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十年民生足迹

民生周刊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全方位、全流程保障人民健康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宇 《 民生周刊 》( 2022年10月10日   第 03 版)

    卫生健康工作从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扩展到以全方位、全流程保障人民健康为重点,这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又一次飞跃。

    医疗卫生是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这次医改从“非典”开始酝酿,2009年正式启动,但改革最重要、最关键的步骤和最实质的进展,都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取得的。

    10年来,我国医改迈出了坚实步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校正了医改的方向,找到了以三明医改为代表的正确改革模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卫生健康体系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10年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超过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2021年为76.1岁),充分展示了医改的成效。

    同时,医改的成效还是初步的,我国卫生健康体系存在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老龄化给医疗卫生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医改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匹配的卫生健康制度,让中华民族成为身心健康的民族。

    新时代新思想校正医改方向

    2003年“非典”到党的十八大之前,经过争论初步确立了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方向,开始进行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本轮医改正式启动。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特别是2016年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以来,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进入了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最明显的标志是,针对社会上仍然广泛存在的医疗私有化、市场化的主张,以及有关方面一度试图以医疗卫生产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点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鲜明指出:“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把人民健康作为重大政治问题和实现中国梦的基础,置于党治国理政全局,提出新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了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卫生健康工作从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扩展到以全方位、全流程保障人民健康为重点,这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又一次飞跃。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会议,对深化医改作出部署。特别是2017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指出,主要负责同志要有改革担当,在关键问题上要敢于拍板,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要坚决改、大胆试。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这次汇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时刻又一次对三明的高度肯定。三明医改因调整医药目录、压缩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受到一些药品经销商的抵制,一些人为保护既得利益发出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说,三明医改成了一座改革“孤岛”。针对这些情况,会议明确指出,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健康。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后边的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还是继续把卫生健康事业朝前发展。”

    以三明为代表的试点突破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负责医改,统一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体现了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决心。10年来,医改试点全面展开。福建省强化医改领导体制、三明“三医联动”和药品流通“两票制”改革,云南等省份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上海市实行市级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江苏、福建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上海、浙江、镇江、青海等地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浙江省杭州市借助信息化改善医疗服务等,就是多年来涌现出的、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典型。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福建三明。2012年以来,三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詹积富具体组织,在所有22家县级(含)以上公立医院实行综合改革,彻底取消药品加成,大刀阔斧整顿药品流通使用秩序,大胆突破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实行医生(技师)和临床药师年薪制。三明的改革触及了公立医院的核心体制机制,打破了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的利益链,扭转了院长和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专题部署公立医院改革,基本思路就是推广福建三明等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办医和管医的责任、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用“两票制”等办法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净化流通环境,实现堵后门、开前门,扭转医院和医务人员行为目标,让他们主动维护人民健康、控制医疗费用。

    同时,这一阶段的医改,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推进。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其中,19个省份的省、市、县三级都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一把手”抓医改,一抓到底。

    各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地制宜推广三明经验,都制定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实施方案,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要求,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等这些方面的联动改革。各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年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019年取消耗材加成,同步调整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深化人事编制制度改革。各省份落实国家集采,开展省级集采和省际联盟,协同推动医药和医保高质量发展。内蒙古牵头10省(区),开展临床常用药带量采购,平均降价超过50%。陕西等省份通过定点生产、协商调剂等方式,解决短缺药的供应保障问题。云南等省份完善处方审核和点评机制,促进合理用药。各地加快建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山东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试点覆盖所有地市。安徽推进编制“周转池”制度,合理增加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江西、广西等省(区)在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高级职称评审等方面,赋予公立医院更大的自主权。上海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以省份为单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探索各级各类、分门别类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

    成效显著 群众受益

    10年医改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2021年,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较2019年下降9.3%,就医秩序更趋合理。群众“看病贵”问题得以减轻,已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了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节约费用约3000亿元。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的占比下降到27.7%。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门诊预约率达56.6%,合理用药水平稳步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53%,全国累计建成社区医院2600余家,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超过90%。各类医联体超过1.5万个,这是医联体为提供一体化、同质化医疗服务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在上下联动上不断增强。

    2020年以来,经过深化改革的医疗卫生体系,经受住了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我们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避免了几百万人口的死亡,避免了上亿人口的感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生命和健康的价值是无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全民战疫”的实践证明,公益性是医疗卫生的本质属性。医务人员舍生忘死、顽强奋战,正是因为我们实施确诊患者免费治疗,彻底切断了医患之间经济利益的冲突,同时给予医务人员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崇高的精神激励,让他们回归了白衣天使的本质。广大患者和群众对医务人员倍加尊重,医患关系融洽。

    这充分证明,只要有科学的制度设计,公益性制度能够更好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群众拥护。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抗疫斗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些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将带来一系列更加艰巨复杂的国际斗争。加快医改步伐,既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长期防控疫情、提高群众获得感,也有利于应对外部环境突发变化、进一步展示我国制度优势、夺取国际斗争话语权、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这次疫情,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和疫情危机,医改也举步维艰,如果我们能够顺势而上,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公立医院、信息化、中医药等制度优势,建成世界领先的医药卫生体制,将充分展示我们党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成为新时代的发展亮点,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也将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长治久安留下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