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莫当“温吞水”干部

高 泉 《 人民论坛 》(

    【摘要】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温吞水”干部,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温吞水”干部主要表现为:“不急为”“不善为”和“不愿为”,对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此,应在选拔干部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发“温吞水”干部“善作善为”动力;加强制度建设,激发“温吞水”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给干部创造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和外部环境。

    【关键词】“温吞水”干部   政府治理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温吞水”的原意是不冷不热、半开又没有开的热水,引申含义是粘滞不前、裹足回望的事态。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温吞水”干部,其主要表现为“不急为”“不善为”和“不愿为”。此类干部的做派在平时危害并不明显,具有一定隐蔽性,但在战时状态却危害无穷,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具有极其严重的政治危害性。对此,应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激发“温吞水”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温吞水”干部的主要表现:“不急为”“不善为”“不愿为”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大部分基层干部积极作为、表现英勇,是防疫防护的重要力量和主力军。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个别不愿作为、敷衍塞责的“温吞水”干部。“温吞水”干部主要表现为:“不急为”“不善为”和“不愿为”,对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一是“不急为”。战时决策是在危急、应急、紧急的状态下采取的行动,拼的是时间和速度,抢的是效率。面对疫情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党员干部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判断情况,将效率与效能放在第一位。慢条斯理、不讲究工作效率的“温吞水”干部,都会延误战时决策,威胁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二是“不善为”。“不善为”是领导干部面对艰巨任务与复杂形势表现出的“本领恐慌”,工作方式老旧、发展理念短视,面对疫情局势茫然恐慌、无所适从,以文件传达、会议传达的方式进行躲闪;思维僵化,工作方式不当,面对新问题难以决策,大事小事都等着上级文件,应该拍板的没有及时拍板;面对战时的紧急决策,缺少执行力,在防控工作中畏手畏脚,不愿意向前,缺少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的勇气。

    三是“不愿为”。“不愿为”作为“为官不为”最突出的形式,其原因是干部内生动力不足,缺少艰苦奋斗的信念与品格,导致“不愿为”。一些干部不思进取,习惯性按照指令办事,缺少进取和创新意识,这种“在岗不在状态”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这类干部面对工作时是“老好人”,以尽量不得罪人为原则,通过编织人脉关系进行升迁。除此之外,一些干部一味躺在旧日的“功劳簿”上,害怕新作为出现差错对之前的政绩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出现“不想为”。  

    “温吞水”干部为何存在

    从干部自身来看,一是一些领导干部疏于学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了“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要求。学习能力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本领,才能更好地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风险与形式矛盾,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但一些干部存在态度不端正、学习方式落后、走形式等现实问题,所以学习效果不理想。二是动力不足。基层干部在中年时遭遇职业天花板,找不到职业发展与晋升希望,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官场“老油条”,对体制运转带来负面影响。  

    从制度机制来看,一是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应不断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二是问责机制不健全。有关规定被分散在不同条款与文件当中,并且文件差异很大,缺少有效的行为准则。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调动。

    从外部环境来看,负面舆论和恶意炒作等因素干扰公众正确认知。部分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没有做到客观报道,甚至捕风捉影,一些领导干部被污名化、被误读,其结果不仅让群众对事件产生误判,更让干部不敢创新,逐渐失去干事创业的信心。

    激发“温吞水”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着力点

    第一,选用任用干部应走好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在选拔干部时必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发干部“善作善为”动力,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方面,加强党性教育,消除精神缺钙与思想贫血等问题,帮助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能力弱、素质差等问题。针对能力弱项,通过理论以及法规培训,提高本领。同时,引导干部端正态度,及时在思想上加上“紧箍咒”。对于“不急为”的干部,应立即纠正,要敢于亮剑,坚决说不,端正其态度。对于“不愿为”的干部,应从思想与行动上给予鼓舞,让其打消顾虑,在工作中真正发挥价值。对于“不善为”的干部,应及时调整岗位和职务。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激发“温吞水”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首先,将实际绩效作为导向,完善考核机制,改变“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局面,落实绩效考评机制。其次,创新绩效管理和考评机制。将相关数据作为考核依据之一,而非评判的唯一准则,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判。再次,完善问责机制,改变“官本位”思想。构建考核结果与干部选任、奖惩和问责相互联动的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针对不作为的干部,应充分发挥媒体问责价值,通过媒体监管,督促官员有所作为。最后,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容错机制与激励机制,为创新者提供空间,让领导干部敢干事、愿意干事、能够干事。在正向激励中,结合分类与分层情况,让激励与鼓励举措更有力度。另外,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案例指导,将其转化成实践,从问题整改中试点前行。

    第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让“温吞水”干部的“不急为”“不善为”“不愿为”行为失去生存的空间。首先,坚持大小病一起治,预防和治疗一同抓,坚决抵制“为官不为”的情况。其次,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严厉整治微博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中的虚假内容,抵制不良风气。再次,应积极开展外出参观、业务培训等活动,提高干部的协调与应变能力,让干部能为、敢为、善为。最后,加大国家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将相关规则讲透彻,提高公务人员尤其是干部的辨别能力,让其满怀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做事。

    (作者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王维国:《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治理“不担当不作为”》,《检察日报》,2020年3月20日。

    ②徐晓明:《疫情面前,莫当“温吞水”干部》,《光明日报》,2020年2月17日。

    ③杜雄柏:《“为官不为”的危害、日渐突出的原因及其治理》,《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④李军鹏:《新时代激发广大干部担当作为靠什么》,《人民论坛》,2020年3月上。

警惕“玩概念”式的基层伪创新
制度执行难的破解之道
慈善领域应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高效能领导班子到底怎么建
党政领导班子效率提升的四个着力点
莫当“温吞水”干部
痕迹主义的产生原因及治理策略
“马上办”和“按制度办”要兼顾
对症下药治理为官“三不为”
初心使命在抗疫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