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困境与出路

唐红祥 陈 慧 《 人民论坛 》(

    核心提示: 近年来,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取得了很好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尚未形成完整上下游产业链、东盟各国技术标准差异较大、产能合作领域有限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境外产业园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参与“集群式”发展,扩大中国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不断完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平台。

    【摘要】近年来,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取得了很好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尚未形成完整上下游产业链、东盟各国技术标准差异较大、产能合作领域有限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境外产业园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参与“集群式”发展,扩大中国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不断完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平台。

    【关键词】中国-东盟产能合作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与东盟自2016年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产能合作,但仍存在一些产能合作困境。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投资合作风险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中国应与东盟共同携手突破合作困境,创新开拓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发展路径,不断完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平台。

    近年来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取得的成效

    首先,在双边贸易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2018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5878.7亿美元,实现14.1%的增长,超过了中国2018年对外贸易平均增速。中国对东盟出口达到31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中国对东盟进口达到26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8%;2019年1-11月与东盟进出口贸易达到5780.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在2019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继欧盟之后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的前七大贸易伙伴中,与中国的贸易增长最快经济体。

    其次,在双边投资方面,中国与东盟实现了进出口双增长。根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99.5亿美元,快于上一年1.7%的增幅,实现了5.1%的增长。东盟对华投资流量57.2亿美元,实现了12.5%的增长;截至2019年8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相互累计投资约23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十五年间增长22倍。2019年1-8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投向新加坡、越南、老挝、阿联酋等9个国家,其中7个为东盟国家。东盟首次超过英属维尔京群岛,跻身继香港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同时,东盟也仅次于香港和欧盟,位列中国第三大投资来源地。

    最后,在产能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方面,目前中国对东盟开展产能合作主要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主要领域,同时双方在纺织服装、信息通讯、建材、能源矿产以及现代农业等领域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产能合作。中国与东盟开展产能合作模式:境外经贸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初见成效,中国在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以及老挝建立了7个通过商务部确认考核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并与老挝、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建立了6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有效促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

    当前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发展面临的困境

    第一,尚未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当前中国在东盟国家已建立了不少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其中越南龙江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中马关丹产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经济区和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已被国家商务部考核确认。在这些境外产业合作园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大部分园区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较大型龙头企业组成,尚未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上下游配套欠缺,导致龙头企业能带动的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第二,东盟各国技术标准差异较大。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不一,东盟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主要采用国际技术标准,对于产品和设备要求高,其中一些国家推崇欧美国家的工业技术和标准,还规定关键零部件须遵从本地采购原则。部分东盟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在进行工业生产时,其国内则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因而,东盟各国的技术标准差异大,即使是相同产品,东盟成员国之间对国际标准的引用和采纳也存在很大差异。

    第三,产能合作领域有限,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随着中国与东盟在产能合作的持续推进,产能合作成效显著。但中国与东盟开展产能合作范围有限,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矿业等领域,产能合作领域较为固定,多为传统产业合作,缺乏以工业4.0新兴技术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产能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第四,对中国过剩产能有忧虑,东盟民众对产能合作了解不够深入。部分东盟国家认为中国与东盟开展产能合作是将过剩的、淘汰的产能的转移到东盟国家,担忧会影响东盟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部分东盟国家民众认为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多为本国政府的政治行为与其自身发展不相关,民众对与中国开展的产能合作项目不了解、不认同。

    突破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困境的出路

    一是加强境外产业园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参与“集群式”发展。根据东盟国家产能合作需要,引导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基础设施设计与建造企业以及清洁能源技术开发等企业在东盟建设境外产业园。引入多级政府协调机制,落实政策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提升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实效。积极构建东盟的区域生产网络或区域产业链,重视并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境外产业园产业链构建。鼓励中小企业多参与“集群式”发展,一方面可以打造我国企业在境外完整的产业上下游生态链,形成核心产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良性生态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我国中小企业,发挥它们的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在境外发展的风险,有利于带动我国各行业的全产业链“走出去”。

    二是扩大中国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加强我国技术标准化建设,积极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技术标准化权威组织合作,提高我国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解决产能合作中遇到的技术标准难题,降低产能合作成本,提升产能合作效益。大力推广并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以此推进“中国智造”全产业链条真正“走出去”,从而扩大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在东盟区域的影响力。为东盟各国提供技术标准化能力建设培训,依托我国优势技术标准,加强与东盟各国技术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工作,促进中国技术标准在东盟的应用和发展。

    三是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在东盟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新模式,是促进“互利多赢”的重要途径。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将中国具有优势的中高端生产线和装备制造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核心装备进行有效结合,共同开拓东盟国家的智能制造业市场、电力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联通市场和清洁能源市场等。有效对接东盟十国的工业化发展需求和东盟国家发展战略,提高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同时,应加强对合作项目的调研,积极克服制约因素,遵循商业规则和原则,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基础设施联通和清洁能源等领域需进一步提高产能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

    四是加强与民间组织合作,获得更多普通民众认同。建立中国-东盟非官方合作交流平台,主要面向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民间组织力量和东盟华侨华人组织。通过定期开展中国-东盟民间组织活动,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民间交流与对话。让更多的东盟国家普通民众能接触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产能合作的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目标,积极传递 “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此外,还应深切关注广大东盟国家老百姓的民生利益,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跨境电商等示范项目中的优先积极落实惠及普通民众实际利益的工程项目,给东盟国家的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

    (作者分别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项目(项目编号:桂教师范〔2019〕52号)与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机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KY0506)的研究成果】

美国“中东和平新计划”究竟意欲何为
法国退休制度的演变及改革困局
增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中的战略定力
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