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畅通社会性流动实现共同富裕

王华春 《 人民论坛 》(

    【摘要】畅通社会性流动需要抓住经济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两个先后环节,防止陷入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阶层固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动员社会生产要素参与生产活动,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是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以完善税制为重点,改革和完善所得、财产和收入调节,改善收入分配是逐步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直接手段。充分发挥中国公有制经济的独特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和技术信息扩散,是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社会性流动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促进各种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保持经济较快发展,防止收入两极分化和社会阶层固化。通过税制改革和完善,充分发挥中国公有制经济独特优势,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的目标。

    畅通社会性流动是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内在要求

    畅通社会性流动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传统社会中社会阶级、阶层体系处于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状态,社会流动少,子承父业,以致出现代际流动静止。隋唐以来一些平民接受传统教育,定期参加科举考试是他们向上流动的最重要途径。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和进步表现。社会阶层流动可以减少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对于社会可以起到安全阀作用。中国在完成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提出畅通向上流动通道,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性流动包括个人一生流动和代际流动。个人一生流动是个人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或垂直流动,包括劳动力在城乡、地区和行业之间的横向流动与在收入分组、社会身份等方面的纵向流动。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流动,它改变着社会乃至家庭职业结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着经济结构、职业结构快速变化,代际流动成为普遍和必然现象。由于受到个人条件和环境因素影响,代际之间向上流动的机会在人与人之间并不均等。

    除了自然原因、人口原因以外,社会经济原因是引起社会性流动的最根本原因。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的结构性流动,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人口在时空、职业之间的持续流动。改革开放特别是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以来,伴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社会性流动出现巨大变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工作,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地区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横向流动特征明显。这一劳动力转移过程开始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开启大规模的社会性流动。

    随着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科技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不断加强,经济结构持续发生变革,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就业机会增加,人口社会性流动加强。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背景下,由技术创新带来的科技进步将推动经济产生重大变革并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加速社会性流动。总体上看,社会性流动的基本根源是生产力发展和与之相伴的经济增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为社会性流动从封闭向开放加速畅通的过程。

    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是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性流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劳动力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有机会跃升到管理阶层。之所以出现空前的社会性流动,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较长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水平,配合劳动力转移等系列社会改革配套政策,最终促进了良好的社会性流动。将潜在经济增长转化为现实经济增长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这是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为此,围绕上述变化需要突出以下工作:

    将经济增长维持在合理增长区间内,因为经济发展是畅通社会性流动的物质基础。根据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包括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需要充分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把增长潜力转化为实际增长率。将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合理增长范围内,向社会释放就业机会,对于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流动具有基础性作用。①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市场改革,发挥市场对微观经济和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世界银行研究专家对40个国家数据的研究表明,其他条件既定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有利国内政策每年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在同等条件下,实施较好的市场化取向的国内政策比实施较差的国内政策的国家每年经济增长率出现3.5个百分点的差别。②在人口老龄化来临和人口红利消失,出口、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作为巨大经济体的现实和潜在优势,充分挖掘和依靠国内循环,更加关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拉动因素,通过双循环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共同富裕之源。形成人人参与发展人尽其才的发展局面,需要以扩大就业为主要形式,提高社会各类群体的经济活动参与率。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经济增长变化带来的就业机会变化,可能使一些产业部门吸收就业能力下降而导致劳动力流动速度放慢,这需要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劳动报酬和城乡居民收入。这些群体收入的增加将扩大消费需求,进而通过乘数效应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

    消除各类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障碍,需要拓宽劳动力的社会上升通道,促进各种劳动、人才横向和纵向流动。一方面要加快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劳动力要素流动方面需要提供更加便捷的流动环境,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提高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优化劳动力要素。另一方面要通过出台个性化城市落户政策的户籍改革,引导劳动力在不同区域之间自由有序流动,让不同户籍人口享受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

    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协同配合

    畅通社会性流动的物质条件是保持经济增长处于较快的增长水平,以市场导向配置劳动力资源,劳动力通过就业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这是初次分配过程决定的劳动总体收入。市场初次分配需要关注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鼓励通过市场创新和竞争,激发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实现高效配置,提高整体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使劳动力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在市场对收入进行初次分配之后,需要做好政府二次分配,这是畅通社会性流动的重要路径。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在市场化取向前提下,需要通过改革税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需要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力求GDP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同步,提高居民收入份额和劳动报酬份额。改善收入分配既是不断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居民日益提高的收入转化为有效消费需求的关键。

    改革和完善税制,将收入公平作为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保障,这是发挥第二次分配作用的过程。国际上通常把0.4的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基尼系数下降趋势趋于平缓,基尼系数仍然高于国际警戒线水平。中外经济发展事实表明,收入在初次分配的作用有限,难以将基尼系数降到0.4以下。发达经济体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基尼系数大多超过0.4甚至0.5,它们通过完善的税收体系和转移支付实现再分配,将基尼系数成功地控制在0.4以下。由于中国个人所得税占比有限,靠调节该税种在短期内难以降低基尼系数,而应该着手其他税种改革。

    完善税制对于改善财富分配不均具有重要作用。法国经济学家托玛斯·皮凯蒂使用发达国家数百年历史数据分析提出,资本回报率长期看高于经济增长率,即在国民收入中资本占有优势。这对中国进行资产和所得税制改革具有启示意义。对房地产等资产直接进行税收是健全社会所必需。未来遗产继承会越来越多,设立相应税种以增加资产流动性,这对改善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具有意义。③针对现行间接税比重较高而直接税比重较低的现状,需要完善和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优化税收来源结构。总体上需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④同时进行反垄断,反对资本无序扩张,防止资本膨胀对社会公平的侵蚀。

    在市场初次分配、政府二次分配的前提下,需要积极倡导以企业等主体参与的第三次分配,作为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补充。第三次分配主要表现为企业或者个人救助性捐赠、慈善事业和志愿活动,是对前两次分配进行的必要补充。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团体通过自愿捐赠、从事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回馈社会、扶贫济困是对社会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是分享社会生产成果的有益方式。第三次分配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发挥补充作用。一个文明的社会在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的同时,更需要鼓励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实施慈善捐赠后的税收扣除规定,倡导个人和企业参与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形式的第三次分配。

    提升教育质量和加速技术扩散,发挥其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普及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加速技术信息扩散是畅通社会性流动的关键渠道。经典社会调查指出,个人教育水平、初次职业、父亲职业与文化程度等因素都影响社会性流动,但其中关键因素是个人教育水平。因此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体子女受教育水平。高等教育有助于解决阶层流动固化,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分层是教育领域中社会分层的一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更加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全面推进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转型,改革教学内容设计,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长期趋势看,教育水平提升和技术扩散将成为人们向上流动的首要动力。在技术扩散方面,需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从而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畅通社会性流动和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努力搞活国有经济和提高国有经济效率,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在收入结构上更加平等,在公共福利上更加完善,进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李实:《努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人民日报》,2018年9月20日。

    ②程漱兰、徐德徽、陈贤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1978~1997)》,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③[法]托马斯·皮凯蒂著,巴曙松等译:《21世纪资本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

    ④高培勇:《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经济日报》,2020年6月12日。

当公民财经素养遇上共同富裕
畅通社会性流动实现共同富裕
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给付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