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考验,要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从定位、定向、定标、定要、定法、定力六个维度,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战略机遇、作出战略谋划、制定科学策略,始终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推动中华民族巍巍巨轮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关键词】领导干部 战略思维 领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核心能力,是衡量其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中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一时代背景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从战略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如何更好驾驭复杂局面,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为此,可以从定位、定向、定标、定要、定法、定力六个维度,来阐释提升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路径和方法。
定位:找准战略方位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唯物辩证法认为,全局由局部构成,但全局并非局部的简单或机械叠加,而是由各个局部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且全局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而全局要高于局部。领导干部要定好位,应防止本位主义,做到跳出局部看全局,从更高更广的系统层次来审时度势,在服从服务于大局中找准战略方位所在。具体可以从吃透“六情”入手。
第一,既要熟悉国情,还要把握世情。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拓宽,与世界的联动更加紧密。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提高站位,增强从战略高度和全球视野观察、处理问题的意识,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战略性、前瞻性思考,不仅要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还要站在全球化视角看中国,把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中去把握,找准自身战略定位。
第二,既要吃透上情,还要摸清下情。上情与下情是把握战略定位的两个基本点。吃透上情就要熟悉大政方针,明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准确领会领导的战略意图。摸清下情就是从特定时间、空间和条件出发,对基层的情况摸清摸透,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了如指掌,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胸中有数。在对上情与下情的分析把握中,领导干部才能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提升战略定位的精准度。
第三,既要掌握内情,还要了解外情。找准战略定位还需“知己知彼”。“知己”就是掌握内情,熟悉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了解历史沿革、当前现状、工作重点、下步举措,清楚资源要素配置、优劣势、潜能、制约因素等。“知彼”就是了解外情,知悉外部环境怎么样、相关领域专家怎么说、同行怎么干、哪些经验可借鉴等。领导干部要把工作放在行业发展中谋划,才能在深入研究部门工作与本行业的联系中找准定位。
定向:确定战略方向
从“长”看“短”。“长”是指未来,“短”是指当前。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过程,包括其过去、现在和未来。从“长”看“短”,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举起“望远镜”,把当前工作放在历史的视野中去观察和谋划,对将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审视历史、分析现状来深刻洞察事物发展的时与势,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和长远趋势。
从“大”看“小”。“大”即全局,“小”即局部。全局统帅局部,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走势。从“大”看“小”,要求领导干部拿起“放大镜”,在大局中审视本部门本领域的工作,在思考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中把握事物发展趋势。
从“表”看“里”。“表”是现象,“里”是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本质的外部表现,而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决定着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从“表”看“里”,要求领导干部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把握事物的变化走向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定标:设定战略目标
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确立战略目标,追求的不仅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谋求长远之效。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长远眼光,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相衔接,从而使各阶段目标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实现总体战略目标与阶段目标的有机统一。
“高”与“低”相结合。设立战略目标的重要原则是适度性。若把目标定得太高则难以企及,容易造成压力过大和挫伤积极性。反之,若把目标定得太低则缺乏挑战性,容易使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领导干部应合理把握,使得订立的战略目标既有挑战又可实现,这样的目标才能起到激励作用,更好地促进战略有效落地执行。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战略目标是期望结果的呈现,包括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定性目标侧重于目标的基本方向、性质特征等,相对难以量化,而定量目标更侧重于目标的时间规划、具体指标体系等,可以精确量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领导干部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辩证看待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从而把战略目标转化为清晰的关键指标和具体标准,提高战略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定要:确定战略重点
善于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为此,领导干部应集中力量攻克主要矛盾,进而带动其他矛盾的化解。
善于找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焦点问题。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应自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站稳人民立场,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善于抓住“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找到关键环节并作为突破点和发力点,就可起到以点带面、改变全局的效果。因而,可以按照“短板效应”所示,找准薄弱环节、滞后领域和瓶颈问题,把短板补齐,推动事物全面协调发展;还可以如“长板效应”所指出的,发挥并围绕优势布局,让长板更长,提升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如“底板效应”所示,找到管理中的缝隙环节,增强组织的紧密度和配合度,做到夯实基础、强基固本。
定法:找到战略方法
第一,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领导干部在制定或实施战略时应坚持上下结合、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基层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用一根标尺衡量所有问题,领导干部应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上级的部署同基层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既确保执行上级政策不偏向、不走样,又能满足基层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坚持阶段性和长远性相统一。战略规划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过程,因而领导干部要在当前和长远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一方面要立足当前,不能一蹴而就。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放眼长远,常观大势、常思大局。阶段之间虽有区别但又紧密相连,当前的工作是给未来打基础,处理不当则会留下隐患,因此应避免功利主义,用长远眼光来看待现实问题,围绕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来处理好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在完成当前任务的同时为实现长远目标创造必要条件。
第三,坚持宏观和微观相统一。一方面应注重防微杜渐。领导干部应紧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锲而不舍,以局部进展推动全局工作,积小胜为大胜。另一方面要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领导干部应把局部问题放到全局中来考虑,把当前问题放在发展中来谋划,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运用战略思维方式,将当前工作与长远布局相结合,从而解决和避免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及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问题。
定力:保持战略定力
一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清醒。战略清醒来自理论的彻底和正确的判断。其一,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领导干部要能够客观理性看待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其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既定目标和方向坚定不移,始终做到政治信仰坚定、把握大势大局大事、敢于担当负责。其三,在各种干扰和诱惑面前作出正确战略抉择。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舆论时,站稳立场、明确态度;遇到严峻挑战和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时,筑牢反腐“防火墙”;应对大大小小的风险时,处变不惊、守住底线,在复杂斗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二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自信。战略自信是战略定力的内在源泉,高度的战略自信可以涵养战略定力,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道路自信是保持战略自信的基础,有助于抵制各种错误主张,守住道路方向的底线。理论自信是保持战略自信的指引,有助于领导干部不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制度自信是保持战略自信的根本保障,有助于把握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不盲目崇拜和照抄照搬西方制度。文化自信是保持战略自信的强大支撑,有助于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深层次认同。
三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战略耐心。保持战略定力并非坐而论道,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意志力和工作方式。领导干部需要把握好“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在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中谋划发展,使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另一方面,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不仅善于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而且能创新解决前进当中的问题和矛盾。
总之,上述六个维度不是彼此孤立、相互割裂的,而是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就内在逻辑而言,定位是“在哪里”,定向是“往哪走”,定标是“走向何方”,定要是“从哪突破”,定法是“怎么走”,定力是“如何坚持”,这六个维度共同构成一个提升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有机整体。用“六定法”来思考谋划工作,有助于领导干部摈弃事务主义、本位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在把握全局中明确战略方向,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
(作者为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注: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关于习近平国际战略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GD20XXY03)与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提升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的对策研究——基于深圳的调研分析”(项目编号:2022DXXTZDDYKT13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②《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③《带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