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纵横

人民论坛 2022年08月20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冬奥: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

李 军 康培培 《 人民论坛 》( 2022年08月20日   第 07 版)

    【摘要】如何在认识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中继承挖掘和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是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北京冬奥会创造了新的媒介符号,体现了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对北京冬奥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充分说明中华文化资源优势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是进一步传承北京冬奥会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北京冬奥会 中国故事 文明交流互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北京冬奥会实现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不仅是新时代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履行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交出的优异答卷。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如何在认识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中继承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也是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文化既具有社会性、历史性,还具有传承性、时代性,实现北京冬奥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挖掘,首先需要系统梳理冬奥文化资源的脉络内涵,进而分析建议路径和策略。

    对北京冬奥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充分说明中华文化资源优势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规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21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和传播技术革命带来全球传播格局的深刻变迁,从生产力层面推动了全球传播新格局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是中国文化适应全球传播新格局、参与全球传播的一项复杂而宏大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发掘中华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应考虑解决因数字媒体发展、文明多样性及公共问题频发所呈现的数字鸿沟和文化交流等宏观问题,另一方面更应突出建构“中国特色”的价值目标。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冬奥精神的广泛传播是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重要实践。传承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挖掘和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创新讲好中国故事,首先需突出国家在中华文化层面的竞争优势,具有顶层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全局性。其次,应以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为基础,以多层次多元化多形态交流平台为载体,尊重在文明融通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多元文化特征,更为深层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并以多种方式渠道内容开展国际传播。例如,北京冬奥会媒体转播在转播技术、信息处理和输出方面积极创新,创建多元化转播体系,通过智能化和新媒体创新转播形式,提升观众体验,整体提升我国大型活动和赛事媒体转播水平。再次,突出北京冬奥文化的实践性特征,着重以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文化为蓝本,以对现实问题的研判分析、探索指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践路径。最后,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资源发掘传承中的人文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在国际传播人才积累方面,北京冬奥会通过“转播培训项目”和“奥林匹克信息服务”计划培养了一批大型体育赛事和公共活动的专业转播人才和青年体育记者;在倡导人文精神方面,北京冬奥会充分遵从“人文奥运”的主旨,体现了对人类多元文明的尊重、包容和发扬,既彰显了国际奥林匹克精神,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北京冬奥会创造了新的媒介符号,体现了深层次的文化自信,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当前,世界正朝着文明交流互鉴发展的方向演进,中华优秀文化是世界人类文明中的宝贵文化财富。中国积极地参与奥运精神传播、举办奥运盛会,对丰富和拓展奥运精神、推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奥运理念、冬奥精神也将在与中华文明融汇交流中获得发展动力,迸发新的活力。

    北京冬奥会是高度融合中国文化、跨文化交流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载体。北京冬奥会通过富含中华文化设计理念的精彩场景,成功演绎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底蕴,用精彩绝伦的表现形式、叙事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是未来我们在做好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需要领悟和借鉴的重要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包含国家力量的战略传播也要有贴近民众的民间活动,既需要媒体机构的宏大叙事也需要源自社会各层面的微观视角,既需要中华优秀文化的强力支撑也需要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冬奥会通过线下邀请外国友人和传媒人士来到中国进行沉浸式地观察、体验、交流、互动;同时,线上传播北京冬奥会筹备、举办及各项赛事运行情况,成为融合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北京冬奥会官网矩阵融合境内外21家资讯类媒体和社交媒体,全面、及时、准确地宣传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进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新闻宣传有效传播了中国声音。

    北京冬奥会创造了数字时代的媒介符号,成为全球体育文化交流和精神传播的媒介和桥梁。结构主义符号学认为,符号既是“思想的工具”,可以被观察和理解,也是需要解释的。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初的符号意义体现为人们对健康体魄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极限的超越。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奥运”符号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逐步成为全球性的文化体育重大赛事符号,奥运精神承载着自强不息、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意义,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被赋予展现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新媒体环境下,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传播是让世界真实、全面、立体感知中国发展的过程,是通过各种新的媒介形式使世界人民认知体育文化的过程,也是通过这一重要全球性活动解读、认知、传承、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过程。

    北京冬奥会体现了我国深层次的文化自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不可替代的角色担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密码,也是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柱。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不但为我们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更决定了我们未来可以走多远,决定了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世界各国交往。北京冬奥会所展示的中国文化魅力既体现了国家的日渐强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愈发成熟的文化自信,表达出新时代中国的大气从容,传递了全体中华儿女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心愿。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是进一步传承北京冬奥会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北京冬奥会实现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带动中国进入冰雪运动的新时代。据统计,全国有3.46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许多人因为北京冬奥而初尝冰雪运动的乐趣,不少城市的冰雪运动场地甚至一票难求。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在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后文化和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增长,该区累计接待游客量自2015年后5年间增长近一倍,这些文化体育事业红利都需要进一步传承和挖掘。对此,应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通过发展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即文体旅高度融合,发展冬奥文化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北京冬奥会科学系统可持续的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贯穿申办、筹办与举办的全过程。赛后对北京冬奥物质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科学规划和统筹,通过顶层设计挖掘和建立北京冬奥物质文化资源的内在生态系统,进而培育和建立完善的外部生态系统,使得冬奥会筹办投入大部分用于城市的建筑、交通、环保等基础建设,产生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添了活力。

    二是推进文旅融合。结合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将创新性文体活动与现有物质文化资源有机结合,通过品牌文化艺术和体育传播活动,提升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用层次和影响力度。北京冬奥会分别有北京城区、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共使用竞赛和非竞赛场馆25个,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绝大多数冰上比赛场馆均由夏奥遗产改建而成。例如,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场馆“水立方”化身为冰壶场地,五棵松体育中心通过“陆冰转换”成为冰球场地。这些具有地标意义的比赛场馆都可以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文体领域内容有机结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此外,将物质文化资源与城市空间、居民文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也因此向全国辐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显示,全国在2021年底之前,建设冬奥文化广场43个,遍布十九个省区市,在增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同时提升了人民文体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发展数字经济。重视并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对北京冬奥会物质文化资源的巨大助推作用,将数字经济与冬奥文化有机结合,在新的场景和业态激发中形成产业链,惠及“文体+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化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特点之一,运动健儿的科学训练方案,各项赛事的实况转播,现代化的冬奥场馆的运行,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和助力。数据显示,2021年8月,北京市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并详细规划实施路径,数字经济实现蓬勃发展,全年全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6万亿元,占地区GDP比重的近四成多。北京冬奥会既是世界级体育盛会,也是数字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大会,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全面展示,冬奥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科技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数字媒体、智能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一系列科技成果,都将会在赛后加以推广和使用,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分别为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编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全球传播新格局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1&ZD31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