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警惕网络“信息茧房”效应

王 妍 《 人民论坛 》(

    核心提示: 近年来,网络媒体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持续向用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最大限度迎合用户需求,却无意间加速了“信息茧房”效应形成,对用户、社会等造成一定危害。应当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和监管、优化信息推荐机制、提升用户媒介素养,逐步帮助用户走出“茧房”,促进多元化、全面化、综合性发展。

    【摘要】近年来,网络媒体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持续向用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最大限度迎合用户需求,却无意间加速了“信息茧房”效应形成,对用户、社会等造成一定危害。应当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和监管、优化信息推荐机制、提升用户媒介素养,逐步帮助用户走出“茧房”,促进多元化、全面化、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信息茧房” 媒体 网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信息茧房”效应是指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用户更倾向于关注自己原本就感兴趣的领域,更乐于与志同道合的人开展交流,但久而久之却被局限在“人造孤岛”当中,就如同蚕蛹一般,始终被“茧房”束缚,不愿面对外部的世界和生活。对于“信息茧房”效应应当认真分析,破解“信息茧房”效应对社会和用户等的不良影响,推动多元化、全面化、综合性发展。

    “信息茧房”效应容易局限个人视野、加重群体极化、淡化社会黏性,存在一定危害与不良影响

    局限个人视野。在“信息茧房”效应下,用户只关注自己熟悉的领域,并持续、反复加深兴趣爱好,形成一个坚固的“回音室”,势必会导致视野局限,降低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无法形成大局观,常见现象就是过度关注娱乐信息,而忽视周围其他类型信息,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毫不了解,严重者开始与时代脱轨。

    群体极化严重。由于“信息茧房”中全部是同类同质群体,信息传播及认同度极高。但事实上,这种认同并非理性认同,一旦打破“茧房”,用户接触到外部不同声音,会产生极强的不适应性,导致用户强烈反弹,进而滋生群体极化现象。比如,粉丝群无法接受外部反对偶像的声音,集中开展网络暴力行为。

    社会黏性下降。任何用户都无法始终处于“舒适圈”,总要接触外部信息和事务。但如果用户受“信息茧房”效应影响严重,就会变得孤立、狭隘,总是逃避现实社会和生活,更无法与其他群体和谐相处,既影响个人健康成长,又不利于社会团结。因此,“信息茧房”看似顺应时代潮流,强调个性化发展,实则过于注重自我认同,对个人成长、群体发展、社会和谐都具有严重危害。

    “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媒体无序竞争、现代化网络技术推动、用户局限于自身需求等是主要原因

    媒体竞争奠定“信息茧房”基调。在过去,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由媒体决定受众观看内容。但是随着现代网络发展,各类媒体犹如雨后春笋,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媒体与受众地位发生转变,由受众决定媒体生产内容。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如何满足用户需求,赢得用户青睐,成为媒体考量的重点。显然,以用户兴趣为基准,利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制造生产与用户需求相应的内容才能维系生存,定制化、精准化服务相继展开,奠定了“信息茧房”的基调。

    技术创新加速“信息茧房”发展。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精准信息推送需要依赖现代化网络技术,而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不断成熟,为精准服务提供可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以体积大、品种广、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优势,在获取用户数据样本后,在短时间内解析数据,根据用户的习惯实现精准推送,满足用户的阅读喜好。网络媒体不仅鼓励用户自主订阅、选择阅读内容,也会根据用户浏览数据,判断用户偏好,甚至不惜制造虚假信息、低俗内容来满足用户的订阅需求。现代化网络技术无疑成为“信息茧房”效应形成的加速器。

    用户需求决定“信息茧房”形成。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的领域,并倾向于关注和喜爱符合自己兴趣和观点的内容。在用户强大趋同心理作用下,媒体为迎合用户需求,鼓励用户选择兴趣领域,甚至允许用户自行创造内容,让用户获得更多阅读喜悦。由此,QQ群、微信群、公众号、贴吧等都以用户兴趣作为划分依据。用户也乐于融入自己的网络圈子,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想要了解、具有兴趣的领域,屏蔽掉自己不喜欢或认为不重要的信息,最大限度满足自身期望,在志趣相同的圈子内展开讨论。用户自身的需求最终决定了“信息茧房”效应的形成。

    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和监管、优化信息推荐机制、提升用户媒介素养,多措并举破解“信息茧房”效应

    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和监管,强化媒体社会责任。“信息茧房”形成与媒体经营管理行为密不可分。但与一般企业性质不同,媒体具有“社会公器”作用,倘若一味关注经济利益,片面传播信息容易引发舆论导向偏差,违背新闻媒体行业原则。新闻媒体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不能一味讨好用户推送定制化内容,甚至“添油加醋”,利用用户的兴趣,将低俗内容、广告内容进行“标题式”包装,吸引用户点击,从而获取经济利益。新闻媒体要做到“个性化”推荐与“人性化”推荐兼顾,既要顺应用户需求,向用户推送“个性化”内容,比如娱乐明星、体育资讯,也要同步推送“人性化”内容,比如党政时事、社会热点、法治宣传等,两者要相互协调。同时,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媒体数量众多,质量上更是良莠不齐,依靠媒体自律显然无法根治“信息茧房”效应,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相关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责,使新闻媒体优化信息推送方式,防止新闻媒体以用户定制为借口,将低俗内容、虚假信息等内容推荐给用户。同时,媒体平台必须对推荐内容负责,一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轻则停业整改,重则依法承担责任,永久禁止进入新闻媒体行业。

    优化信息推荐机制,鼓励创作优质内容。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网络技术是“信息茧房”效应的助推器,破除“信息茧房”效应也应从人工智能技术入手。通过完善技术,提升信息推荐种类,逐步引导用户关注多元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推荐,应从片面抓取朝着全面预测方向发展,拒绝以关键词标签化用户,而是要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预测和模拟用户行为习惯,多元化、全面化进行信息推送。以订阅篮球信息为例,在信息推送上不要单一推送篮球信息,而是要开展用户其他方面信息需求预测,附加推送如教育类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等其他信息,在得到用户认可之后,再继续进行其他方向预测,帮助用户获取到更加多元、更为有益的信息。同时,随着自媒体逐渐兴起,信息源头更加多元化,由于用户已经产生浏览感兴趣的信息习惯,想要打破这种习惯,必须提高信息内容质量,以质量提升博取用户关注。网络平台应创设奖惩机制,通过丰富的奖励吸引作者创造优质内容,激发潜在群体的阅读兴趣,让用户逐渐走出“茧房”,乐于关注和订阅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

    提升用户媒介素养,鼓励用户探索未知。虽然媒体环境、现代技术是“信息茧房”效应的助推器,但“信息茧房”效应形成根源还在于用户自身。为满足兴趣需求与心理认同,多数用户选择并乐于待在“茧房”,尚未意识到“信息茧房”对个人成长产生的弊端。政府、社会、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帮助用户走出“茧房”。一是应着力宣传“信息茧房”行为、后果及产生的危害,鼓励用户探索未知领域,将单一兴趣逐渐发展成为多元爱好。当用户能够认识到“信息茧房”效应危害,会逐渐产生“破茧”心理。二是“信息茧房”效应影响群体众多,其根源在于用户媒介素养有限,或因懒惰、能力不足等因素不愿走出“舒适圈”,社会和媒体应逐步采取引导措施。要加强用户获得、分析、辨别信息内容的能力,帮助用户逐渐理解和接受不同的外界声音,使其敢于直面和辨析不同观点,能够冷静、理性进行思考问题,避免过度沉溺于网络世界,而忽视现实社会交往。此外,媒体也要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媒介环境,屏蔽和抵制偏激的观念和非理性言论,致力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彭兰:《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新闻界》,2020年第1期。

    ②申楠:《算法时代的信息茧房与信息公平》,《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③姚文康:《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信息茧房”效应及反思——以“今日头条”为例》,《传媒论坛》,2020年第3期。

谁能成为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生力军
后真相时代自媒体言论乱象及规范
关于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宣传的思考
警惕网络“信息茧房”效应
营造风清气正的言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