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民生周刊 2024年08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做好五篇大文章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能力

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孟元 《 民生周刊 》( 2024年08月05日   第 05 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举旗定向,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前瞻性、系统性顶层设计和具体安排,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领域改革有序进行,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决定》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置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专章之中进行深入阐述,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这不仅为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明确了重点领域,也锚定了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着力点。

    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金融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做深做透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守金融为民、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福祉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科技金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科技金融专注于运用金融创新手段服务于科技事业发展,通过改进服务模式和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于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与金融生态环境,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

    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的价值包括资金的配置、服务平台的搭建和载体的构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创新的主要抓手。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是科技,科技企业通常因其具有专业性强、成长迅速、风险较高等特点而难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科技金融则可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核心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为基础,以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模式、业务流程为手段,以服务科技企业、推进科技创新进程为目标的金融活动,不仅可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更是一种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并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机制。

    科技金融涵盖公共金融与市场金融的各个方面,既能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引导作用,创新科技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源头上化解金融风险,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又能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作用,以科技赋能金融发展,大数据技术能帮助金融机构发现海量数据中有价值的金融信息,提升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要精准把握科创型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的发展特征与金融需求,着力增强对科创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基础。以科技赋能金融服务降本增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破解风险难题。

    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绿色金融是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随之增长,全球生态问题加剧,实现经济绿色增长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经济议题之一。

    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猛,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而且,随着数字技术推动经济向更高效、更绿色、更节能的方向发展,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与绿色创新带来了巨大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满足人民多种需求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基础上,还要提供更多优质绿色生态产品,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绿色金融服务供给与协调,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度作为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在自然生态中的平衡,重视金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形成以绿色创新为主要机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可以预见,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供更多绿色金融产品,能够倒逼传统行业向低碳绿色的方向转型发展,促进绿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推动实体经济实现绿色转型,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金融助力。

    普惠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障人士、银发一族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新时代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但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区域间、城乡间的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异质性差异,与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蕴含着“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金融的普惠性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通过扩大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能够改善地区间金融服务的不平衡性问题,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夯实物质基础;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问题,构建金融服务市场主体的长效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宽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机会均等、普惠公平的市场秩序,能够提升对特殊群体的金融福祉,让百姓普遍有渠道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经济发展的包容性。

    因此,各地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普惠金融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和人群,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建立完善“线下+线上”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养老金融,为养老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养老金融主要涉及拓宽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渠道、丰富相关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提供养老财务规划与资金管理等,重点支持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老年产品制造企业等,它既是养老保险制度得以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支撑载体,更是满足老年群体社会需求和确保生活质量的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产品服务,对提高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养老金融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初级阶段,优质供给不足,市场潜力未能得到充分释放,与百姓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国家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财富储备,要求各金融机构创新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提供高质量的养老金融,为百姓养老财富储备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不仅能够挖掘养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促进未来经济的长足稳健发展,还能为人口老龄化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数字金融,促进创新创业和扩大内需

    数字金融是金融业与数字化相结合、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叠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金融业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血脉。它可以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和数字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加速资金、信息、数字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扩大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为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注入动力。

    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诸多环节,数字银行、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供应链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保险、数字证券发行等创新应用,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创业和扩大内需的重要驱动力。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转向数字金融势在必行。各地应加快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化服务网络,持续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和效率。健全数字风控体系,破解传统业务模式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丰富数字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范围,加快数字普惠协同发展水平,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竞争力、可得性和可持续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可以看出,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瞄准的是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侧重的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金融服务体系,而数字金融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数字化时代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是支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化赋能的硬件条件,是融合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重要引擎。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推动五篇大文章深度融合、互相促进,必将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提供强大动能,推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