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吉新宏:这个大学老师“不一样”

□ 《民生周刊》记者 王迪 □ 罗庭锋 《 民生周刊 》(

    “同学们,今天又轮到我给你们‘白话’了。”这是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中文系主任吉新宏用了16年的“开场白”。

    今年51岁的吉新宏来自河北玉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94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开始了教书生涯;因怀揣对文学的追求和热爱,2002年,吉新宏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来到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任教至今。

    “参加工作以后,我发现自己平时读的一些书可以给别人和自己创造价值,于是,我就不想再做教师之外的任何工作了。”谈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吉新宏眼神中透露着坚定。

    合格的“夜猫子”

    华北科技学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坐落于首都东大门—河北三河市燕郊镇。传承“文”“法”薪火精髓,是这所工科院校不可或缺的人文使命。

    “文本中有生活的世界,文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眼睛和这样的心灵,让我们对世界进行诗意的感受和批评。”吉新宏经常告诫学生,这是学习文学理论应有的态度,是真正诗意的人生态度。

    如文中开头的描述一样,吉新宏在课堂上是幽默的,且充满无限活力。而在课堂之外,他还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教研和学术研究任务,其中就包括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艺思想通史(两汉卷)》的子项目、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等科教研项目。

    “他是个合格的‘夜猫子’。”同事们笑称。吉新宏则说:“安静的时候能出活。忙到夜里一两点,甚至两三点,是家常便饭。文学理论讲究严谨,在讲述一堂课、一个新知识点之前,我有时候甚至要先读好几本书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我要熬夜的原因。”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吉新宏忘记了疲倦。

    《红楼梦》的“梗”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吉新宏笃信:当一个人手不释卷的时候,会安静沉着,自有力量。

    自担任中文系主任以来,在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吉新宏都会给学生列出大学4年应读的书单。其中,《红楼梦》被吉新宏称为“中文系第一书”,成了中文系师生心中最大的“梗”。

    “哪怕在校园里碰到吉老师,他都有可能向我们提问《红楼梦》。”据吉新宏学生回忆,为了应对“突袭”,勤学派买来各种《红楼梦》的本子埋头攻读;追剧派抛弃韩剧美剧向87版《红楼梦》发起猛攻;技术派妄图根据抽问的频率和内容推算下次的提问重点……

    “总之,提起《红楼梦》,几乎吉老师教过的所有学生都记忆深刻。”中文系学生一辈子都要读《红楼梦》,也成了学生间的共识。

    吉新宏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通过读《红楼梦》,以趋近冯友兰先生所言的“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的人生境界,这也是中文人的理想境界。

    这节理论课真的“不一样”

    吉新宏说,他永远都记得老师童庆炳先生的教诲—“理论也是可以诗情画意的”。而吉新宏的学生说,他的理论课真的“不一样”。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网络直播授课时代开启。这一学期,吉新宏在线上讲授《文艺心理学》。

    据他回忆,初上网课的学生们状况连连。有人不小心点开摄像头,露出“葛优瘫”;有人忘了关麦克风,吸溜面条子的声音暴露无遗……一次课上,一名江西学生发了这样一则消息:“老师啊,我先下线了,我得去地里帮我阿婆收花生。”

    吉新宏并不认为这名同学扰乱了课堂秩序,他回复这名学生:“好啊,不过你得把摄像头打开,让同学们看你干活卖力不。”

    就在那位同学打开摄像头的瞬间,小桥流水、良田美池、荷锄归农……一幅江南水乡图赫然出现在屏幕另一头。

    家在北方的同学们惊呆了。“这大概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滤镜以外的江南。”吉新宏见状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同学们看这棵菜花!它多健康,为什么?因为虫眼多,虫眼越多农药越少嘛。它美吗?为什么?它好看,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它能吃,满足直接的实践目的……”

    就这样,审美观照、自然美如何成为审美对象等空洞抽象的理论,借着这棵虫眼遍布的菜花,完整地“迁移”到了学生们的脑海里,毫不晦涩。

    诸如此类的“理论课”,在吉新宏的课堂上并不少见。“我喜欢用文化语境还原理论语境,以生活情趣印证文化情趣,让学生们能感受到‘理论本身就是有生命的’。”吉新宏说。

    “创作去吧!”

    吉新宏的学生说:“课上若是听见我们有关于创作的点子,他便会两眼放光,脸上写满了惊喜,像个看见心仪玩具的小孩儿!”

    吉新宏十分支持学生大胆地进行文学创作。对于学生发给他的原创文学作品,他总是会以毕业论文的标准,严格指导,甚至连其中的一处方言称谓都会利用学术资源库详细查证。

    不仅如此,吉新宏尤其善于激励学生创作。

    “谁能写出一部好作品,就不用上我这门课了,好好创作去,你已经达到了我这门课的最终目的。”“原创作品抵扣作业,哪怕只写一首诗,只要不糊弄,就能顶这次的2000字作业。”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吉新宏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在“政策”助推下,文法学院2021届文学原创类毕业设计,呈现井喷式发展。

    吉新宏说,自己刚毕业时,在求职自传上最后一句是:“学无涯,生有涯,此生有憾。”如今,20多年过去了,吉新宏奋斗在求学和教学事业中,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白话”文学那点事儿,只为让他们多些精彩,少些遗憾。

仇立权:大写意记录新时代
岳彦伟:伟大精神总能激励人
吉新宏:这个大学老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