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

民生周刊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优化就医流程 改善就医体验

江苏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新政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 《 民生周刊 》( 2024年05月27日   第 07 版)

    江苏推动就医挂号制改革,旨在寻求就诊秩序与方便患者间的平衡点,让群众看病更顺畅更顺心。

    去医院寻医问诊做检查,不少人遇到过这样的烦心事:挂号仅限当次当日有效,如果需要隔天复诊,还要再挂号。看一次病,挂多次号,费钱耗时又焦心。

    解决好百姓急难愁盼,是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日前,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方案》,并于5月7日起开始实施。政策的出台旨在减少重复性挂号,解决群众就医痛点,受到广泛好评。

    让群众少跑腿—

    节省等待时间,避免了二次就诊挂不到号的情况

    “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新政落地后,群众在江苏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挂普通门诊号就诊时,如因检验或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诊疗,三天内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医院的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复诊,无需再次挂号,享受免缴普通门诊诊察费(挂号费)政策。

    “方便了患者和家属,让我们少跑腿,为这个便民举措点赞。”在南京鼓楼医院等待挂号的闵女士说,以往,重新挂号等待就诊要好几天,距离远的话还要来回奔波,等待的时间很长。现在一次挂号管三天,不仅节约了费用,节省了等待时间,还避免了二次就诊挂不到号的情况。

    措施落地之前,江苏省各家医院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每层楼都安排了“楼长”,医院每天下午召开反馈会,将问题进行汇总,并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

    在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对叫号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医生判断患者需要回诊后,只需在电脑上进行操作,病人会自动归入“回诊”序列,第二天就诊时在“叫号机”上刷一下,等待叫号即可。

    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院门急诊办公室与信息处密切合作,根据门诊就诊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优化,不需要通过自助机获取就诊序号,患儿就诊结束前,首诊医师会告知次日或第三日可回诊,同时在信息系统上给予回诊权限,患者择日直接到原诊区签到候诊即可。

    为了让患者的复诊衔接更为流畅,南京鼓楼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定制”升级改造,让回诊患者在手机上就能提前选择复诊时间段,避免过久等候,也更好地提前分流初诊与回诊患者,确保初诊患者的就诊时间。回诊患者在手机上挂号预约时,系统可自动识别出患者三天内在同一科室普通门诊做了检验检查项目,免收挂号费。

    南京鼓楼医院门诊部质量科主任周平介绍,该院为复诊患者保留自主挂号择时渠道,既让回诊患者享受惠民福利,又确保了初诊患者的就诊体验。新措施实施以来,医院就诊人数与政策实施之前相比增加了2%,面对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医院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制定了相应的备班制度。

    目前,江苏省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已完成信息化改造和诊疗流程改造。患者可直接到医院的门诊大厅或者病区的候诊区,通过人工分诊台、自助签到机刷挂号单、医保卡、就诊卡看病。

    让群众看病顺畅顺心—

    通过优化门诊就医流程,方便群众就医

    江苏省推动的就医挂号制改革,旨在寻求就诊秩序与方便患者间的平衡点,让群众看病更顺畅更顺心。

    据了解,江苏省此次推行的“一次挂号管三天”仅适用于普通门诊,不含跨科室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特需门诊及急诊等。

    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覆盖的时间,指的是就诊当天及后续两天。

    通常来说,医院普通门诊安排医生轮流坐诊,因此患者复诊当天,由原科室安排当班医生接诊,如果复诊时发现其他专科疾病,患者需要另外挂号。如果第一次诊疗已经完成,需要继续治疗的,仍然要再次挂号。

    根据江苏省卫健委测算,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量每年约3亿人次,其中因为检查、检验报告当日未出的原因,每年约有8%—10%的患者需要复诊。

    “一次挂号管三天”政策通过优化门诊就医流程,进一步方便了百姓就医。此后,各医疗机构将根据复诊患者情况,合理安排医生的普通门诊出诊时间。

    目前,江苏全省许多医院已开设了“无假日门诊”,周末、节假日如正常开诊,也可按“一次挂号管三天”流程进行复诊。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此前,山东、四川、山西等地部分公立医院也推出过类似惠民举措,并取得不错效果,这无疑是对国家政策层面《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内相关表述由“挂号诊疗当日一次有效”变为“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挂号有效时间”的具体细化。江苏此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的效果也表明:“一次挂号管三天”值得推广。

    方便群众就医,不只是挂号环节。2023年,江苏省卫健委出台《江苏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医疗服务各环节。近年来,江苏多地医院相继推出夜间门诊、弹性值班、自助结算等举措。

    在门诊量较高的大医院,苦等检查结果,挂号当天无法排进核磁共振的检查队伍等情况屡见不鲜。为了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资源和就医费用,2023年,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上线,省内1966家公立医疗机构可以跨院调取患者影像资料,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患者和家属均表示,期待更多站在患者角度的就医惠民政策能尽早落地、不断优化完善,逐步把就医堵点痛点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