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将国家课改“蓝图”转化为区域、学校“施工图”

新课改“南山方案”再推升级版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5 版)

    新课标发布以来,南山区课程改革经历了从“启动”到“深化”再到“攻坚”的一系列行动,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探索者。

    5月20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南山探索”两周年巡礼,集中展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两周年来的成果。

    深圳市南山区与香港隔海相望,下辖8个街道和101个社区,陆域面积1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1.4万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南山区走出了一条从滩涂蚝田到楼宇林立的城区蝶变之路。

    伴随着城区的飞速发展,南山教育也与这座城区同频共振。从2001年成为38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再到2023年成为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南山教育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新课标发布以来,南山区课程改革开展了从“启动”到“深化”再到“攻坚”的一系列行动,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探索者。

    今年,南山教育将全面实施“520”扩优提质行动,新课改“南山方案”再推升级版。

    “在课程改革中,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南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珺表示,南山教育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争当标准的制定者、创新的引领者、质量的领跑者。

    数字化赋能“素养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深刻变革

    课堂是新课改的主阵地,课堂上的教与学方式转变,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

    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和白糖为例,深湾小学教师神丽敏通过实验让学生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通过实验,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变化现象,然后进行比较与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希望让学生初步建构起“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概念,从而为后续进一步探究、分析更复杂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

    这是5月22日上午在深圳市南山区荔林小学多功能厅举行“素养课堂”展示课的场景。和传统授课方式相比,该课堂更加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同一课题、课时,荔林小学教师陈丹骅的课堂则基于真实的厨房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了“实验收集基础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借助AI进一步充实证据—全面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迁移应用新知”的过程。

    借助纸屏同步技术,陈丹骅老师对学生进行“思维画像”,从而实现学生思维和探究过程的可视化,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小豆包”协助学生找到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国家安全”“群文阅读”“遇到欺负怎么办”“探索厨房里的物质变化”……

    为集中展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南山区推出66节覆盖高中、初中、小学全学段各学科的数字化赋能“素养课堂”展示课。

    基于“素养课堂”,南山区大力推进项目式学习实践,促进教与学方式的真正变革。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南山区形成了《“素养课堂”核心要素和评价要点》实践方案,构建起具有南山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

    将国家课改“蓝图”转化为区域、学校“施工图”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深圳人的精神写照,改革创新的精神更是嵌入南山教育的基因里。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各地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地实施”。

    仅仅36天后的2022年5月27日,深圳市南山区发布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2—2025)”,标志着新课改开始在南山区所有学校转化落地、全面实践。

    杨珺向记者讲述了过去两年南山区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两年间,南山区开展了从“启动”到“深化”再到“攻坚”等一系列行动,将国家课改“蓝图”转化为区域、学校的“施工图”。

    在她看来,南山能够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快速形成系统思考,进行整体推进和系统谋划,得益于20多年所形成的课改文化。

    今年4月2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区域课程实施规划:课程方案转化落地的南山行动》,将南山区作为课改典型案例,详细解读了南山教育如何推动区域课程规划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有效转化与落地。

    谈及过去两年来取得的成果,杨珺总结为4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落地见效,基于全面人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落地见效,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创新人才培养落地见效,区域、学校、学科课程实施规划落地见效。”

    课改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通过对新课标梳理并总结近年来的实践,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努力探索推进新课改实践。

    “通过跨学科来打破学科的边界,让学生的能力在跨学科中不断得到锻炼,让学习和生活链接。”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唐晓勇说。

    基于课程改革,南山的学校进行了诸多探索。以“无边界学习,全资源育人”理念为引领,蛇口学校秉持“多元育人、和谐发展、尊重差异、各美其美”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蛇口学校党委书记王小洪多年前就提出“无边界学习”理念,如今升级迭代为“全资源育人”实验阶段。

    他主张,除了运用教室、实验室、课本等资源外,还可利用附近社区、企业和文化场馆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

    今年1月17日,《南山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规划》发布,初步构建了素养导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具有南山区域特色的育人体系。

    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新一轮的国家课程教学改革中,南山区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引擎,创新驱动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在杨珺看来,这一轮课改是非常接近理想状态的教育改革。“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南山教育要以创新来驱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