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董礼涛:新时代“铣工状元”

□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徐英子 《 民生周刊 》(

    如何在一个直径1024毫米、高650毫米的压气缸上钻48个直径为1mm的孔?

    2020年,董礼涛和同事们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为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汽轮机”)参与研制的燃机关键零部件进行测试打孔。加工现场遇到了以上的一系列难题,一度导致加工进度停滞不前。

    董礼涛是哈电汽轮机的一名数控铣工。从1989年在哈尔滨汽轮机技校毕业,董礼涛就成为了哈电汽轮机的一名铣工学徒,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铣刀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加工。

    对于这次钻孔任务,董礼涛综合了所有因素,建议由外向内加工。为了解决钻头问题,上网查、跟圈内人士询问,终于在一家刀具销售点找到了能满足长度要求的钻头。14元钱买回20支,但这样的钻头能用吗?

    经过谨慎决定,董礼涛和同事们在缸体上选了一个加工余量大的部位做模拟性试验加工。这次加工成功完成了钻头定心、设定转速、调整钻孔循环等各个参数试验,获取了可靠的切削参数。

    “在正式加工的时候,一次性顺利完成了48个孔的加工。”董礼涛提起来依然有点兴奋。

    小钻头解决了大问题,小投入,也能攻难关、解难题,“主要是靠自主创新”。

    “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就是挑战不可能。”董礼涛从当铣工的第一天开始,信奉的准则就是:迎难而上,没有办法就想办法。

    新时代工人

    “进入新时代,产业工人也要有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新担当、新贡献。”董礼涛说。

    进厂33年来,董礼涛从一名技校毕业生做起,虚心好学、潜心钻研,先后获得了公司“铣工状元”“技术大王”等荣誉称号。他代表哈电汽轮机先后参加了中央企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不同级别的职工技术大赛,均获得了耀眼的成绩。

    2008年,哈电汽轮机原二分厂设备升级改造,董礼涛被调到了数控卧式铣床工作;2009年,公司委派他远赴德国,去学习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操作。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董礼涛不负众望,在公司引进这台新设备后短短一个月内,他就熟练掌握了这台数控机床加工的全部操作要领,承担起公司首台燃压机组、重点工程机组等重点项目核心部件的加工任务。

    我国自主化首台用于国家西气东输项目烟墩站的燃气增压汽轮机,最开始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在他国也是经历了20年的不断改进、完善才成型的产品。机组的核心部件,大多是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结构极其复杂,需要加工的部位非常多,更难的是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要求还特别高。

    董礼涛根据机床本身的工作特性,尽可能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保证统一的基准,他自行设计了一套柔性工装,此套工装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拆分、组合,还能适应不同结构和异型零部件的安装、定位、夹紧。在燃压机组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外燃压机组生产就是靠大量的工装来辅助完成的,而他设计这套工装,不但节约了大量工装设计、制造所需的费用,更关键的是减少了试制阶段的生产周期。

    董礼涛的同事们都说:“这套工装就是个变形金刚。”他的这套“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柔性工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哈电汽轮机承担的重点工程主动力系统制造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批量化生产的进程更快了一步。

    “老师傅”传帮带

    2007年,哈电汽轮机成立职工技师协会,董礼涛受聘为技师协会理事,并在协会的技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出了高级技师的引领作用。

    工作之余,他将多年来积累的铣床加工技法汇总梳理,于2009年,在公司工会的帮助下汇编成册,在公司内推广使用,成为哈电汽轮机生产一线铣工的实用加工指导书。

    2008年董礼涛组建了铣工工作研讨小组,如今已发展为容纳数控立车工等5个工种、52名成员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完成各类创新成果近百项,取得28项国家专利、命名操作法3项……作为公司主要创新团队,工作室不仅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节奏,还为公司储备了后续人才。

    “工作室有肯‘专’、善‘改’、能‘拼’的工作态度,才能获得如今的成绩。”董礼涛说,老师傅要展现榜样力量,青年人应迸发拼搏热情。

    此外,工作室还承担了公司出产的常规火电、核电产品、燃压机组和重点工程产品的中小部件制造攻关任务。其中两项创新成果分别在2011年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职工岗位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在2013年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董礼涛先后申报20余项专利,已经获得17项专利授权。

    随着国家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地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成为央企产业工人的后浪。2021年11月29日,在哈电汽轮机和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董礼涛技能大师哈职工作站”正式运行。

    在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沈阳机床杯”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职业技能竞赛中,通过校企联合、工学交替,工作站培养的选手获得全国第七名的优秀成绩,团队获得竞赛优胜奖。

    “成功就会增强信心,将会有更多技能人才之花开在哈汽、开在哈职,也将有更多的创新硕果,助力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董礼涛说。

    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是所有中国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作为产业报国的大工匠,董礼涛正怀揣自己的梦想,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征程上大步前行。

大国工匠
大国之路,匠心筑梦
王晓菲:纺织女工圆了“状元梦”
梁兵:精工出利器
姜涛:与祖国强大焊在一起
赵平:“老到”匠人,金牌蓝领
宁允展:咫尺匠心 诠释极致
谭文波:大漠油田“发明家”
李仁壮:钢与火淬炼“城市筋骨”
刘丽:续写“我为祖国献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