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民生周刊 2023年05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浙”里,遇见春天的阿克苏

□ 《民生周刊》记者 李杨诗宇 《 民生周刊 》( 2023年05月01日   第 07 版)

    当春风吹过托木尔峰,白杨吐露新芽,从路旁延伸出片片绿意。

    在新疆,你总能见到白杨树的身影。它们枝干笔直,独树如柱,齐列成墙,看似平凡,却肩负着防风固沙不凡责任。

    从东南沿海到天山南簏,2019年以来,浙江省第10批1515名援疆干部人才、3054名柔性援疆人才,跨越4600多公里,奔赴祖国西北边陲。

    如笔挺的白杨一般,他们扎根边疆,干在实处,落在点滴。这个春天,行走在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的大地上,“片片绿意”看得见、摸得着。

    春日忙,产业兴

    春天,正是繁忙的时节。

    阿克苏轻工五金城内,几名工人正在仓库门口忙着把刚运到的货品搬进仓库。

    阿克苏轻工五金城,是浙江第10批产业援疆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浙阿共同谋发展、稳就业、惠民生的典型。

    初春,一场为期5天的浙江精品·南疆优特产品展销会在这里举办。展会期间,20余家疆内外采购商与当地农产品企业进行了洽谈,现场签订采购合同2.64亿元,达成意向采购协议金额5.33亿元。

    昔日在很多人眼里偏远的阿克苏,已然成为企业投资的新热土。

    浙江精品亮相南疆,也吸引了万名游客前来“赶集”。 

    “好多产品都卖脱销了,只剩下几个样品,我们还在调整产品方向,抓紧补货。”阿克苏轻工五金城负责人胡宏亮表示,展销会之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企业正在慕名而来。

    这个春季,轻工五金城内的浙江精品馆正式投入使用。“金华馆”内,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汇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阿克苏市民正在选购。从市区专门驱车前来购物的三口之家,正驻足在玩具区前,细细挑选。他们说,如今周围的朋友都在推荐这里,想要买到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的浙江商品就得来这儿。

    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2019年末,浙江第10批援疆干部人才刚进疆时,恰逢阿克苏在南疆四地州中率先脱贫摘帽,但基础尚未稳固。

    占比超六成的乡村人口,是阿克苏民生保障的重点,牵动着整个地区的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如何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浙江经验被源源不断地运用到这片土地。

    这3年,浙江援疆90%以上的工作都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

    在温宿县托乎拉乡金华新村,村子依河成街、栈桥相连,古色古香的风韵仿若清风拂柳的江南水乡。金华新村今年的第一茬木耳刚刚播种,大棚还培植着各种食用菌、水田里种的是冷水茭白、塘里是莲藕,浙江元素不仅仅在风景里,更在产业里。

    在依干其乡巴格其村,村里的孩子们趁着周末傍晚,相约到村委会打篮球。他们计划玩到天黑再回家,因为现在“很亮”。

    他们口中的亮,并非日照时长,而是伫立街旁的灯。它们从村门口沿着柏油路往民俗风情街深处延伸,与色彩缤纷的街边小店共同构成了巴格其村的春日画卷。

    3年多来,浙江省、杭州市援疆资金先后投入1880万元,在巴格其村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民俗风情一条街、葡萄长廊建设、砖路沿石铺设、灯光亮化等一系列工程。尘土飞扬的土路,摇身一变,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远近闻名的网红民俗风情街,也成了村民们的“致富街”,累计带动村里人就业300余人。

    从“土路”到“网红街”再到“致富街”,巴格其村的变化也是浙江援疆不断深入的缩影。而今,南疆大地,春光明媚。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乡村振兴图景,生机蓬勃。

    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春日的阿克苏,阳光正好。

    走进阿依库勒镇中心卫生院,科室规整,设备齐全,走廊亮堂宽敞,阳光从病房的大窗子透进来,暖洋洋地洒在洁白的被单上。

    阿依库勒镇中心卫生院于2020年由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投资2569万元整体迁建。

    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徐延强仍记得新楼开挖地基的第一天。那天,他就站在施工的洼地前,看着推土机来回穿梭,看着构想开始从图纸变成一砖一瓦。而后新楼建成,投入使用,院内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完备。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在整体迁建的资金基础上,又投入援疆资金400万元购置医疗设备,提升卫生院整体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

    在镇上居民眼中,卫生院早已是阿依库勒镇的健康地标。不过,徐延强心中仍期待着更多:期待更多人才,期待他们愿意留下来;也期待着在浙江医院学习时,看到的那些便利的信息化设备、诊疗流程,未来也能在卫生院落地。他坚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人才是第一资源,医疗是民生之需。为盘活援疆医疗人才资源,培养阿克苏当地医疗人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浙江第10批“组团式”医疗援疆不断丰富和完善。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牵头组建涵盖21个专科、近千名受援地医护人员的医疗援疆专科联盟,变“孤军作战”为“集体作战”。以医疗援疆专科联盟为纽带,将援疆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分别建立师徒结对帮带关系,充分发挥援疆医疗人才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优质援疆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帮扶当地提升整体实力。建立了“以市包县”“以院包科”“多院包科”工作机制,推动浙江后方84家三级医院与受援地医院建立学科精准结对帮扶关系,辐射带动100余家乡镇(团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与此同时,浙江援疆指挥部还每年组织250余人次基层医疗骨干赴浙江进修培训,邀请浙江专家300余人次来阿柔性援疆,在本地个性化带教培养跟学学员371人。

    如今,浙江的援疆医生和近千名新疆本地医生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芽在此间生长,孕育着新的希望。

    播种新的希望

    4月,浙江第10批援疆干部人才圆满完成任务,启程返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眼科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援疆专家唐旭园却在归家之际向上级递交了申请,延长援疆期限。

    她希望,“接下来的一年半里,能帮助本地医生提高医术,巩固学习成果,能够实现独立完成操作 ,让技术真正在这里扎根”。

    在阿克苏苹果花飘香的时节,春风又携着新的希望,播种、扎根、发芽。

    浙江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第五期圆满完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付勇的指导下,本地医生开始主刀。

    “启明行动”第五期,71名患儿完成医疗救助。其中,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5人,角膜病手术1人,白内障手术3人,助视器验配20人,助听器验配32人。

    做手术,仅仅是第一步。如果要恢复成和正常人一样,系统的康复训练、学习教育不可或缺。

    “哒、哒、哒……”特殊足球落在崭新的绿茵足球场,哒哒声响,像是时钟拨动,又像是果熟落地。在阿克苏地区唯一的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启明学校,盲人学生们身着黄色运动服,伴着教练的口哨声,进行带球跑训练。

    去年,浙江省盲校足球教练来此柔性援疆时,牵头组建了新疆第一支盲人学生足球队。而今冬去春来,其中两名学员已在这个春天出发,奔赴梦想,去浙江参加门球比赛。

    不远处的定向行走训练场,传来清亮的童声。两个维吾尔族小姑娘,为即将归家的援疆老师唱起了她们最爱的那首歌—《最好的未来》。

    “这是最好的未来,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每朵浪花一样澎湃……”她们勾着彼此小拇指,有些紧张、有些害羞。阳光落在她们的眼睛里,像星星一样。清亮歌声随着春风飞扬在广袤大地上,与不舍的眷恋、崭新的希望一同牵起跨越4600多公里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