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内蒙古锡林浩特民族传统奶制品年产量达3500吨,产品供不应求

推动传统奶制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4 版)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路径愈加清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爱上锡林浩特,从爱上这里的手撕奶酪和酸马奶开始。”5月底,结束了北京至内蒙古锡林浩特自驾游的北漂女孩Tina,在自己的小红书上发布了这条笔记。

    Tina到过内蒙古自治区的不少地市,对这些地方的奶制品情有独钟,但是手撕奶酪、酸马奶和奶皮子馅的月饼,她还是第一次品尝,且尝过就欲罢不能。

    在锡林浩特,随处可见的奶食店与创建成为3A级景区的奶酪文化产业园,让来到这里的游客觉得“空气中都飘着奶酪味”。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大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持续深入实施奶业振兴行动。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锡林浩特市高度重视奶产业发展,近些年陆续印发了《锡林浩特市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地方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园区奖励扶持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

    “全市民族传统奶制品年产量3500吨,种类达30余种,产品供不应求。”锡林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陶都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锡林浩特市从事畜牧业户数超过4000户。全市获得登记注册的传统奶制品小作坊发展到85家,拥有SC证食品生产企业10家,作坊和企业数量分别占锡盟的10%和33%。

    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企业不断增多

    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是奶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奶业重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牛奶产量、奶业竞争力和奶制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被誉为我国的“奶罐”。而在内蒙古这样一个遍地牛羊的地方,各县市盟旗要想通过传统的奶产品打造出一条特色的发展之路,并非易事。  

    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不断优化,锡林浩特市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路径愈加清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陶都介绍说,当地不少以零散加工销售为主的奶制品家庭作坊,正逐步转变为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企业,不但促进了产业规模的提升,还增加了企业效益。

    2021年7月,锡林浩特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以下简称“首放产业园”),目前已吸引14家奶制品生产企业和奶酪手工作坊进驻。

    在首放产业园颂达来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奶香阵阵,10多位工人身穿工服、头戴工帽,在岗位上娴熟地忙活着。

    公司负责人那木拉告诉记者,20多年前,她父母在牧区放牧时,就开始制作传统奶制品并在周边销售。“在牧区,几乎每一个牧户家,都是一个小作坊。”

    2022年,那木拉家注册成立了公司,并在首放产业园租下近700平方米的奶食品制作车间,引进专业化的生产设备。

    那木拉说,搬进园区后,公司主要制作奶豆腐、手工黄油等产品,在口味大众化、品种多样化上,他们下了很大功夫,申请的条形码和商品包装,让商品变得规范化、市场化。

    而如今,颂达来食品有限公司调整了经营方案,专心生产手撕奶酪。目前,公司每天可以生产1000斤口感醇厚的手撕奶酪,并且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当天就可以全部销售完。“我们正打算加大生产能力,按照现在的销售情况看,每天生产4000斤奶酪,销售也不是问题。从家庭作坊跃升为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我们的产量、销售额及利润都有大幅增加。”

    紧挨着颂达来的,是希牧赛商贸有限公司。2022年入驻产业园后,通过新建生产线、购置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在短短一年间,就从小作坊发展成为集杀菌、晾晒、制糖、烘干、仓储等多个操作间于一体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拥有奶皮子、传统奶酪和乳清糖等3条生产线,年可加工鲜奶2000吨,生产出6个系列20余种产品,年产值约500万元。  

    首放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玉清表示,园区的标准化生产车间,提高了奶制品生产的工艺标准,带动就业200余人,全园区年产值可达上亿元,同时还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园区内乳制品产量已经占据锡林浩特市60%以上的市场份额。

    特色马奶产业成为牧户重要收入来源

    除了种类丰富的牛奶制品,锡林浩特还有其他地区少见的酸马奶。

    2010年,锡林郭勒盟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的称号。作为“中国马都”的核心区,锡林浩特市近些年依托生态和马产业,创新出让牧民增收的新模式、新业态。

    家住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乡镇)哈那乌拉嘎查(行政村)的牧民赛很其木格,即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他们一家人养马、卖酸马奶已有13个年头。“可以说,我们一家人靠着马奶产业,过上了好日子。”赛很其木格告诉记者,随着当地乡村振兴的推进以及马产业的发展,牧民养马、制售酸马奶已经成为很多养马牧户的重要收入来源。

    “我们家每天能生产400斤左右的马奶,除了销往市区和周边,还发往北京、上海等地,很多人在品尝过酸马奶之后,都会成为我们的固定客户,并会主动推荐给身边的人。”

    眼下,赛很其木格和丈夫管理着近8000亩草场,养殖了70多匹马、30多头牛、60多只羊。每年仅销售酸马奶的利润,就能达到30万元左右。

    锡林浩特市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洪涛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有中小型马奶生产企业18家,可以带动128家马奶生产作坊,全年马奶生产量在3000吨以上,生产总值近亿元。      

    锡林浩特市专门制定了“推进马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向特色马奶加工企业补贴资金663万元,还推出马产业专属信贷产品“骏马贷”,发放贷款6700多万元。与此同时,当地还采取“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形式,创建酸马奶品牌,使企业、合作社与牧户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促进马奶产业健康发展。

    2021年,赛很其木格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后,因为缺少新建加工厂房的资金而犯愁,恰逢当时自治区出台《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旨在重点扶持有意向的牧民发展奶产业,这让她看到了希望。

    当年,赛很其木格就申请到了项目资金,盖起了一座配备有清洗间、发酵室、冷冻室、灌装室的106平方米的厂房,随之马奶产量、制作工艺和生产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有政策的扶持,有丰美的草原,有顾客的认可,加上我们牧民吃苦耐劳的品质,一定能把我们的马奶产业做大做好。”赛很其木格说。

    记者从锡林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了解到,今年,锡林浩特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推进奶业振兴和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政策,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提升传统奶制品生产加工水平和效益,全力推动传统奶制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7月20日,锡林浩特市将迎来第三届奶酪文化节。届时,在最美好的季节,锡林浩特这座草原上的城市一定会是草长莺飞,奶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