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连云港:用“绣花功夫”治污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 民生周刊 》( 2022年08月15日   第 06 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和灌云县化工产业园(以下简称“两灌”化工园区)分别建于2003年、2005年,由于建园初期招引企业产业层次低、工艺落后、安全环保管理粗放,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安全消防环保问题突出,由此引发群众信访投诉不断。 

    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期间,“两灌”化工园区因污染问题被点名通报。一边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来源,一边是亟须彻底整改的环保问题,“两灌”化工园区何去何从成为连云港市不可回避的发展难题。

    近年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谋划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坚持“破”“立”并举,“砸笼换绿”“开笼引凤”,坚决淘汰“两灌”化工园区低端落后化工产能,腾出环境容量上马优质重大项目,形成了以徐圩新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为主体、“两灌”化工园区作为产业链延伸拓展区联动发展的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天蓝水清

    谈起灌河口近年来水环境的变化,生活在此的百姓最有发言权。

    “这几年明显能看得到,灌河口的水比以前清多了,好多年看不到的小鱼也回来了。现在环境好了。”家住灌南县堆沟港镇的陈女士谈及近几年环境改善时不住感慨。

    “水好多了,好多年逮不到的小银鱼重新回到了灌河口。这些都是政府环保治理带来的变化。”当地居民林先生补充说。

    多年前,因为发展短视,灌河口附近曾遍布不少化工企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料,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伤害。

    2016年以来,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两灌”化工园区污染问题,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两灌”化工园区整治,铁腕治污、加快转型、优化生态,把督察整改要求落到了实处。

    灌南县全面开展化工整治,分批、分阶段强力推进化工园区67家企业关闭,设施设备全部拆除,物料、固危废、废水全部清零。

    如今,园区相继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站、水环境自动监测站、智慧园区管理平台,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大气稳定达到二级标准,河道水质明显提升,园区已是天蓝水清。

    灌南依法依规关闭不达标化工企业工作,是连云港推进“两灌”化工园区整治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连云港积极推进化工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化工园区(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化工园区(集中区)建成危废处置企业6家,全市危废已投运处置能力达到12.29万吨/年。

    随着江苏化工行业整治的推进,一大批规模小、污染重、危险大的不达标企业关停,灌河口的海水颜色明显恢复。

    “两灌”化工园区整治成效通过灌河口的卫星监测对比照片看得最为明显。

    在2017年的卫星遥感照片上,灌河口的部分地区海水颜色呈现出褐红色,如今的照片显示,灌河口的海水颜色已恢复自然面貌。

    如今,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又批量洄游燕尾港,消失多年的伪虎鲸又出现在灌河口。

    在“两灌”化工园区整治的过程中,连云港坚持系统思维,严守环保安全底线,推动了化工园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人海和谐

    灌河是经连云港市入海的主要河流之一,夹带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浮游生物入海,给附近海域的生物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海洋生物群落较为丰富,是海州湾渔场重要的渔业资源集聚地之一。

    四鳃鲈鱼更是灌河口海域远近闻名的海鲜,曾长期占据长三角海鲜必吃榜前列。

    灌云县燕尾港镇居民王先生坦言,以前,灌河口周边密布各种各样的小化工企业,灌河口邻近海域部分海水呈现出褐红色。海水质量下降不仅影响燕尾港亲水环境,更是造成了灌河口渔业资源的大幅减少。

    近年来,随着连云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湾长制”工作的不断深入,陆海统筹、协同治理成效显著,地表水国考断面百分百达标,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一批规模小、污染重、危险大的不达标企业陆续关停,灌河口近岸海域水质大幅改善,生物多样性恢复明显。

    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1年灌河口卫星遥感图片中,灌河口的海水颜色已经大幅改善,同周边海水融合起来了。

    随着灌河口水质不断改善,长三角海鲜代理商们又回到了灌河口,海鲜行情不断看涨,渔民们出海捕鱼的劲头儿高了。

    铁腕治污的同时,“两灌”化工园区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据了解,目前,服务化工园区的企业年处理1万吨危废焚烧、2万吨柔性填埋、1万吨刚性填埋、智慧园区信息管理平台、公共管廊、胜海污水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特勤消防站、封闭化管理等项目建成。

    接下来,当地将同徐圩新区联动发展,做好石化产业的后续承接,不断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随着化工园区集中整治推进,灌河口海洋生态不断改善。

    连云港继续坚持“优先保护,从严开发”,严格落实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积极探索沿海困难立地植树造林。深化“湾长制”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协同治理,切实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发展绿色海洋经济,着力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景象。

    金色的阳光洒在灌河口,为晚归的渔船披上薄纱。渔民们踏着夕阳的余晖归家。渔网里的灌河丰产坐上了南下的汽车,即将端上千里之外高档酒店的餐桌。

    铁腕不失“精细”

    铁腕治污下,连云港市做的是精细活儿,下的是绣花功夫。

    为了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以极大战略定力强势推进化工园区整治,当地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施策,坚决执行关闭退出标准,以铁的手腕严格执法。

    为了全面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当地彻底排查园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全力以赴整改建设,推动园区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提升。

    为了加快推进园区产业转型,连云港市坚持系统思维,以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为主体,推动“两灌”园区联动发展,构建园区分工明确、链条紧密衔接、产业联动支撑、区域协同共进的临港石化产业发展格局。

    为引进高端石化项目提供有力支撑,当地严格化工行业准入门槛,完善联合会审机制,产业结构从小微式、杂乱式、粗放式向规模化、链条化、精细化转变。

    为了打造绿色园区,在产业布局上,徐圩新区坚持按照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原则,以石化产业链延伸及配套服务为导向,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不断夯实石化产业基地发展根基。让徐圩新区集聚强大的辐射能力,让企业安于在此发展成长。

    为了打造低碳园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围绕降碳减排、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能源替代,提前谋划布局,引进多项在化工园区具有开创意义的技术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打造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园区。

    为了打造示范园区,2018年,盛虹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连云港向“小化工”告别,全面进入“大石化”时代。短短4年时间,连云港石化产业规模迈向千亿元台阶,成为国内丙烯腈、EVA等化工产品重要生产基地。

    依托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现有基础,连云港市将“两灌”化工园区等作为拓展区。目前,投资158亿元的盛邦新材芳纶项目签约落地,“两灌”化工园区步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从“小化工”到“大石化”,连云港市正以“一年干成几件事”的冲劲和“几年干成一件事”的韧劲,加快打造安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化工标杆,为连云港后发先至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