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破解“三点半”难题,有希望了

作者 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 民生周刊 》(

    2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教育部这一表态直击民生关切。放学时间和正常下班时间衔接,这意味着要解决困扰亿万家庭的“三点半”难题。

    “三点半”难题并非自今日始。小学生下午三点半放学的规定,至少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0年6月,当时的国家教委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于是,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逐渐成为不可逾越的政策红线。

    在校时间被限定,直接导致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产生冲突。不是孩子没人接,就是即便接回去也不知怎么安排剩余时间。很多家庭要么老人接,要么孩子放学后直接被校外培训班接走。原本旨在“减负”的政策措施,因为家长接送不便而产生了“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的溢出效应。这样的负外部性,显然有悖于政策初衷。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尝试通过“弹性离校”的办法,破解“三点半”难题。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沈阳、石家庄等城市均开展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等相关工作。

    2017年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合法化。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三点半放学”问题表示,各地应因地制宜“各走各路”,目前已有25个省份制定了符合各省份实际的解决方案。

    从各地的实践看,仅仅通过倡导、呼吁开展课后服务“全覆盖”,并不能很好破解“三点半”难题。学校会不会做起来,需要从政策的层面作出明确规定。这就需要相关方面出台硬性规定,放学时间究竟如何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衔接,要有一个指导性的说法。由此产生的人力、物力成本,也要有相应的解决机制。比如,是不是可以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学校适当补助,以便学校开展“兴趣课堂”等等。

    此外,鉴于当下很多城市的家长们都在自力解决孩子接送问题,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校外服务市场,各地可以探索收取一定费用,以确保学校能够承接“三点半”以后的课后服务。当然,对此,政府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对各类第三方机构的性质、安全级别以及收费等进行鉴别,并建立起健全的考核机制和追责机制。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孩子的童年充实、轻松了,未来才真正可期。而“三点半后全覆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填充冗余时间的问题,而是关涉到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放飞人生梦想的大课题。

破解“三点半”难题,有希望了
就业,别把女性挡在门外
论“脏话书记”的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