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有着独特的城市角色,其疫情防控直接关系到全国疫情防控的全局,从而具有特殊重要性。新发地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凭借着前期的疫情防控经验,采取“快准狠”的举措,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样板。北京的防控举措兼顾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以最快的速度果断处置新发生疫情,且能够随着防疫态势变化动态优化防疫举措,这些都为国内外其他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新冠肺炎 北京 常态化疫情防控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北京市从2020年6月11日在连续56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后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到7月20日将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北京市快速行动、精准施策、狠抓关键,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一个样板。北京作为首都,又是一个有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全国疫情趋于平缓,复工复产加紧进行时,北京新增了本地确诊病例。这对于北京市的疫情防控能力是一次检验。北京市交上了令北京市民、全国人民满意的答卷,彰显了我国疫情防控抗疫的能力。北京此次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疑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样板,增加了全国乃至全球人民对于长期与病毒共存并战胜病毒、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信心。
作为多重身份叠加之地,北京疫情防控具有特殊重要性
北京具有特殊的城市角色,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又是国际交往中心。多重身份叠加使北京成为多重风险叠加之地,是国内外观测我国疫情防控效果的关键城市,也关系疫情防控经验的总结与优化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
首先,北京是国内外判断我国疫情防控效果的重要观测点。从国内来看,北京是首都,其疫情防控效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全国疫情防控全局。全国的防疫工作如何开展,防疫常态化之后的措施跟进,以及防疫与复工复产复学的并举等,都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北京在全国防疫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重要性。从国际形势看,疫情防控本身也是一场信息战、舆论战,疫情防控的舆论纷争从未停止。而北京的实际抗疫成效则是我国疫情防控成效的最有力证据和案例。无论是国内民众,还是国际机构、其他国家在判断我国疫情防控成效时,北京是必选的观测点。因此,北京疫情防控不容有失。
其次,北京疫情防控是我国前期疫情防控经验的检验。年末岁初,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武汉疫情暴发时,人们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各地只能在摸索中前行,积累疫情防控的经验。人们将新冠肺炎疫情看作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对我国前期各项改革举措的一次检验。事实上,这次大考尚未完成。前期积累的经验是否有效,还有哪些措施需要增补,这些都在北京疫情防控中体现出来。
最后,北京疫情防控是特大城市疫情防控的一个缩影。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密度高、流动性强,常态化治理难度本来就很大,疫情防控则任务紧、专业性强,对特大城市来说是一次大考。城市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尤其是特大城市,在面对疫情时,可能会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之下。北京是一个典型的特大城市,人口流动性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压力极大,疫情防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北京作为国内特大城市的代表,其疫情防控是特大城市疫情防控的一个缩影,能否有效、快速地遏制住疫情本身对其他特大城市也是一种示范,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北京疫情防控做到了“快准狠”,彰显了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
新发地疫情发生后,北京市采取了最坚决、最果敢、最严格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准、狠地控制住了疫情,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样板。
一是北京疫情防控反应期短,行动迅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将此次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的特点概括为“快准狠”。“快”是疾控等相关部门在发现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之后快速行动起来,通过流调等确定病例发生地,大面积的核酸检测以及最严格的社区防控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等,事件有一个黄金反应期。错过了黄金反应期,则可能导致危机事件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衍生危机。出现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之后,首先需要开展的是流调,以追根溯源,搞清楚问题源头所在。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迅速从物品污染、从业人员、顾客等方面入手,根据交叉信息,迅速锁定了新发地市场并及时封堵该市场以切断疫情的主要传播源。而锁定新发地只用了不到16小时,从新增病例确诊到关闭新发地批发市场用时不超过两天。同时,为了节省时间,本次疫情防控中流调与核酸检测等同时进行。锁定了新发地批发市场之后,对市场人员进行检测、市场周边11个社区封闭式管理、周边学校停课、风险升级、大面积核酸检测、全市中小学停课等一气呵成,迅速找准了此轮疫情的症结所在,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链条,为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的各个城市提供了经验。
二是北京疫情防控以大数据为支撑,做到了精准施策。在全国疫情防控一盘棋的背景下,各地医务人员的驰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北京市的疫情防控也是如此,防控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各行各业的人员投入进来。事实上,新发地疫情发生后,北京所有社区都进入一级工作状态。汲取前期经验,北京市此轮疫情防控充分地发挥了大数据、信息手段等的支撑作用。武汉疫情暴发之初,信息统计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那时尚未启用“健康码”,社区内的信息统计都要靠社区工作者人工完成。而人工统计加大了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存在着信息有误的问题。后来各地在摸索中开始使用“健康码”,“健康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以及在北京本轮疫情防控的流调等环节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疫情防控部门和人员为了确定源头,实施了最为严格的流调。工作人员通过流调与信息交叉分析,锁定了新发地批发市场,并且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快速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发现潜在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北京市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但并没有盲目地将检测人群全覆盖,而是实施了精准区域定位,即“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检测全覆盖”,有效防范了潜在的风险,提高了检测效率,又提升了医疗资源利用率。北京此次疫情防控的“准”还体现在对疫情风险等级的及时调整以及细化到街乡镇甚至社区的风险级别分类。不同的街乡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高风险区、中低风险区,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并根据疫情情况适时调整。
三是北京疫情防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狠抓落实。疫情防控必须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必须采取最果敢的措施来防止病毒扩散。武汉市于2020年1月23日开始“封城”,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公共危机一级响应。武汉市的“封城”对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防止了与春节人员流动相伴随的更大范围、更快速的疫情传播。北京因为特殊的“城市角色”,对防控工作多重视都不为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一直严防死守,严把入口关,并将防疫措施落实到每一幢楼、每个单元、每个家庭和每个人。北京的举措甚至被评为比武汉还要严格,如此“狠”的举措正是北京市疫情防控不存侥幸心理、工作扎实开展的证明。
新发地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严控高风险人群离京,由于北京相邻省份已经出现了与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相关联病例,北京市果断地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最为严格的流调帮助人们快速锁定新发地,暂时关停新发地批发市场、玉泉东交易市场等,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从对周边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到所有小区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中高风险街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禁止出京,如果必须出京的需要持有7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核酸检测对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全覆盖,全市的快递员、外卖员、美容美发行业从业人员全部都接受了检测,检测人数超千万;最快速地处理了疫情防控不力的相关责任人等。正是凭借着最为严格的举措,新发地疫情得以控制,北京重回疫情防控三级响应。
北京疫情防控兼顾了防疫与发展,成为协调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标杆
鉴于新冠肺炎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内外尤其是国外的疫情防控形势,人们将在一定时间内与新冠病毒共存。北京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局势,以抓好疫情防控为基础,主动采取措施推进复工复产,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防疫常态化中推进复工复产,实现常态化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是非常态的状况,当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风险等级降低之后,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陆续进入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状态。新冠肺炎的特殊性以及全球范围内疫情防控的困境决定了我们将不得不与病毒共存一段时间,内外防控任务都很重。但在非常态状况下出现的停工停产以减少人员流动、切断病毒传播的举措要与主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结合起来,实现疫情存续期间的非常态状态下的发展。新发地疫情暴发之前,北京市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这本身也是疫情防控新常态的应有之义。新发地疫情暴发之后,在采取最严格、最精准的防疫举措的同时,仍然采取措施来推进“五新”政策落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果断处置常态化防控下暴发的疫情,优化复工复产的大环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尽管各地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举措,但不能掉以轻心。除了输入性病例的压力之外,每一个地方也都有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的可能性。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包含着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之下,一旦暴发该如何妥善处理的内容。当出现本地新增确诊病例之后,北京迅速启动最严格的流调、实施最大范围和快速的核酸检测、完成最完整的病例报告等,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了北京此次疫情,为复工复产创造了优质的大环境。因此,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不可麻痹大意,没有新增病例不代表没有风险,相关部门要紧绷防疫这根弦,要科学引导社会公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随时能够进入非常态化下的应急处置状态。
跟进疫情防控新态势,动态优化防疫举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病毒本身可能在变化,防疫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变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防疫举措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环境进行动态的调整、持续的优化。一是防疫政策必须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既是对前期防疫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下防疫形势的主动适应。比如,北京市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流调,迅速地锁定新发地市场,搞清楚在北京市的传播链条。这是对前期大量采用人工进行信息搜集与整理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动态调整。二是防疫举措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也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疫情防控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长期严格的防控必然会限制社会的活力,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增加社会公众的心理负担,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北京市的疫情防控根据情况提升了应急响应等级、对新发地周边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限制特定人群离京等,但是当情况迅速好转之后,旋即调整了举措,保障人员正常流动,促进复工复产。三是加强各地之间的联防联控,实现信息共享。北京的防控并不是北京一个城市的防控,全国防控要一盘棋,尤其是要加强与周边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京津冀区域之间的健康状态互认就是例子。
北京因为其特殊的身份而在全国的疫情防控地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做好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才能稳住。新发地疫情发生后,北京以实际的行动动态演示了常态化之下特大城市疫情防控的样板。防控经验可以互相学习,每个地方又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要结合着各地的实际情况,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站在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身心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立场上,做好各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作者为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山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苗红培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韦磊:《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光明日报》,2020年2月27日。
②董幼鸿:《精细化治理与特大城市社区疫情防控机制建设》,《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3期。
③祁梦竹、范俊生:《深刻认识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北京晚报》,2020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