞小圈子、谋求个人升迁,做出一些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不满的事。
另一方面是制度原因,制度设计滞后、执行机制缺失形成“破窗效应”。只有不断健全制度,才能把大批真正德才兼备、联系群众、富有实干开拓精神的人才选用到合适岗位上来,以便人尽其才,让官员为其所当为、禁其所不当为。“花头干部”之所以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有关干部岗位职责的制度设计较为宽泛,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或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执行、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导致权力边界模糊不清、制度落实环节责任缺位,制度的刚性约束性不足,“花头干部”有了生存土壤和空间。首先,制度设计过于宽泛,执行机制缺失。比如,有关干部政治标准与德行考核的考核制度、考察内容不明确,缺乏可量化、可操作、可遵循的指标与细则。其次,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足。工作实绩是党员干部德才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集中反映,也是考核评判干部的基本依据。如何综合考察党员干部的工作成绩,正确对待党员干部在大胆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弄清楚失误发生的原因、性质和程度,给予其容错纠错的机会,并建立起主动干事的激励机制,免除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干部真正敢干事、愿意干事,而不是整日“耍花头”,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提升。
治理“花头干部”问题要从个体、制度两方面着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各种矛盾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条件下,越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对于“花头干部”的整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干部自身德行修养、增长本领才干的角度,二是从制度层面选好人、用好人的角度,全面铲除“花头干部”的生存土壤和活动空间,让他们无所遁形。
其一,在个体层面,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权力观,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树立正确权力观与利益观。在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国内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情况下,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体现一个干部的党性和工作作风。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权力观与利益观,不能不实干、不干事,不能只热衷于“花架子”与“圆滑”的为人处世之道。其次,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整治“花头干部”问题,要让“花头干部”发扬主动干精神,带头干、踏实干,而不是消极干、被动干、阳奉阴违地干。同时科学设置政绩考核标准,让“花头干部”实实在在为群众干实事,杜绝表态式、口号式落实的做法;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做到“潜绩”与“显绩”并重,由人民来评判。最后,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与政治能力,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怀有敬畏之心,遵守各项纪律规矩,不要有“花心思”,做“老实人”。另一方面,要坚持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避免“耍花头”,避免出现“拍脑袋决策”“做表面文章”“走过场”等形式主义问题。
其二,在制度层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评监督制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首先,注重德能勤绩廉,把好“用人关”。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选拔任用作风实、积极主动作为、成绩突出的“实心干部”,注重德能勤绩廉,真正让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阿谀逢迎、弄虚作假、阳奉阴违、不干实事的干部没有生存土壤和立足空间。同时,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听取其他干部、同事和基层群众的意见,注重民众的评价、印象和口碑,避免一把手对“花头干部”偏听偏信,搞“一言堂”,寒了默默干事、不求回报的“实心干部”们的心。其次,完善干部考评监督体系,把好“出口关”。要健全领导干部职责制度,进一步明确、细化岗位职责,通过制定执行岗位的权责清单,使责权利保持适当平衡,防止出现有权无责、无权有责、有责无利等现象,让干部“从围着领导转到围着事情转”。同时,要完善监督问责容错保护制度,细化容错纠错措施,可以按照错误及危害大小、产生原因、目的动机等对错误进行甄别,既加大对“花头干部”不作为的问责追责力度,也要解除基层干部不敢作为的后顾之忧。最后,坚持“有为的有位”,为干部干实事提供环境和空间,为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提供平台和空间。要创造条件,为主动干干部提供能干事的环境和平台,推动其积极践行并大力弘扬主动干精神,勇挑重担,为民造福,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求是》,2019年第15期。
②《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3月3日。
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