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民生周刊 2024年01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吴轲阳:艺术最接近灵魂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张兵 □ 秦湘尧 《 民生周刊 》( 2024年01月22日   第 08 版)

    吴轲阳 画家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无一不是最美的风景,也是艺术永恒的课题。”

    海外归来的吴轲阳有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被如此接纳、认同、推崇。

    艺术无国界、文化无国界。2023年,在意大利比萨尼宫的一次展览,让吴轲阳深刻感受到,潜心行进的艺术道路有了质的突破,将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因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而获得世界认可。

    寻找艺术出路

    在当今油画艺术领域,吴轲阳的名字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1973年,吴轲阳生于闽南,自幼喜爱读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求学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艺术道路。1998年,吴轲阳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毕业后的吴轲阳开始游历全国,三山五岳、四大石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遍访名人雅士,与修行者同吃同住于大山之中数月,感受大自然与生命的连接。

    其间,吴轲阳从未停下手中的笔,将感悟到的每一个当下透过笔尖,跃然纸上,创作出一幅幅素描,共创作了近800幅素描作品。

    2009年,吴轲阳受邀到欧洲多国进行艺术访问。正是这段旅程,对吴轲阳今后的油画艺术产生深刻影响。他先后访问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的多座历史文化名城。

    此后数年,吴轲阳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累计参观了20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文化遗迹。

    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下,吴轲阳先后创作出《金银铜肖像系列》《敦煌系列》《灵性系列》《灵境系列》《意识系列》《行者系列》《超意象系列》等13个系列、近200幅油画作品。

    吴轲阳的画作,以娴熟的西方技法表达和诠释了东方哲学、东方美学及东方文化。

    登陆比萨尼宫

    2023年9月27日,对吴轲阳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铭刻的日子。在比萨尼宫大贵族厅,举办了中国艺术家吴轲阳的欧洲首展。

    这是吴轲阳首场国际个人画展,也是近百年来首个中国人在比萨尼宫举办个人画展,展览包括他最具代表性的23幅油画和89件炭笔素描。

    观展者络绎不绝,这是吴轲阳始料未及的。

    有当地专家评析,18世纪西方洛可可主义融入中国的宇宙观,如今这一有趣的对话正在被吴轲阳重新诠释。

    一位欧洲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点评说,他(吴轲阳)意识到艺术的社会功用,他的学养根植于东方传统底蕴,同时又深研修习西方。他用一种惊人的自由放逐的表现形式,在绘画中例行“无为”。

    他还说,吴轲阳将生命感悟转化为布面油画,以古今智慧不断地再造绘画空间,通过描绘自然主义元素来反映情绪和内在现实,凭借对宇宙宏观的罕见敏感,重新审视和整合中国传统元素,运用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表现岛屿、树木、云朵、水滴、螺旋……

    人是最好风景

    凯旋的吴轲阳选择了一如既往的低调,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说,人才是最好的风景,心灵才是最美的风景,灵魂才是最值得探索的风景。

    吴轲阳告诉记者,自己原来看到的是时间轴,画的是动感世界,但自从一次意外事故使他感受到濒临死亡的体验之后,他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当下即生命,当下即生活。

    或许这是一种顿悟,算是“因祸得福”,此后,吴轲阳的画出现了变化,每一幅画,总能触及灵魂深处。

    吴轲阳说,自己以前爱旅游,走马观花,那是以大观小;如今沉浸在艺术创作里,物我两忘,便是以小观大。经历很多波折之后,自己常常以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双重视角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一场生死劫,通透了人生,让吴轲阳比一般人更能体会生命的含义。

    有人评价说,吴轲阳的画是画中有画。

    吴轲阳解释说,保持初心,返璞归真,以小见大,我们所看见的世界,不也是很多小世界组成的吗?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无一不是最美的风景,也是艺术永恒的课题。

    一幅画作的魅力,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理解,而在于千万人对于它有千万种理解。

    吴轲阳的画作,从视觉画面上讲,是“以小观大”,但从哲学乃至人的意识角度上讲,却是“以大观小”,将那美妙的瞬间,以艺术的线条与色彩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让我们珍惜生命,活在当下。

    吴轲阳说,他的艺术道路,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