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战略上考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考试”、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必要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在贯穿着历史逻辑和丰富多彩的实践逻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战略价值 重要经验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从更具历史性与长远性、整体性与全局性上深入考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价值和重要经验,将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更深入地分析、更科学地落实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举措,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价值
一是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绝非一种空论,而是被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具体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同时,这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立足点,或者说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必由之路。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应有之义,不断赋予新的目标要求,非常生动、具体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和突出成就,进一步彰显出了这条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合规律性、先进性、优越性,以及其阶段性战略目标、任务的合目的性、必要性、适宜性。
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马克思主义认为,量变引起质变,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不会发生质变;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发生质变。所以,中国梦一定能实现,但不等于马上就能实现,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必定要经历许多个阶段、要走很长的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步,因而是中国梦这一大格局和主坐标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奠定牢靠而又必不可少的基础。更为确切地说,只有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起冲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考试”。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用“进京赶考”比喻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后所肩负的新任务、所面临的新考验。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来讲,“赶考”就是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赶考”从来都是进行时,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都在“赶考”之路上执着地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还是前面那场考试的继续。如是而言,面对这份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考卷,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奋力作答,书写出了更加优异的成绩。
四是兑现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从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算起,中国共产党人便从对国家、民族、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把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部署和历史重任接续奋斗,成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立下的“军令状”,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面对庄严承诺和自觉立下的“军令状”、为了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把握形势,信心坚定地带领全国人民顽强奋斗、不懈努力,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得到了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是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只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能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在为人类社会作贡献。不仅如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殷实宽裕的美好生活,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这不仅必然有力促进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而且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诸多有益经验,特别是在解决当前许多国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中取得的经验成果,作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国际社会共享,赢得国际社会的赞同,就是中国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作的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经验
一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所以能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关键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党的领导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作为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综合施策,不仅从理念、方针、战略上,而且从政策、举措和步骤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好了全局、把好了方向、抓住了机遇,经过伟大斗争,最终战胜了各种重大挑战、抵御了各种重大风险、克服了诸多重大阻力、化解了各种重大矛盾,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都不能代替的。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由中国共产党为之掌舵,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根本保证。而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要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同时,顺应人民的意愿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常态,抓好思想从严、作风从严、执纪从严、制度从严、管党从严、治吏从严、反腐从严,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持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以及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不仅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社会精神财富,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牢牢坚持并不断拓展深化的根本政治立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就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支持,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团结,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民群众同样始终是不可或缺而又磅礴强大的力量,要更加紧密地依靠全体人民,请人民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最高评判者,同时更好地集聚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中国共产党人眼里,人民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所以,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仍然必须一如既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做到为了人民的幸福而谋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需要协调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决定和制约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可能。反过来,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对物质文明和生产力发展又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只有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与物质文明相适应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只有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了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因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正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根本条件和根本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只有同时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增强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向前推进。
四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要解决我国的问题,基础和关键是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才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全局也由此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为安全、更可持续地开拓发展新境界并确保其有序有效地达到发展新水平,仍然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
五是统筹兼顾并下大力气破解重点和难点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是矛盾分析法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党中央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一方面系统谋划、整体设计、全面部署,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另一方面把那些不能忽视而且必须应对的各种重大挑战、会加剧不平衡的发展短板、必须防范化解的重大风险作为重点和难点下大力气解决,因而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有针对性地采取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系列措施,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中起到了具有关键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统筹兼顾,顶层设计覆盖全领域、全人口、全区域,做到“五位一体”全面进步、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区域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全面”,又要抓重点。
总的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在贯穿着历史逻辑和丰富多彩的实践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既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为根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并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取得的现实成果,还是对这些规律的丰富和发展,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指导。
(作者为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教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阐释专项课题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项目编号:19SKZDZX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