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研究表明,坚持运动能防范心理健康风险

“跑起来,动起来,让身心更健康”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燕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5 版)

    “运动让人更自信,提高对自己的评价,让人有更高的自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在研究中发现,运动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改变,还能带来心理上的改变。

    “年纪轻轻怎么就得了抑郁症了?”“经常失眠怎么办?”……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一再成为热议话题。

    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的调查统计显示,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17个国家进行的一项精神卫生健康调查发现,平均每20 人中就有1人曾经患过或者是目前患有抑郁症。在我国,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抑郁症患者的比例也在逐步升高。

    今年5月是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是“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

    如何“爱自己”,如何识别并防范心理健康风险?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在他看来,运动是心理健康的一剂良方。

    识别心理健康风险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强调“没有精神卫生就没有健康”,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包括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相对于身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往往更隐秘。由于一直以来存在的“病耻感”,很多人羞于谈论心理健康问题。

    “怎么能缓解焦虑?”“抑郁症有哪些症状?”……在网络上,这些都是高频搜索问题,很多人在心理健康出现异常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以抑郁症为例,在发展成为抑郁症之前,患者可能就存在抑郁情绪,只是没有意识到。

    乔志宏希望大多数人能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识,了解抑郁症等疾病的典型特征。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应初步识别学生的抑郁症状并建议他们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乔志宏介绍,抑郁症有几个核心表现症状。一是情绪低落,快感消失,感觉不到愉快体验。二是在认知方面,对自己对外界的认识都很负面,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笨,什么都不如别人,长得丑,反应慢,自我评价非常低。三是一些行为的表现,比如,特别乏力,反应变慢,早上不起床,晚上睡不着,多数时候没有食欲,也有时候暴饮暴食,不想去社交。

    “如果这三点都能对上,风险就比较高了。”乔志宏说,“在中学阶段,也就是青少年阶段,抑郁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爱发脾气,特别容易愤怒,并且在愤怒的情绪下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为,容易跟父母产生冲突。”

    乔志宏提醒,如果身边的人有这些表现,不要着急,也不要生气,要有察觉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很多人对心理疾病的起因不解。

    乔志宏指出,导致心理问题的核心因素,一个是生理因素,可能是遗传基因,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另一个是环境因素。

    比如,根据孩子对压力的不同反应,有心理学家将孩子分为“蒲公英型”和“兰花型”。蒲公英是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蒲公英型”的孩子,适应能力很强,很“皮实”,抗压能力强,有韧性。兰花非常娇气,精心培育才能开出漂亮的花。“兰花型”孩子,对压力的反应特别大,比较娇弱。

    乔志宏分析,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都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缺乏家庭关爱或者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学校学习压力大、内卷严重等。

    如果学习时间过长,学习生活枯燥,学生可能丧失学习的兴趣,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也就是快感消失,出现抑郁情绪。

    生理因素是天生的,很难改变,但是家庭、学校、社会可以为心理健康营造更好的环境。比如,重视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乔志宏希望,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待孩子要做到既有要求又有爱。不要“唯分数论”,要更多看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信任和尊重,让他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能更好地成长。

    跑起来,动起来,健康身心

    运动是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运动让人更自信,提高对自己的评价,让人有更高的自尊。”乔志宏在研究中发现,运动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改变,还能带来心理上的改变。

    大多数运动都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让人在运动中自然地与同伴交流。“运动能帮助人提高社会功能。”乔志宏说,社会功能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运动能让人具有更强的社会功能,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适应你周围的人,更好地完成任务。

    “运动也可以让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人会在运动中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克服运动中的各种挑战,学习与自己的身体、心理相处,接纳自己。”乔志宏说,他建议每个人坚持一项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有利于持续的身心健康。

    在各项运动中,跑步是最简单方便的一种,对场地、设备、同伴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既可以自己一个人跑,也可以多人跑,自由度比较大。

    “长时间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也是一种心灵漫步,在这过程中可以放空自己,自由地去想任何东西。当你被一件事情困扰,或者压力特别大的时候,跑步会让你抽离出来。”乔志宏说。

    近年来,各地马拉松赛事火热,跑步爱好者自发组建各种“跑团”,跑步有关活动越来越多。

    “跑掉坏情绪”“百城万人健心跑”公益活动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收官。在跑步的过程中,跑者穿着粘有沮丧、愤怒等“负性情绪”的标签踏上跑道,通过“情绪垃圾桶”游戏装置,逐个摘下“负性情绪”标签,并在“情绪加油站”装置处换取愉快等“正向情绪”贴纸。这个活动今年在上海市、江苏省扬州市、安徽省芜湖市等地同步举办,吸引了5000位跑友线下参加,超过8万人通过线上平台参与“打卡”。

    “4年来坚持跑步和健步走,我的体重减了60多斤,身体和心理上都变得更放松、更自在了。”“健心跑”参与者徐修浩说,过去她的体重达190多斤,存在多种疾病风险,心理上也极度不自信。 

    “成年人可以通过自律长期坚持跑步,对于青少年儿童,则可以设置一些趣味环节,让他们更喜欢跑步。”乔宏志说,“总之,跑起来,动起来,让身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