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足迹访民生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陕西省平利县蒋家坪村,一片茶叶铺出一条增收大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贾伟 □ 特约记者 朱洁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2 版)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考察调研期间来到老县镇蒋家坪村凤凰茶山,作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勉励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蒋家坪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大力发展茶产业,大力发掘“高山、绿色、富硒、无污染”优势,深入开拓旅游资源,形成融“登茶山、游茶园、采茶叶、购茶品、赏茶艺”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之路。

    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退休老支书罗显平的身影常会出现在凤凰茶山,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会跟随他的脚步,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凤凰茶山考察时的情景。

    时针拨回到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县考察调研期间来到凤凰茶山,作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勉励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平利县,牢记殷殷嘱托,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和模式,打造平利“风光经济”,努力实现“美丽资源”变为“美丽经济”,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总书记指明了“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幸福路

    6月2日,雨后放晴,站在凤凰茶山最高点远眺,茶山被云海笼罩,景色怡人。置身茶园,与腰齐平的茶树在山峦间层层铺展。虫鸣鸟叫声不绝于耳,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今年63岁的罗显平,卸任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后,成了“宣讲员”—每天上山下山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继续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只要有人想听,罗显平来者不拒。

    4年多前,作为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向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介绍了村里茶产业发展情况。对那天的情景,他历历在目。

    春风润泽,万物向新。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步道走上茶山。

    “大家辛苦了。”见有一些茶农正在采茶,总书记向大家挥手打招呼。

    “一天能采多少茶?能挣多少钱?”习近平总书记从村民陈敬翠的茶篓里抓了一把刚采摘的茶芽问她,当得知她们采的平利女娲茶每斤能卖到400—600元时,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的茶卖得蛮好的。”

    “总书记,我们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了。”听了正在采茶的村民周芳的话,习近平总书记面露笑容,欣慰地环顾茶山,“你们这里已经在变了,将来会变得更好!”

    “总书记站在我们面前和大家交流时,和蔼可亲。我问总书记喜欢喝哪种茶,他笑了笑,然后给我一一列举了他喝过的茶叶种类,感觉就像我的长辈。”回想起当时场景,周芳仍激动不已。

    “总书记来我们村考察时提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为大家指明了一条幸福路。”罗显平感慨地说,村里兴办茶叶加工厂、注册了品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幸福感越来越强。

    2023年4月以来,在平利县两山生态资源经营管理公司指导下,当地对凤凰茶山景区开展专业化运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创建4A级景区,推动景区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村里人气越来越旺。

    平利县两山生态资源经营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刘慧介绍:“我们建立了一支专业化讲解团队,聘任原村支书罗显平为特聘讲解员,同时择优选聘了5名星级讲解员。大家反复训练,不断提升讲解水平,只为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切期望传得更远、更加深入人心。”

    茶旅融合发展,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秦巴山间、女娲故里,蒋家坪村所在的平利县,是历史悠久的茶乡,早在唐代就被列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森林茂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平利茶叶品质好、无污染、富含硒元素的独特品质。

    尽管有千亩山茶园、千年古茶树、千年茶文化,这里的茶香却一直没有飘出大山,帮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上世纪70年代,凤凰山上建起1200亩茶园,这也是凤凰茶山的前身。但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成片茶园逐渐荒芜。

    渐渐地,蒋家坪成了全县有名的深度贫困村。外出务工成为村民的主要出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村里缺少活力和人气。

    要想让村民增收致富,过上更好的日子,还得靠产业发展。2014年,为推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村里引进女娲凤凰茶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对老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建成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以及绿茶和红茶两条生产线。

    当地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使得村民们都能通过茶产业链条提高收入。2019年底,蒋家坪实现整村脱贫。

    在女娲凤凰茶业有限公司推动下,蒋家坪的茶逐渐有了名气,销路扩大。2023年,村里在升级改造现有茶园的同时,研发了一款新的红茶产品—蒋家坪红茶。

    “这些红茶用的都是夏秋茶。过去,夏秋季节茶农闲着,茶鲜叶白白浪费了。现在,茶农忙起来了,也多了一份收入。”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寇清新说,“我们试生产了一些红茶,市场反响很不错,现在准备批量生产。”

    为了帮村民销售农产品,蒋家坪村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立了农副产品展示展销大厅。

    走进大厅,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满茶叶、绞股蓝、木耳、竹笋、香菇等琳琅满目的土特产。负责人罗杰介绍:“这个展厅,既可以作为当地土特产品的展示厅,又可以作为线上交易的供货点,成了蒋家坪村‘茶旅融合’的一个载体。”

    罗杰在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账号,将村里的茶园风光制作成短视频在网上传播,“好风景很吸引网友,让大伙都知道我们的产品养在这样的青山绿水间,销路肯定不愁”。

    “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村民陈敬翠的家,曾在茶山对面的山里。“以前住的那个山头,连车能上去的路都没有,生活特别不方便。”陈敬翠回忆。

    2013年,陈敬翠搬进镇里的锦屏社区,“120平方米的房子,医疗、卫生样样跟得上,还可以上山采茶,下楼进工厂做工。”

    2020年,蒋家坪成为美丽乡村游“网红”打卡地。陈敬翠成了村里宣讲团成员。习近平总书记到茶山考察时的讲话,她铭记于心,一遍遍讲给慕名而来的游客。

    “我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地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大家感受总书记对山区百姓的关怀,记住总书记的嘱托,奋进新征程。”陈敬翠说。

    蒋家坪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大力发展茶产业,大力发掘“高山、绿色、富硒、无污染”优势,深入开拓旅游资源,形成融“登茶山、游茶园、采茶叶、购茶品、赏茶艺”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之路。

    蒋家坪村成为美丽乡村游“网红”打卡地。2022年,蒋家坪村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采访中,记者遇到带着家人前来游玩的安康市民王宋嘉,“前不久,朋友推荐来茶山逛逛,这不,趁着周末我们一家人就开车过来了。亲身感受独特的茶乡景色、乡村新面貌,心情很愉快”。

    “我们要在这里建起秦巴古茶村,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寇清新说,将来,“青山、古村、茶人家”的美景会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作为村里茶产业带头人,女娲凤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延会2019年率先建起民宿和农家乐,试水茶旅融合发展。蒋家坪村声名远扬后,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旅游,带动4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谈及未来,罗延会有两个打算:“一是做大做强茶产业,建设高效生态茶园,加强品牌推广;二是进一步丰富服务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品茶、采茶、游玩,让游客玩得好、吃得香、住得下。”

    “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将来还会变得更好”

    家乡有了变化、日子有了奔头,不仅村里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吸引着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发展。“90后”罗永远便是其中一员。

    在父亲罗延会的影响下,在山东工作多年的罗永远选择返乡创业。

    如今,罗永远在村头开起蒋家坪村农副产品生态直营店,注册了自己的茶叶商标。在店里一面白墙上,他安放了一个大屏幕,实时直播各个角度下的茶山。

    “向大家展示茶山云雾缭绕的样子、采茶工人的样子、生态农业的样子,这就是我的家乡,人勤景美茶更香!”罗永远说。

    农副产品展示展销大厅负责人罗杰,也是一名返乡创业者。他以前在深圳从事仓储物流行业,4年前选择回乡创业。

    “咱村人气这么高,各种利好政策不断,留在家乡有大城市没有的机遇。”罗杰笑着说。

    茶产业兴旺,也带动了其他农产品的发展。村里的稻渔产业大户余治东,2020年返乡后,与人合伙流转了180亩水田种有机水稻,建设了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此后,余治东建设了大米加工厂和仓库,流转了220亩土地种油菜。最近,他又搞起农旅融合,发展田园休闲观光园。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要把产业发展得更好,让茶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罗显平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蒋家坪村,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愈发清晰。据统计,全村茶园面积由2020年的2000亩增加到现在的2750亩,全村共1177人,人均种茶2.3亩,286户群众通过茶叶产业实现年户均增收5000元。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4374元,大约是2020年的1.5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我们这里,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将来还会变得更好。”寇清新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