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宁夏彭阳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特色产业

从脱贫摘帽到乡村全面振兴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刘烨烨 《 民生周刊 》( 2024年05月27日   第 04 版)

    宁夏彭阳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力关键领域,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与5年前相比,丁生梅家的房子更大更敞亮了,“日子好得很!”她笑着说。

    丁生梅是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任河村村民,5年前,《民生周刊》记者曾采访过她。那时,她的家庭年均收入增加到7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户”这顶帽子。

    走出贫困的“丁生梅”们,是彭阳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受益者。

    2019年4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彭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5年来,彭阳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力关键领域,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让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

    “日子好得很”

    丁生梅今年40岁,有两女一儿,孩子们如今都上学了,“每天早晨7点,送完孩子上学回来,干些家务活儿,喂一次牛,然后再去附近小学帮忙做饭,下午再喂一次牛,孩子们就放学回来了”。

    在丁生梅家的牛棚里,有头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牛犊,“我们这边有政策,如果有小牛娃子生下来了,政府会有补贴,喂牛的饲料也有补贴,还有专家定期给我们养的牛做防疫工作,我们村民养牛很省心”。

    古城镇镇长文小荣介绍,古城镇是草畜产业大镇。目前,古城镇牛存栏3.6万头,建设养殖暖棚3686栋40万平方米。

    “我们通过接续不断的政策红利、项目撬动、资金注入,吸引了一大批工、商、建、运等从业人员进入肉牛养殖领域,拉动民间投资5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项目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文小荣说。

    庄美宝是福建人,做了10多年肉牛产业生意,今年3月,他在考察彭阳县的肉牛产业后,当即作出决定—在古城镇成立宁夏鑫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肉牛养殖。

    “福建和宁夏早在1996年就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我们这次也是搭上了闽宁协作的快车,借助政策支持,来彭阳成立公司,再续山海情。”庄美宝说。

    公司成立不到50天,肉牛存栏达到400头,“产业链形成闭环,目前销售端主要在福建和厦门,计划在彭阳到年底出栏3000头牛,核算了一下每头牛的净利润,大约是3000元,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庄美宝说。

    庄美宝还提到一个细节,“彭阳政府部门办事效率非常高,我们把材料准备好,3月13日签合同,通过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营业执照仅仅一天就审批落地,3月14日我们就开始营业了。彭阳从上到下都拧成了一股绳,在这种氛围感染下,大家干劲十足”。

    在彭阳,不仅是肉牛产业,朝那鸡养殖也发展得红红火火。朝那鸡是彭阳特有的地方鸡品种,2008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近年来,彭阳县将林下养鸡确立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成立宁夏万升实业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扩大朝那鸡养殖规模。

    记者见到苏志军时,他正在朝那鸡养殖基地做看护工作。苏志军今年56岁,年轻时在外地开货车,后来腰不好,就回来做起了看护鸡群的工作,一个月有4000多元工资,家里还有30亩玉米地、4头牛、60只羊。

    “日子好得很!”苏志军发出和丁生梅一样的感叹。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养殖朝那鸡的积极性,彭阳县制定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奖补政策。比如,每个示范村培育朝那鸡养殖示范户20户以上,示范户存栏朝那鸡60只以上,每户一次性奖补500元,对脱贫户、监测户及县内移民户一次性奖补600元。

    宁夏万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马强介绍,公司力争到2025年朝那鸡年饲养加工量达到200万只以上,将朝那鸡产业打造成能够有效带动地方老百姓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

    1983年建县之初,彭阳县森林覆盖率不足3%,水土流失面积占90%以上。40余年来,彭阳县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彭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小流域治理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1.2%。

    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传统经营模式制约了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盘活资源、放大增值生态优势来拉长发展链条?彭阳县做了一系列尝试。

    2019年,彭阳尝试开展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2021年起,彭阳被确定为宁夏山林权改革重点县,全面推进深化山林权改革,切实加快植绿增绿步伐,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实现。当地打出一套林上林下组合拳:林上种植红梅杏、林下种植中草药、后续林蜂林禽、延链生态旅游及林产品加工,绘制出一幅林业转型升级三维画,蹚出一条生态经济产业富民新路子。

    养蜂人祁永峰是个“蜂三代”,在他的养殖场,有460箱蜜蜂,他指着其中一箱告诉记者:“这箱是已经养了30多年的‘老窝’了,是从我爷爷那代继承过来的。”

    想要养好蜜蜂,蜜源很重要。2021年,彭阳县实施山林权改革,祁永峰抓住机会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红梅杏树、山楂树、红花共3000亩,为中华蜂提供长期稳定蜜源。

    祁永峰带头成立的祁崾岘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帮扶车间+基地+农户”模式,年均产蜜1500公斤,年收入80万元,带动周边12个乡镇30个村60户农民加入并成立中华蜜蜂产业协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虎俊隆是宁夏师范学院的退休教师,如今回到家乡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种起了红梅杏。“看着我的这些树从开花到结果,就像育人一样充满成就感,退休以后比工作的时候更忙了!”

    红梅杏怕霜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产量。虎俊隆的微信里,有政府工作人员专门建立的工作群,气象专家每隔两小时就会预告天气情况,提醒果农们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天气变化,确保果实产量。“在各项政策的保障下,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虎俊隆说。

    今年,彭阳县聚焦红梅杏“种、管、养”全过程,大力推广良种选育、标准栽培、防霜避害、高接换优、节水抗旱、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生产技术,商品杏今年产量预计为5300吨。

    目前,彭阳县有山桃38万亩,山杏35.2万亩,红梅杏8.2万亩。发展林下养鸡54万只、林下养蜂1.6万箱、林下中药材4.1万亩,在生态移民迁出区建成彩叶树苗木基地8000亩、山楂基地1500亩、樱桃基地260亩,产值达1亿元以上。

    新产业带来好光景好前景

    从2001年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对口帮扶彭阳,引资引智,献计献策,已累计帮扶8000余万元,为彭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帮扶下,一家年产6万吨高端工业级玻璃器皿生产企业—彭阳县美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落户彭阳县王洼产业园区。

    从玻璃液到玻璃瓶,3条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今年43岁的何阿社是企业的工人,主要负责分拣包装玻璃器皿,最多的时候一天包装3000只左右,“每天干8小时,不用风吹日晒,比种地轻松多啦,一个月能拿4000元钱。”

    何阿社此前没有工作经历,今年她的孩子都上学了,家中需要操心的事不多,恰巧玻璃厂招人,原本只想试试,没想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不仅能挣钱,出来工作我整个人的心情都变好了,每天有工友一起交流聊天,图个开心热闹。”

    目前,彭阳县王洼产业园区共有企业57家,新增规上企业3家,规上企业总量达到1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39%,计划年工业产值突破60亿元,园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体量不断增长。

    彭阳县位于固原市东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县区,“但是,农业发展有上限,每亩地的产值有限,我们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要有产业来助力。”彭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有效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彭阳县委、县政府以提升青年就业为导向,近年来,提出发展以门槛较低的数据服务外包类型为主的数字经济产业。

    贺倩雅今年30岁,是湖南人,“来彭阳的头两年,我和老公一起在古城镇养殖肉牛,后来日子渐渐稳定下来,就想出来找工作干些别的活儿,就在这里的数字产业园区应聘了一家公司”。

    “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收入比较高而且稳定,不比大城市差。”贺倩雅向记者说出心声。

    贺倩雅主要做客服工作,月均工资5000多元,“我们公司非常人性化,我带着娃一起来公司也是允许的,这样就不用担心我出来上班孩子没人照管了。我的同事,业绩好的每个月能拿一万多元。”

    目前,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整体进展顺利,入驻企业均处于较好的盈利状态,利润率约40%,能够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并产生业务总结算额6%的增值税收。

    彭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将把数字化产业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持续扩大产业园规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记者手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日子越来越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在宁夏彭阳采访期间,老百姓乡音浓重,但其中一句频繁听到的话很容易听懂,那就是:“日子好得很!”

    5年前,彭阳刚脱贫摘帽,记者前往采访。那时各项产业刚刚起步,一派欣欣向荣。今年再访彭阳,发现彭阳又出现了很多新产业,这是当地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带来好光景好前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砥砺前行?

    记者注意到,连绵的山脉间,一棵棵绿树拔地而起,“山上几乎每一棵树,都是我们彭阳人攻坚克难,亲手种植的。”当地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彭阳县位于宁夏固原东南边缘,六盘山东麓,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干旱丘陵沟壑区。1983年建县之初,彭阳县森林覆盖率不足3%,水土流失面积占90%以上。40余年来,彭阳县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1.2%。

    彭阳人的致富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正如彭阳县的发展蝶变,是当地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出来的。他们用亲身经历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面临人才资源短缺问题,怎么破解?彭阳是典型的农业县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以提升青年就业机会为导向,提出发展以门槛较低的数据服务外包类型为主的数字经济产业。

    “90后”贺倩雅说,如果不是彭阳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自己很难在家门口就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她在数字经济园区主要做电话客服工作,平均每个月工资有5000多元,“比在外地打工轻松多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铿锵话语,语重心长。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将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