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海南省屯昌县创新发展“小屯妹、大昌叔”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和社区志愿服务品牌

志愿服务细致暖心 邻里守望温暖互助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芳菲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24日   第 04 版)

    屯昌县创新发展“小屯妹、大昌叔”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和社区志愿服务品牌,以细致暖心的志愿服务给群众生活带来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有着“画里屯昌”美誉的海南省屯昌县,有两个当地人广为人知的名字—“小屯妹”“大昌叔”。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邻里乡间,走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基层一线,逐渐成为当地基层服务一道亮丽风景线和创新基层治理的一张名片。

    治理之要,在乎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抓实基层、打牢基础是一道考题: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矛盾纠纷如何及时化解在基层?基层干部如何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

    近年来,屯昌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转化和创新发展的“小屯妹、大昌叔”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和社区志愿服务品牌,推选县域各行业、各产业、各领域的党员为小屯妹、大昌叔(“叔”“妹”是海南当地对男女的昵称)形象代言人,他们以细致暖心的志愿服务给群众生活带来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群关系日益紧密。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小屯妹、大昌叔还在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等协助当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让基层治理工作换一种“打开方式”

    “老人行动不便?小屯妹上门更新高龄认证。”“工作没时间,让孩子到星光课堂课外辅导班。”“邻里之间有误会?到大昌叔调解茶话室坐坐。”

    在屯昌县,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活跃着一群穿着红马甲和蓝马甲的身影,他们各司其职,却有着共同的名字—小屯妹、大昌叔。

    这对穿戴当地特色服饰、黑漆漆的大眼睛总是笑盈盈的城市形象IP,是屯昌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基层服务品牌。小屯妹、大昌叔来自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在政府的引导下,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配合政府工作,做好民生服务。他们可以是党的政策讲解员、留守儿童身边的学业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也可以是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员。

    近年来,屯昌县通过打造大昌叔调解茶话室,以茶为媒推进治理,“一站式”受理居民矛盾诉求,“点单式”调解邻里纠纷,让大小“麻烦事”化解在基层。

    走进屯昌县屯城镇城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个茶几、10把椅子和一盏清茶构成了大昌叔调解茶话室。“城北社区一共有11名大昌叔调解员。”6月13日,城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泰霖向《民生周刊》记者亮了一下手中的大昌叔调解茶话室宣传手册,封面印着皮肤黝黑、笑容淳朴的大昌叔,封底清晰印着由在籍法官、律师、法律明白人等11人组建的调解团成员基本信息和各自擅长的调解领域。

    “一些矛盾纠纷,包含复杂的法律关系,只有依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王泰霖说,平日社区居民有纠纷矛盾,可以选择擅长该领域的调解员出面,摆事理、说法理,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居民诉求和矛盾纠纷。“群众有需要就点单,党员干部与志愿者照单备菜、上菜。”

    3月份,城北社区大昌叔调解茶话室迎来今年“第一单”。钱某和曾某等人因农作物纠纷大打出手,导致钱某受伤,为轻伤标准,他欲向法院提起诉讼。王泰霖和调解员了解事情经过后,本着“邻里和谐共处,不必对簿公堂”的原则将双方请到大昌叔调解茶话室。经过大昌叔们4次约喝茶式劝说,双方态度逐渐从最初的不可调和转变为“有得谈”和“好好谈”,最终握手言和,避免对簿公堂。

    “城北社区常住人口近万人,企业改制后大批下岗工人就地安置,形成无物业小区,社区内人员构成复杂,各种矛盾纠纷不少。”王泰霖表示,大昌叔调解茶话室能让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苦有地方诉、气有地方消、事有人去做”,将矛盾化解在“茶几”旁。

    “我们也在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邻里好人,以民间力量参与民事调解。同时,逐步开放调解过程,鼓励群众旁听,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王泰霖说。城北社区大昌叔调解茶话室自2023年3月成立以来,共化解群众矛盾纠纷107起。

    志愿服务传递基层治理温度

    “营养要跟上,但体重涨得有点快了,要少吃多餐。”在屯昌县南吕镇大罗村,庞秀菱正在为一位孕妇测体重、量血压、测血糖、做胎心监护。之后,她将孕检情况详细记录在册,并提醒注意事项。

    庞秀菱是屯昌县南吕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的负责人、妇幼组组长,也是一名致力于关爱留守孕妇的小屯妹志愿者。

    南吕镇共有14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庞秀菱从事这份工作10余年来,跑遍了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名孕妇的身体健康状况。谁的血糖高了、谁快到预产期了,她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对于丈夫不在身边的留守孕产妇,庞秀菱更是格外关注,工作之余挎上护理包进村入户,定期随访留守孕产妇,确保她们产前产后检查一次不漏。

    今年2月23日,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运载火箭在点火升空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一节一节地分离脱落?”“我知道,是为了让火箭变轻一点,飞得更快更高!”一脸稚气的钱世樑第一时间抢答,眼里闪烁着自信。

    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不久,秦睿在“小屯妹 大昌叔”留守儿童星光课堂上,临时增设了一项授课内容—《火箭的奥秘》。

    秦睿是海南省国资委二级主任科员,从去年7月开始在下屯村驻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下屯村星光课堂现有4名留守儿童,每次来上课的学生有18名。驻村干部及镇干部、小屯妹、大昌叔志愿者会利用每周二和周四(现为周一和周三)夜间时间,义务为留守儿童等辅导作业,周末还会开设读书分享会。”

    秦睿告诉记者:“星光课堂较好地弥补了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短板,为乡村孩子创建了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在南坤镇,周朝村“两委”干部王海珍等3名小屯妹志愿者轮流挑起了照顾90岁独居老人黎桂花起居及健康监测的担子;坡林村“长者饭堂”后厨,小屯妹志愿者、村民王玉莲把饭菜装盆、摆放好碗筷,准备迎接老人们。

    在南吕镇,佳塘小学篮球场上,屯昌县六一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小屯妹志愿者王义丽正领着学生们做团体游戏“珠行万里”和“过河搭桥”;南吕镇中心卫生院二层,计免组组长、小屯妹志愿者麦小燕正在检查随身“百宝箱”,准备进村入户随访贫困患者。

    “小屯妹、大昌叔志愿服务项目最初源于关爱留守孕妇、儿童,目的是让外出务工的人放心、让留守在家的人安心,现在拓展到多个民生领域。我们在努力打造一支百姓身边‘无微不至’的志愿服务队伍,做到群众心声有人听、呼声有人应、难题有人解。”屯昌县民政局副局长叶秀鹏说,“我们还在不断优化志愿服务队伍管理,根据志愿服务时长予以相应奖励,实现小积分汇聚大文明,让每一名小屯妹、大昌叔在付出的同时,共同乐享文明实践成果。”

    截至目前,屯昌县建有1个县级志愿服务总队、8支镇级志愿服务大队、124支村级志愿服务队、1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至今年5月,全县志愿者注册人数达27149人,注册志愿组织达381个。

    “这些‘民间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加入基层群团、社会组织,投身基层治理工作。在屯昌,社区(村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初具雏形。”屯昌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令军表示。

    “党建+”绘制基层治理新图景

    “坐上板凳,好好说话。”

    如今,在屯昌县南吕镇落根村,有矛盾的村民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在落根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调解室里,整齐放着11把椅子,分别刻着“陈”“陆”“钟”等字样,一一对应村里的11个姓氏。村民有把椅子叫成凳子的习惯,称其为“板凳调解室”。

    “不同姓氏的凳子放在同一间屋子,既无形中提醒着闹矛盾的群众‘我们都是同一个村的,是一家人’,也给各宗族提供平等对话的机会,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有参与感、尊重感、获得感。在板凳调解室能最大限度消弭负面情绪,既化解矛盾,又打开心结。”落根村驻村第一书记胡鹏介绍,落根村姓氏纷杂,宗族矛盾多,过去遇到纠纷很难好好沟通说理,在结合党建工作建设“小屯妹、大昌叔”服务群众场所时,落根村特地设立了板凳调解室,让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有了可以和气沟通的场所,并由村干部进行引导协调。

    在落根村,以党群服务中心大楼为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妇女儿童之家、农家书屋、村史馆等为外延的“1+N”党群服务阵地集群,已成为村党支部服务群众一张亮丽的名片。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治理模式激活了落根村的内生发展动力。村民们养起鸽子、黄牛、阉鸡,种起槟榔、水稻,改变了产业“空壳村”的落后面貌。

    如今,落根村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订单”模式,发展起“落根福米”产业,实现年阉鸡出栏量15万只、产值1000多万元,黄牛出栏量800多头、产值400多万元,乳鸽出栏量10万只、产值170多万元。“我们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化民风、党建引领兴产业、党建引领促和谐的发展新路子。”胡鹏说。

    6月的屯昌一片生机勃勃,途经乡间小道,槟榔和水稻田随路径延伸,牛羊悠然吃草,鸭群在河道嬉戏,小屯妹、大昌叔深入各个角落,成为连接党心和民心的“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