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

民生周刊 2024年12月26日 Thu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深圳举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大产业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民生周刊》(2024年12月26日 第 04版)

    鹏城冬月枝犹翠,暖日和风韵自长。

    12月21日,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二届民生发展论坛平行论坛—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大产业”。

    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乡村振兴战略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改变着我国乡村的面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潜能,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培育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来自中央部委和地方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近500人参加此次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相关话题,展开跨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对话交流,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本次论坛发布了“一城一英雄”民生好故事系列影视短剧拍摄计划,并启动“全国乡村振兴民生推荐官”征集活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福祉,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表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人民日报社原编委委员、秘书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程庆民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在生产力。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在全面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富裕美丽又生态宜居。”

    回顾过去几年,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

    在总结乡村振兴成绩的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胡江云表示,我国正处在新发展阶段,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

    有些内陆地区地理位置偏僻,既无矿产资源,又是丘陵地带;既不沿海、沿江,也不沿边;或者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迟缓。这些地区距离我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目前来看,我国乡村发展仍面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人才短缺、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诸多挑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胡江云说。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强有力支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于康震说。

    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引擎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通过特征描述,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新社试图厘清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以高素质农业劳动力为主体特征,以颠覆性农业创新为技术特征,以多要素渗透融合为配置特征,以农业边界突破与产业链条延伸为结构特征,以数智化和绿色化转型为形态特征。”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新型工业化所产生的创新技术与成果层出不穷。

    通过网络,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市场行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更优质、更抗病的农作物品种;使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技术,可对乡村人口、土地、环境等进行精准监测分析……

    “将这些新技术、新应用与乡村产业发展相融合,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巨大推动力。”李新社认为,技术创新、数智革新、绿色更新等如今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引擎。新质生产力为广袤乡村大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昌垂看来,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束缚、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

    “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助力优化产业结构,更能促进生产组织形态变化,为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及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何昌垂说。

    要实现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生态不健全、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认识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李新社分析。

    以人才为例,好工网数字人才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海丰谈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数字经济,都要以高素质的人才为支撑。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人才价值体系,实现人才从国外、国内城市向农村转移。

    为乡村经济开辟崭新的发展路径

    谈及新质生产力给农业带来的影响,来自山东淄博的山东荣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克明感受很深。

    “除了把酥梨产业做大做好、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还要种出独一无二的特色梨,种出有机健康的品质梨。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新质生产力来支撑。”韩克明说。

    新质生产力打破了传统乡村产业发展的束缚,为乡村经济开辟了崭新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乡村出现了电商直播、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通过网络平台,乡村的特色产品得以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乡村旅游则充分挖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除催生新业态外,新质生产力还能够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不再是孤立的生产环节,衍生出“农业+加工”“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多种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让乡村产业实现了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谈及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党组成员于培顺说,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中的数字技术,农民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这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利用遥感技术、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情况,现代农业园实现了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农民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了解农田的情况,实现了远程操控灌溉和施肥。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数据有助于整合农村人口、土地、资源等信息,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与决策科学性。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谈及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于培顺说,新质生产力正以蓬勃之势崛起,为乡村振兴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新质生产力将驱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