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西部战区总医院野战医疗队“姓军为兵、军民一家”

白衣战士守护高原军民身体健康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贾伟 □ 薛锡彬 张睿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5 版)

    自执行任务以来,西部战区总医院野战医疗队手术组成为西藏某临边县的医疗“及时雨”。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有力保障了高原军民的身体健康。

    巍巍高原,冽冽边关。在西藏某临边县,西部战区总医院野战医疗队已经驻训快一年了。这支野战医疗队在当地备受欢迎。

    在这支野战医疗队中,有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手术组,他们来自西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脑外科、妇产科、麻醉科、疼痛科等多个专业科室,始终坚持“姓军为兵、军民一家”,始终做到全心保障、优质服务,赢得了驻地边防军民的赞誉。

    成为藏族同胞家门口的“医靠”

    不久前的一天,手术组组长、骨科副主任医师陈松刚从县医院手术室出来,就接到一个求助电话:“邻县一位患者下肢复杂粉碎性骨折,当地医院技术水平有限,请求手术组前往支援!”

    伤情就是命令。来不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手术组全体人员立刻整装出发。

    救护车在国道上一路驰骋抵达目的地。一下车,陈松就带着专家团队直奔病房查看患者伤情。

    患者是一名藏族同胞,3周前发生车祸导致左侧胫腓骨复杂粉碎性骨折,如不尽快手术治疗,患者将无法再站立行走。

    询问病史、查看报告、联合会诊,一系列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现场会诊后,手术组又与西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康复科、营养科、影像科远程连线,进行多学科会诊。

    紧接着,手术紧张有序地展开了。当锐利的手术刀划开患者皮肤,伤处的情形让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受伤3周余,局部已经形成粘连,骨折端开始愈合,且碎骨片多,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此刻,手术室内静得出奇,只剩下监护仪的“嘀嘀”声和电刀的“咝咝”声。主刀医生陈松娴熟地操作着手中的器械,整个团队紧密配合,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在赠送给陈松的锦旗上写道:“为民服务,勇于担当,仁心仁术,大爱无疆。”

    这只是手术组争分夺秒救治患者的一个瞬间。手术组妇产科医生张友义,在当地县医院没有备血的情况下,顶着巨大压力,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为异位妊娠伴出血的藏族同胞手术,成为藏族同胞的“医”靠。

    自执行任务以来,手术组成为高原医疗“及时雨”。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有力保障了高原军民的生命健康。

    诊疗中,手术组采取“军地协同、软硬结合”模式,将组内人才骨干的“软件优势”和驻地县医院医疗设备的“硬件优势”深度融合,做到了互通有无、资源互享、优势互补,已先后完成12台手术,包括利器伤、复杂骨折、急性胃肠道穿孔、开放性颅脑外伤、输卵管切除、卵巢囊肿剥除和宫颈环形电切等。

    让边防军民伤有所医、病有所治

    在手术组的医疗任务中,有一项雷打不动的工作,就是每月轮流派医生赴边防连队驻点保障。那里海拔高,条件艰苦,看病远、就医难。但在每次派医生时,专家们却不惧艰险、不畏困难、踊跃报名,只为让边防军民伤有所医、病有所治。

    驻点边防乡有一位78岁的藏族老乡长,双膝疼痛已数年,导致生活难以自理,因地理位置偏远、医疗资源匮乏等原因,老乡长在寻求医疗服务时面临诸多困难,家属虽心急如焚,可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驻点手术组军医欧阳庆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老乡长家里问诊。通过查看患者膝关节平片以及查体问诊,欧阳庆初步判断为双膝关节严重退行性病变。

    欧阳庆随即邀请医疗队几名外科专家展开联合会诊,制定专业的诊疗意见,并向患者赠送了药品。患者及家属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压在胸口多年的大石终于落了下来。

    像老乡长这样长期经受慢性病困扰的村民还有很多。驻点以来,每名驻点医生都坚持定期到村民家中巡诊,并提出专业的诊疗建议。不少村民的陈年老病都得到了好转,连连夸赞“金珠玛米呀咕嘟”(藏语“解放军好”)。

    驻点保障工作不仅让手术组的医护人员对边境的医疗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边防官兵有了更强烈的敬意,与藏族同胞有了更亲密的关系,也更激发出大家献身高原、姓军为兵的责任感、使命感。

    走遍边防点,巡诊送平安

    守护边防官兵健康是医疗队的主要任务,因此,到边防部队巡诊也就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为了更有效地做好巡诊保障,野战医疗队深入开展“联勤军医边关行”活动,手术组因各专业医生多、技术强,成为外出巡诊的“主力军”。

    在部队,颈、肩、腰、膝关节疼痛等训练伤很常见,手术组的医生始终坚持用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视患者为亲人的暖心服务为驻地官兵排忧解难,守护着官兵的身心健康。

    同时,手术组专家还主动作为,采取教学形式,开展常见高原疾病预防和战场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帮助官兵普及卫生常识,提升防护能力,为军队的建设和战斗力的提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野战医疗队还承担了友邻部队的官兵体检任务。手术组主管护师刘春梅,每次体检前都精心协调医护人员分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体检后,刘春梅每次都工作到深夜,详实录入每名官兵的体检信息,形成详细的体检报告,为官兵提供健康指导。

    “医疗队的几名专家轮流授课,让我懂得了如何预防高原疾病,如何在高原高寒条件下开展训练,如何在训练中做好自我防护。”来自驻西藏某旅的战士小陈如是说。

    今年以来,手术组的医护们克服恶劣气候和高海拔缺氧环境,已走访巡诊20余个哨所点位,最高海拔超过5000米,累计行程1700多公里,巡诊2444人次,为边疆地区军民健康筑起了钢铁防线,牢固树起了联勤军医的好形象。如今,“有搞不定的问题就找医疗队”已经成为边疆地区军民的共识。

    医疗队队长魏政道表示:“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口腔疾病治疗、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继续努力,持续为临边县域军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