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京津冀高校协同培养人才的路径探索

王华彪 张 静 《 人民论坛 》(

    【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当前高校一项重大的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三地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要以开放的思维、宽广的视角,整合各类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形成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并举、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院校培养与用人单位培养互补、校内培养与校外人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格局。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地高校  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京津冀三地高校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从系统角度来看,京津冀三地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开放系统。三地高校协同发展就是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大力协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整体上呈现出1+1+1>3的效果,以实现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牢人才建设的正确方向

    提高思想认识,履行党委责任。高校党委要端正人才培养态度,坚定长期建设、长远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充分发挥统领协调作用,切实履行好党管人才职责,对人才工作敢于负责任,勇于挑重担,做到统全局、抓全面、负总责;要增强决策和工作的科学性,坚持每年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提升和改善高校办学条件,为人才学习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

    明确工作思路,把握正确方向。抓好人才建设,高校党委必须提高认识、理清思路,自觉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保人才建设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高校党委要紧跟教育形势,联系自身实际,结合人才特点,突出重点建设,创新培养机制,确保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坚持统筹兼顾,确保有序运行。人才建设涉及高校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必须加强沟通、搞好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人才建设规范运行、健康发展。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作为推进人才战略工程、大抓人才建设的根本遵循,作为制定规划措施、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制度机制的重要依据,作为贯穿于人才建设全程的指导方针,克服人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识才用才,公正科学: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加强“赛场选马”,做好人才识别。培育知识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那些学有所成、学有所为的人才提拔使用起来。“伯乐相马”是识才用才的千古美谈。靠慧眼识才的“相马”机制,固然可以选拔和使用一些良才,但需要领导者具备“伯乐”的眼力和胸怀,这使得选才用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 ,“伯乐相马”不如“赛场选马”,坚持在万马奔腾中优中选优,才能发现和识别真正的“千里马”。要打破看重出身文凭、年龄经历等传统用人模式。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扎实做好人才跟踪培养。当前,“重使用轻培养”“重工作轻激励”等现象在高校依然存在。因此,要敢于给人才交担子、压任务,真诚信任他们、大胆锻炼他们、放心使用他们,确保人才能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公开公正选拔,严格科学考评。选准用好是发挥人才最佳效能的关键,如何把人才使用好、管理好、爱护好,是高校领导班子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坚持“以干事为前提,凭干事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做到公正择优、选贤任能。要明确考察标准,在每次考察前,都要制定详细的考察方案,对原则要求、方法步骤、材料撰写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对考察组成员进行全面培训,坚决做到不符合程序规定的考察对象不上会,未审查核实的考察对象不上会。

    科学规范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管理新模式。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在学习经费、任职岗位、培训渠道等方面做好争取、倾斜、协调的工作,确保人才学有机会、练有平台、干有岗位。二是确保政治合格。加强对人才成长路线的整体设计,切实做到学用相符、干用一致。要努力培养德才兼备之才,尽力塑造人才的完善人格,让人才自觉远离庸俗、摈弃浮华。三是加强考核评判,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要把人才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的数据统计结合起来,使人才考核内容由虚变实,考核标准由低变高,人才综合评价由模糊变具体;要处理好相关人才职能部门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坚持分头考核与协作考核的有机统一。

    完善机制,强化激励:努力激发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

    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激发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物质奖励也要随之提升,要真正让优秀的人才获得嘉奖。可以设立人才榜,把获得科技奖项的人才写进校荣誉室。同时,应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创新规律,构建开放包容的人才工作机制,给予科研人才充足的机会和时间,激励各类人才大胆创新。要搞好政策信息对接,通过专家数据库、人才协会等基础性平台,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地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源闲置、人才政策对接不畅等问题,真正做到人才资源信息共享。

    营造关爱环境,打造人才成长方阵。高校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始终把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多措并举,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一是给予人才生活上的帮助。建立帮困制度,在家人就医、配偶择业、子女求学以及住房医疗等生活问题上,尽可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二是给予人才成长中的爱护。人才成长,环境很重要。要加强人文关怀,深入了解人才需求、聆听人才心声,提高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应加强管理,营造守纪律、讲规矩、听指挥的工作氛围。守纪律、讲规矩,就是要按照党纪国法、相关规章办事,严格遵守各项制度。

    树立典型榜样,激励人才担当作为。高校要加强校风、教风、考风建设,注意用良好的师德影响人,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以优秀的品质打动人。一是通过“厚待、重用、褒奖”,使各类人才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自豪感、获得广泛尊重的荣誉感。二是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作为。创新素质在人才的素质要素中越来越成为核心要素,尤其是调强人才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对发展潜力大的人才,要放在重要任务中磨练,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其中高校担负着重要作用,只有排除万难、奋发图强,不断使广大人才队伍增强创新观念、提高创新素质、开展创新实践,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创新之路,才可能迎头赶上世界科技强国,抢占前沿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开创我国科技事业创新发展新局面。

    拾级而上,把牢关口:科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盘活市场资源,把好引入关。高校应以开放的思维、宽广的视野,整合各类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将招揽贤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投入资金“引人才”。三地高校应倾力打造主动有为、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科技工作队伍。要下好人才协同发展的“先手棋”,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实施主动灵活、积极有效的措施,吸引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集聚。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积极改进人才引进模式,对于紧缺的人才可采取市场化手段,给予必要的安家费、科研费;对拟引进高校的干部,应进行全面考察,防止个别不想干和干不好的人员滥竽充数。二是强化组织领导“管人才”。要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高校的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高校的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高校的第一工作的理念。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互访互学、展演交流,力争做到走出去识理、请进来讲理、坐下来论理、动手运用验理。

    组织学习实践,把好培训关。一是要适时组织学习。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人才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有的人才每天都在学习,但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分析起来,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内容不对口造成的。比如,有的人才不是缺什么补什么,而是会什么学什么;有的人才漫无目的地学,浅尝辄止、杂而不精等等。改变以上不足,就要结合工作实践,提倡“应用式”学习,增强学用结合能力。要让人才不仅想学习、爱学习,还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实现由“学了什么”到“学会什么”的转变,切实增强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组织岗位锻炼。应适时组织人才双向挂职、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专家人才联合培养、企业专家人才对接等系列活动,有计划地安排人才到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并签订工作目标承诺书,建立每季度述职汇报制度,达到用承诺强化责任、以交流促进提高的目的。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开展创新实践。三地高校要紧扣信息化时代脉搏,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实施人才信息化工程,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应立足于我国产业发展短板和转型升级战略规划,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尤其要紧盯尖端紧缺人才及其专利成果,通过高端人才引进,实现“专家教授+科研成果+三地需求”的精准对接,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战略转型。

    营造文化氛围,把好用人关。高校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并为人才创造发展的机会、提供成长的舞台。一是破解制约人才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要真正把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围绕强校目标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要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中,深化对使命与责任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增强个体素质上、把功夫下在推动人才成长上。二是构建公平畅通的成才通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我们要坚持崇尚实干、注重业绩的用人导向,畅通人才进退流转的渠道,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实现由“问题”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努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真正建立起短期可提拔、中期重点培养、长期整体规划三个层次的后备人才梯队,为高校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三是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开展创新竞赛,培育高端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创造必要的条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为创新竞赛和高端人才培育提供保障。四是打造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要进一步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外有竞争力、内有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体制。坚持收入水平与个人贡献相结合、与高校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让人才的价值在薪酬上得到体现。积极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对业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和重用。

    (作者分别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社科部讲师)

    【注: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厅2020年软科学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政企行校社’‘五位一体’融通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50401070011)阶段性成果】

中国考古学的使命、特色与风格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审美思想的四重内涵
京津冀高校协同培养人才的路径探索
语言人才培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在高校落地生根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三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