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十年民生足迹

民生周刊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司光近的哮喘病为啥没了

□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 实习生 薛邦熠 《 民生周刊 》( 2022年10月10日   第 03 版)

    司光近发现,他好久没用空气净化器了,家里的窗户总是大开,送来清新的空气,曾经如视珍宝的净化器,在角落里落了厚厚的一层灰。 

    “如今,蓝天白云在北京几乎是常态,不再是奢侈品。”2022年9月中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这份成绩单来得并不轻松,我国作为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10年左右的时间,北京空气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北京市民司光近感触最深。

    患病

    10年前,司光近患上了支气管哮喘,原因不明。

    据医生介绍,这是一种“很要命”的病,发作性咳嗽、喘息,稍不注意,很容易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严重时能因窒息而亡。

    病发原因是什么?司光近无家族遗传史。家人携司光近跑过北京多家医院,验血、拍片、检测过敏原、输液、住院,始终查不出原因。

    后来发现,凡是遇到空气质量不好的天气,司光近的反应尤为明显。医生推荐了一种支气管扩张药,这是一种吸入剂,供急性发作时使用,可以迅速缓解胸闷、喘息、缺氧等症状。

    “怪吓人的!听说这种药会有依赖性,直到过期我也没敢用!”司光近解释道。他忘不了,不少电视剧里有这样的场景,患者一发作,呼吸困难抽搐,命悬一线,必须马上拿出药,猛吸几口,才得以缓解。

    司光近还记得,2013年1月13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信号—霾预警信号的最高等级,北京市有地方PM2.5浓度瞬间值超过了1000微克/立方米,整个污染过程的质量浓度水平达到了沙尘暴的污染过程。

    “雾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当晚,司光近的目光被这条信息紧紧抓住。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强调,雾霾中的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仅能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此以往,还会诱发肺癌;一个官方统计,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里,北京的肺癌病例增加了60%。

    2013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曾在一天内接诊7000多位患儿,其中大部分都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创下了5年内的新高;中国卫生计生委发布报告称,2013年年初的雾霾危机,辐射范围达140万平方公里,影响了6亿多人。

    怎么办?咳嗽、喘息,司光近难受得直抓脑袋,他急忙购买了3台空气净化器在家里,一到雾霾天就紧闭门窗,全天候开机,每个房间一台;他还在网上找了一份食谱,包括黑木耳、白萝卜、豆腐等食材,并反复告诫家人减少出门,出门则一定要戴口罩,还买了几包口罩备用。

    但是,谁又能阻止空气的流动?数据显示,从2013至2017年,空气净化器在市场上爆火,年销售量从317万台增加到680万台,同比增长114.5%;年销售额从69.8亿元增加到168.5亿元,同比增长141.4%。

    司光近知道,这些办法都不是长久之计,他也想过南迁,但考虑到工作和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他还是决定留在北京。

    相比之下,谭勇则决绝得多。

    2001年,谭勇来北京上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了北京工作,和妻子恋爱、结婚、生子。经历了几次严重的雾霾后,他开始关注空气污染对家人身体的影响。

    2013年,谭勇的儿子得了严重的肺炎。虽然不舍,但谭勇意识到,必须离开北京了,便举家搬到了深圳。

    2013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值为89.5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标准值35微克/立方米约1.5倍,平均每周一天重污染,全年优良天数仅有176天,不足全年总天数的一半。

    北京的天空,“病”了。

    “抠出蓝天”

    2013年9月,北京市发布《北京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正式向PM2.5宣战。

    司光近看到了摆脱哮喘的曙光,但他知道,北京的空气污染积疾已久,想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谈何容易?

    北京市的决心显而易见。自2010年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本市安全高效低碳城市供热体系有关意见的通知》,北京市总投资近500亿元,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关闭四大燃煤电厂,实现新增清洁发电能力724万千瓦,相应每年减少燃煤920万吨。

    司光近敏锐地发现,煤烟在慢慢消失。以前,每当他路过一些平房,烟囱里蹿出的黑烟都让他退避三舍,现在别说黑烟,连堆在院子里的煤都不见了。

    刘影枫家住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玉林东里三区,几十年来,冬天一直烧煤取暖。

    2016年,丰台区进行煤改电,刘影枫将烧了40年的小锅炉换成了两排电暖器。“屋里屋外干净多了,晚上也不用起来看炉子,热烘烘的,能睡个好觉。”刘影枫说,政府补贴后,这套设备只花了她370块钱。

    5年来,北京通过清洁能源改造等措施,共计淘汰燃煤锅炉4923家、8312台、39165.5蒸吨,可实现年减煤量近300万吨,年减排烟尘约5500吨、二氧化硫约6600吨。

    “绿色越来越多了。”司光近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春天,北京市区常常是黄澄澄的,沙尘遍布,绿色大多远在山区。可近几年,许多绿地公园像雨后春笋一样,从北京各处冒出,孩子经常嚷着要去公园玩。

    换作以前,司光近肯定会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先不说油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光是堵车、停车,就得浪费小半天的时间。但现在,他能随时登上家门口的公交,和一家人开心出游。

    2012年起,北京大力推广绿色出行,10年来,公交线路从1107条增加至1633条,运营线路长度从33279公里增加至42726公里,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地面公交线网体系。

    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宽阔的人行步道、柔软的草坪……徜徉在绿色海洋里,司光近尽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哮喘也没那么严重了,他渐渐喜欢上了逛公园。

    北京市经过连续两个5年的两轮百万亩造林,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1.9万亩,新增309个城市休闲公园、609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

    2021年底,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2.83%提高到44.6%,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

    自愈

    2021年,北京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近三分之二,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从58天下降至8天,PM2.5和臭氧同步达标。

    至此,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创造了世界特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奇迹。

    司光近发现,他好久没用空气净化器了,家里的窗户总是大开,送来清新的空气,曾经如视珍宝的净化器,在角落里落了厚厚的一层灰。

    自2018年起,空气净化器的热潮逐年消退。2022年上半年,空气净化器销售量仅有129万台,零售额21.3亿元。

    “空气净化器能解决封闭室内的污染,却不能增加含氧量,长期待在室内会出现头晕等症状。”某外企驻北京代表处销售总监德勇军分析说,“随着中国空气质量的提升,开窗通风便能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人们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自然大大下降。”

    更让司光近兴奋的是,困扰他多年的哮喘病,症状竟然消失了。前几年,一遇到严重的雾霾天,频繁的咳嗽都让他直不起腰,深夜更是难以入睡,每年还得住两三次医院。

    前不久,司光近和家人一起参观了摄影展,他惊讶地发现,竟有人在故宫午门正上方,拍到了星轨。

    司光近了解到,星轨拍摄与空气质量密切相关,一般需要在光污染较少、海拔位置较高且天气通透的野外地区拍摄,在市区内并不易拍摄到。

    “北京的空气质量真的越来越好了。”司光近感慨,“终有一天,雾霾会彻底离开北京!”

    同时,司光近清楚,雾霾还没有彻底销声匿迹,2021年,北京多次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即便雾霾天为数不多,仍然还有。  

    (应采访对象要求,司光近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