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民生周刊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姜旭:唢呐演奏 一生热爱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9 版)

    唢呐演奏者姜旭最近在创作一首新作品,融合唢呐、竹笛、陶笛、巴乌等多种乐器,并配上电音、摇滚等背景音乐,为的是让传统艺术更具现代感、更时尚。

    新节目被命名为国乐经典,除了把经典、优秀曲目融入其中、重新制作外,为了让作品更现代时尚,姜旭甚至把唢呐在外形上做了改变,每一个细节,他都乐此不疲地进行创新尝试。

    姜旭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国乐经典集合了改编后的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用陶笛演奏的流行音乐《贝加尔湖畔》、用巴乌演奏的《彩云之南》,以及用竹笛演奏的《扬鞭催马运粮忙》等。

    这样一首将近10分钟的乐器独奏串烧,他相信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听觉感受。

    “耳熟能详的传统曲目会勾起老年观众的回忆,现代的演奏形式又可以为年轻群体所接受,这样,传统艺术能更好地传承流行。”

    对于5岁便拿起唢呐的姜旭来说,唢呐演奏,是他一生的热爱。

    传统艺术推广者

    42岁的姜旭,有着中国青年器乐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唢呐专业协会会员、北京市老舍研究会会员、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特邀器乐嘉宾等诸多身份,但他最看重的,是做一名踏踏实实的传统艺术推广者。

    姜旭经常走基层、下社区、进农村、访敬老院,他珍惜每一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看到村民、老人朴实热情的表情,仿佛注入了一种力量,姜旭会更卖力地吹响手中的唢呐。

    姜旭觉得,简易的小舞台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文化惠民进一步拉近了演奏者与观众的情感距离,也让大家在家门口就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欣赏曲艺的韵味。在姜旭看来,传统艺术要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就要多下基层、进社区。

    “音乐是最好的治愈工具,公益是净化心灵的旅程,当乐者的心灵与公益相遇,必将流淌出纯洁的旋律。”姜旭在精进专业之余,坚持音乐与公益并行,他希望自己成为温暖的传递者。

    2015年3月6日下午,《星光大道》群星联谊小分队深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井家湾村进行慰问演出。

    这次慰问演出是由姜旭、“玉米妹”张倩云、《星光大道》2013年度四强陈曦等共同发起的公益活动。期间,姜旭悠长高亢、细腻精湛的唢呐、萨克斯等表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后,姜旭等演员同村里的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扭起大秧歌,欢快的旋律响彻村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能够在家门口见到《星光大道》的演员,并且同台演出,真是太高兴了。”村民高娜提起这次演出,仍按捺不住喜悦。

    2009年,姜旭受邀参加昆明市政府和法国巴黎市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这是他第一次出国演出。

    姜旭告诉记者,音乐是不需要语言沟通的桥梁,希望未来将更多蕴含中国传统元素的曲目带到国际舞台,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为此,他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民乐和古曲融入现代演奏。

    “这些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曲目,能让海外观众领略中国传统乐曲的魅力,所有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送戏到家

    唢呐作为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受欢迎。成长在河北省大厂县的姜旭,从小便与唢呐结缘。

    “我从小就喜欢听唢呐声,五六岁就试着吹奏。14岁那年,父亲带我到北京前门一家乐器店,花了140元买了人生第一支唢呐。”

    有了自己的唢呐后,姜旭拜师的欲望愈来愈强烈。一次,他听说大厂评剧团一名退休职工擅长演奏唢呐,就骑了10多公里的自行车找了过去。

    这位退休职工发现姜旭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就把他推荐给了大厂评剧团的唢呐老师,正式开蒙。

    拜师后,姜旭进步很快。1995年,大厂评剧团发现了他在唢呐演奏上的功力,将其招进团里工作。

    作为评剧乐队的一员,姜旭下班后仍然坚持练习演奏,“真的是怎么吹都吹不够”。没用多久,他便从幕后走上舞台,成为一名独奏演员,4支唢呐同时吹,也成了他的拿手绝活。

    2003年前后,由于大厂评剧团戏曲演出越来越少,一心想着传承和振兴传统曲艺的姜旭进入中国评剧院青年团。

    如今,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姜旭已经精通10多种民族管乐器,并自编花样唢呐演奏方式,在演出中以音乐节奏和风格变幻,穿插多种乐器演奏,丰富传统演奏曲目。

    2006年后,因参加《星光大道》栏目,邀请姜旭进行商演的机会一下子多了不少,他甚至觉得有些吃不消。但每次遇到走基层活动,姜旭从不拒绝。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姜旭注册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每年可以通过招标竞得惠民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送戏到群众身边,让传统艺术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将是我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姜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