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足迹访民生

民生周刊 2023年04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世业镇:变身健康岛,告别看病难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张建霞 《 民生周刊 》( 2023年04月17日   第 02 版)

    经过10年改革探索,世业镇的医疗条件、医护服务水平,有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退休之后,张士奎的晚年生活舒适而满足。照料老伴之余,他还在小院中种菜。痴迷书法的他,每天挥毫泼墨。

    虽患有“三高”,但张士奎各项健康指标都控制得不错。“这要归功于我的家庭签约医生。”除了在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给予指导,隔三差五,家庭签约医生还会到家里问诊。

    张士奎是世业镇1万多常住人口中的普通一员,在这里已经生活了83年。53平方公里的世业镇四面环江,是滚滚长江中的一座江心岛,隶属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

    1940年出生的张士奎,一辈子几乎没离开过小岛。新中国成立前,岛上没有现代意义的医生、医院,村民治病只能用土办法。“医疗卫生条件差,好多孩子出生时,没能活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岛上建起了医院,也有了医生护士,居民看病方便了不少。但那时的医院,除了听诊器、血压计、注射器外,没有其他像样的医疗设备。小病小灾,医院能够处理,稍微重一点的病,就得出岛去看。

    世业镇南与镇江市区一水之隔,北与扬州隔江相望,在润扬大桥通车之前,从没有桥、不通车的江中孤岛,进一趟城必须坐轮渡。“先走十几里路赶到渡江码头,再坐船到对岸的镇江城里,麻烦得很。”张士奎说。

    2014年1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了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村民看病就医情况。正是在这里,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镇江提出将世业镇打造成生态健康岛。耄耋之年的张士奎,在经历了无医疗服务,到简单医疗服务,再到不完善的医疗服务后,如今终于赶上了好时代,他享受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完善便捷,医保报销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足不出镇,挂到专家号

    “柳医生上次给我开的药吃完了,这次让她看看要不要调整。”除了血糖高,68岁的世业镇世业村村民武道兰还患有胆结石。3月30日,她早早来到世业镇卫生院。

    花一元钱挂了个慢病科的号,武道兰看的却是专家门诊。她已经在柳专家这儿看过多次:“不仅病看得好,柳医生对待病人很有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不厌其烦。”

    武道兰口中的专家,是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柳迎昭。

    2015年,世业镇卫生院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联合门诊。考虑到岛上有5000多名老年人,双方决定合作开设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个慢性病专科。

    从那时起,每周四,柳迎昭都会驱车20公里,从镇江市区到世业镇卫生院出诊。

    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让镇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挂到专家号,安心看好病,普通门诊医保还能报销50%,武道兰和世业镇村民直夸:“这个政策真好!”

    通过医联体多种方式,镇江市努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目前,全市二三级医院已在基层开设105个“全科—专科联合门诊”,建立20个以卒中、骨科等八大病种康复期患者为主的康复联合病房,设置康复床位312张。

    设立联合门诊,既提升了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及治疗水平,也扩大了城市大医院的服务覆盖范围;既方便了患者,也缓解了城市大医院的诊疗压力。

    世业镇卫生院加入镇江市康复医疗集团后,积极引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市级医院专家,开设心血管、糖尿病、中医康复等6个联合门诊,畅通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通道。

    对上级医院专家下沉带来的好处,世业镇卫生院院长胡小忠感受最直接,满足基层群众就医找专家、大医院,是看得见的好处。对基层医院来说,利长远、解决根本问题的,还在于一是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培训,可为基层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下的医疗队伍;二是专家入村开展健康宣教,在就医理念、健康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基层群众开始接受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三甲医院合作,对患者来说,可以“小病不出岛,大病有依靠”。合作让基层卫生院与坐诊专家建立起比较密切的联系,如涉及转诊,基层医务人员能够及时精准联系到相应的科室及专家,让基层患者在诊疗和床位方面,不跑或少跑冤枉路。

    世业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吴玉珍向记者分享了发生在前一天晚上的案例。

    3月30日晚,世业镇卫生院急诊室迎来一位患者,82岁的村民郭昌英在家中不慎摔倒。接诊后,拍片结果为骨折。

    考虑到患者病情和年龄,吴玉珍当即协助郭昌英转院治疗,第一时间联系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及相关医师。

    这种转诊机制的建立,无疑畅通了双向转诊的渠道。在吴玉珍的协调帮助下,郭昌英当晚就被家人送往第一人民医院,由相关专家进行及时诊断,并住院开展后续治疗。

    过去几年间,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已成为各地医改的重要议题。改善基层医疗条件,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满足基层群众住大医院、看专家等期盼,在世业镇、在世业镇卫生院,已经基本上做到了。

    强基层,世业镇卫生院迈入“现代化”

    驱车行驶在岛上,一幢幢两层小楼从车窗外掠过。农田里的油菜花开得正旺,麦苗也已开始拔节抽穗。

    远离喧嚣、环江亲水、生态宜人,世业镇是外来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然而,十几年前,岛上群众经常为看病难、看病贵发愁。

    “从当时的医疗服务供给情况看,卫生院医疗设备少,医疗环境和医护人员水平都不尽如人意。更为艰难的是,基层卫生院招不来人、留不下人。好不容易招进了人,两三年后,也会离开。”世业镇卫生院院长胡小忠在这里已经服务了10年,对卫生院充满感情。

    坐落在镇中心,世业镇卫生院是一幢四层黄色楼房。如今,该院有38名职工,承担着周边5个行政村1.45万村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公共卫生服务。

    将时针拨回到2014年12月13日下午。虽然在世业镇卫生院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总书记仔细查看了医院组织架构图,从卫生院日常管理到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病人常规治疗及手术,等等,总书记问得很细。

    “看病是否方便?收费情况怎样?对卫生院的工作是否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70岁的世业镇村民魏定瑜。

    “我是村里的低保户,看病门诊医药费全免,住院费用能报销95%。今天我来看病、配药,只花了1元钱挂号费。”听了魏定瑜的话,总书记很满意。

    胡小忠也向总书记简要汇报了卫生院发展近况。

    始建于1956年,世业镇卫生院2012年进行过一次重建。新建成的卫生院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配置有彩超、全自动生化仪、血管超声检测仪等医疗设备,硬件上迈入“现代化”。

    在新一轮医改中,镇江市康复医疗集团和江苏江滨医疗集团分别挂牌成立。实行集团化管理改革后,医疗集团可以在硬件建设、设备配备、资源共享、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帮扶。

    除了依赖专家下沉,基层卫生院遇到疑难杂症,还可以视频会诊。为方便群众就医,世业镇卫生院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X光片诊断、心电实时传输远程会诊、视频会诊。

    通过与镇江市三甲医院直接连线,世业镇的患者在镇卫生院也能远程享受市里三甲医院的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基层城镇卫生院看病时空、地域的限制。

    过去几年间,世业镇卫生院所在的镇江市对基层卫生院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胡小忠算了一笔账:2015年至2021年,各级财政对卫生院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包括人员经费、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以及基建、设备经费等。

    随着财政投入的加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基层群众就医供需矛盾失衡的情况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随着医疗服务均等化,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在基层就诊。如今,世业镇卫生院年门诊量近6万次,比2014年增加约50%;一、二级手术年均40多台,基层就诊率83.17%。

    15分钟健康服务圈

    3月30日,世业镇卫生院检验师王圣勤5点多就起床了。洗漱完毕,简单吃了早餐,乘坐公交车,30多分钟后,她早早地赶到了世业镇兴隆村。

    王圣勤和同事们在村里给老年人体检,并和村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这次体检为期10天。拿着体检通知单,村民带着农保卡来到村部进行登记。经过医生详细问诊后,大家排队开始验血、做B超、做心电图,体检项目有10多项。

    针对本镇居民,近年来世业镇卫生院推出一项健康福利—凡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建档立卡人员及65岁老年人,每年都可以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体检结果出来后,医院要将村民的体检报告导入系统。为加强慢病管理,世业镇卫生院为每一位服务对象都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每个月还要进行随访,及时更新信息。

    半个月之内,体检报告由签约医生送到签约服务的村民手中。或指导就医,或通过运动饮食调节,或提醒保持,家庭签约医生根据体检报告为每一名村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和王圣勤亲切握手。“总书记当时问我,收入情况怎么样,十分关心我们基层医护人员。”直到今天,她依旧记忆犹新。

    当时,王圣勤每月能挣4000多元,如今工资已涨到一万多。

    10年前,胡小忠轮岗支援基层,担任世业镇卫生院院长。在此之前,他是丹徒区中医院法人代表。

    “以当时的条件,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很难满足。”谈及十几年前基层医疗的情形,胡小忠说,经过10年改革探索,世业镇的医疗条件、医护服务水平,有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而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基层群众的健康观念也与时俱进,绿色健康文明科学的理念,正不断深入人心。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和基层卫生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以基层为重点”放在首要位置。

    关于强化医疗卫生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

    “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要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解决基层看病难题,离不开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托底。

    目前,世业镇所在的镇江市有37个乡镇卫生院、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6个村卫生室和1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就医新需求

    拿到体检报告后,世业镇东大坝村村民汤红梅有些担忧。她最新的体检报告显示,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较高,且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提示。

    “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世业镇卫生院副院长、运动处方师戴敏向汤红梅解释,持续高血压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脑梗、脑出血、心梗等。通过控制血压,可减缓这些并发症发生。

    根据汤红梅的情况,戴敏给她开出处方:先通过控制饮食减肥,然后增加有氧运动,并根据病情同步服药。

    世业镇卫生院医体融合中心是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的试点。结合体检报告和体测报告,运动处方师会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开具不同强度的运动处方,要求患者在家中记录好自己的运动状况,再配合家庭医生的全程跟踪与督促,运动6个月后做一次中期评估。

    戴敏是世业镇卫生院运动处方科3名运动处方师之一。2021年10月,江苏省体育局、省卫健委举办运动处方师培训班,她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的200多名执业医师参加了培训。

    在世业镇卫生院医体融合中心,《民生周刊》记者看到,分布有诊疗区、检测区和康复区。除了体质检测一体机外,还有四肢联合训练器、有氧运动跑步机。

    “过去一年多,世业镇卫生院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已经接诊3000多人次。”看到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积极投身运动健康,戴敏感到,医疗卫生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医务人员要身体力行,落实好这一理念,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据介绍,世业镇常住人口中,50岁以上的占了一半。老龄和慢病人群的健康管理,是小康生活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过去两年间,世业镇卫生院尝试在慢性病高危人群中开展医疗干预和运动干预。通过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直被视为医改的标签城市,镇江早在1994年就率先启动了试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与江西九江市并称“两江模式”。新一轮医改,镇江再次走到了全国前列。

    近年来,镇江市启动健康镇江建设后,已开展3轮健康镇江建设行动。从重医疗向医、防、康、养、护均衡发展转变,医疗系统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

    伴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期望寿命也在不断提升。2022年,世业镇所在的镇江市,人均期望寿命提升至80.1岁,而2010年的数据为76.78岁。

    不过,经济条件改善后,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也在提高,出现了新的供需不平衡。“一旦有稍微严重的疾病,群众希望选择到本市三甲医院,有些选择省会的南京人民医院、鼓楼医院,甚至是上海的华山、瑞金等医院。”胡小忠说。

    满足群众就医新需求,在胡小忠看来,除了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全过程,还要提升群众的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管理理念。通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渐做好患者的就诊分流,从而形成有序就诊。

    这方面的工作,现在仅仅是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