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找准民生需求

党建赋能治理 构建“善治社区”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24日   第 04 版)

    “善治社区从民情议事、邻里互助、公约执行、治理规范、技术支撑等不同层面进行立体化构建,个体、家庭、邻里、组织到社区等不同层级纵深化递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挥社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党员楼道长等基层主体作用,找准民生需求,汇聚社情民意,精准管理服务,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再造居民小区熟人社会,延伸社区治理“最后一米”。

    “小篮球”助力构建协商治理“大格局”

    “村里成立篮球俱乐部后,村民从麻将桌重新回到篮球场,邻里矛盾纠纷少了,身体也好了。”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村民许茂才说。

    洪溪村有着深厚的篮球文化底蕴,光脚打球、泥脚看球,是一代洪溪人的记忆。6月11日,洪溪村党委副书记倪美丽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自2015年以来,洪溪村已经连续承办4届中国小康村篮球赛总决赛。

    如今,洪溪村几乎月月有赛事和活动,包括网格篮球赛、农民运动会、百家席千人宴等。倪美丽说,洪溪村就是靠着这些文化活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办活动如何助力基层社区治理?在倪美丽看来,办赛事活动,可以拉近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通过打比赛,多了沟通交流,很多事情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除了能够“一笑泯恩仇”,“代表自己所在网格比赛的村民,还能获得更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矛盾纠纷也就少了”。

    洪溪篮球俱乐部有多名球员是党员,作为镇域内的“民星”球员,他们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抗台备勤等志愿服务。

    在这些“民星”球员的带动下,当地企业家、乡贤以及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篮球队、舞蹈队、志愿服务队等社区社会组织,进而使得更多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及公共事业,为村级议事协商奠定良好群众基础。

    洪溪村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建起了篮球场、文化礼堂等文化活动阵地,并组建起篮球队、舞龙队、腰鼓队等20多支文体队伍,平均一个季度就会搞一次全民参与的活动。

    倪美丽直言,虽然举办比赛和活动,村集体要承担一些费用,“但和处理矛盾的成本比起来,还是很合算的”。

    洪溪村曾是有名的上访村,因依托篮球文化开展基层治理,邻里纠纷大大减少,社会风气明显改善,从昔日的上访村蜕变成为如今的和谐村。截至目前,已连续17年未发生非正常上访。

    洪溪村被评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该村创新推行的“重大村务公决”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2023年,一部以洪溪村为原型的电影《南湖女儿》,讲述村书记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最终实现乡村蝶变的真实历程,引起社会广泛反响。

    天凝镇率先成立全县首支村社书记篮球队,由19名村社书记组队,每周与镇里的老年队、青年队等社会球队开展友谊赛。同时,部分村社干部、网格员成为各村社球队的中坚力量,通过参加各类赛事、训练活动,拉近村干部与各球队队员、台下观赛群众之间的距离,搭建起为民服务的“连心”平台,更好地“走进”群众。

    嘉善县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王亚峰告诉记者,天凝镇坚持文化体育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工作理念,推陈出新文化体育活动,以“小篮球”为切口,全力加载文体活动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推动实现文体活动聚人气、接地气、有底气,真正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硬支撑。

    成立强社公司,实现增收惠民

    嘉善县罗星街道江南社区,有一处约72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走进中心,居民会客厅、现代化会议室、儿童活动室、图书角、兴趣班教室、休闲水吧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出门5分钟,孩子就能参加高水平的兴趣培训班。”小区居民刘然说,许多艺术机构都主动来社区为孩子提供培训服务,费用要比市场价低很多。

    江南社区党委副书记沈逸予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惠民项目入驻江南社区,主要得益于罗星街道聚焦现代社区“强社惠民”集成改革,探索成立了嘉善县首家“强社公司”。

    江南社区位于嘉善县中心区域,现有交付小区9个,共7189户,社区经费来源一直是靠财政输血,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沈逸予说:“社区虽然能够维持日常运转,但如果想开展一些惠民服务活动,就显得捉襟见肘。”

    如何摆脱“等靠要”?怎样盘活社区资源?怎样实现惠民、强社?如何解决这三大问题,是江南强社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

    “成立强社公司,能破除社区发展缺乏经营主体这个首要难题,打通发展社区经济与回馈社区公共事业的有效途径。在规范强社公司制度体系的同时,实现运营管理标准化、透明化。”江南社区党委书记陈芳琳说。

    强社公司成立后,联合大党委单位,开展“家门口青少年宫”项目,不仅让社区600多个孩子享受到了家门口的惠民项目,还成功挖到了第一桶金,成为社区“江南之夜”共富集市的活动资金。

    同时,强社公司整合各类资源,利用公共配套用房开展租赁,再开设早教等普惠课程,并通过接管公建公营托育服务项目,引入自动贩卖机、公共充电宝等业态,与商圈企业通过项目结对等方式,邀请企业认领“爱心冰箱”“有爱长椅”等惠民项目,不断探索“阵地+合伙人”新可能,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目前,强社公司通过服务、经营、出租等方式,实现增收20余万元。江南社区再用增收资金反哺居民,为社区提升设施、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比如,以“家门口”为主线,升级打造“家门口托育园”“家门口老年社团”“家门口夜校”等5项“家门口”系列党群服务项目,推动红领巾学堂、三点半课堂、红色代办、公益集市等43项党群服务项目落地,实现功能阵地资源更集成、服务更亲民。

    嘉善县社工部部务会议成员徐邱告诉记者,罗星街道以强社公司为支点,撬起现代社区“强社惠民”的新起点,明确“惠民”定位,紧紧围绕惠民项目开展业务,健全公司管理监督体系,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其中,实现运营管理更标准、透明。

    据了解,罗星街道将继续拓展“强社惠民”内涵,充分运用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建等机制,与商圈社区“双区联动”促发展,与周边村社合作推动共富工坊提档升级,打造更多惠民项目。

    整合社会资源,合力破解治理难题

    便民柜里,雨伞、打气筒、消毒用品一应俱全;图书角,既有党建读物,又有儿童图书……走进西塘镇朝南埭社区面积不算大的办公区,楼道公告栏里,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网格员、党员居民的照片格外醒目。

    “之前我家厨房跑水,社区的党员和邻居们二话不说,上门帮忙。”居民王大爷说,“住在这里,我们感到很安全、很安心。”

    朝南埭社区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5A级景区西塘古镇,现有户籍人口3917人,常住人口2000余人,商户1541户。

    朝南埭社区党委书记朱录超告诉记者,虽然西塘景区有管委会,但所有游客、商户和居民,都属于朝南埭社区服务范围。

    赶上小长假或旅游高峰,人多的时候,西塘景区每天的游客多达五六万人次。但整个朝南埭社区仅有“两委”班子成员7人、3个网格员、两个社工,以及一名社保办理员和一名残疾人管理员。

    “服务这么多人,仅仅靠几名工作人员是忙不过来的。”朱录超说,为了办好居民、游客、商家身边的民生实事,朝南埭社区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借力提升服务。

    夜晚,景区内塘东街上的酒吧会准时响起劲爆嗨歌,一度让附近居民不胜其扰,纷纷向社区投诉。

    为了守住古镇生活气息,朝南埭社区联合西塘旅游公司,召集酒吧老板座谈,结合酒吧行业的实际情况成立酒吧协会,签订酒吧(嗨吧)行业自律、处罚公约,最终有效解决了酒吧扰民问题。

    随后,社区逐步协助成立民宿客栈协会、餐饮协会等,颁布《西塘酒吧协会自律规范》《民宿行业协会自律规定》《餐饮行业协会自律规定》等行业规范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督促商户诚信经营,推进行业自律、行业自治。

    “我们还对接行业带头人、志愿者、蓝天救援队、红十字救护站等机构,尽量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朱录超说。

    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县一直在努力探索党组织领导的善治社区总思路,进而有效推动社区“善治理”方式变革,构建善治社区。

    “善治社区从民情议事、邻里互助、公约执行、治理规范、技术支撑等不同面向进行立体化构建,个体、家庭、邻里、组织到社区等不同层级纵深化递进,形成‘为人诚善、家庭和善、邻里友善、组织为善、社区融善’的善治链,打造‘五善之治’样本。”王亚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