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临清:嵌入扶贫精神 提升乡村品质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朱红光 邢国政 《 民生周刊 》(

    山东省临清市,被誉为大运河边上的一颗珍珠,当地人称,这颗珍珠从古到今一直闪闪发光。

    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临清市新华路街道的扶贫工作有了创新之举,他们把精准扶贫“嵌入”乡村振兴,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再一次为临清这颗珍珠添加了光彩。

    产业振兴“牵手”精准扶贫

    走进临清市新华路街道东陶村贫困户杨广玉的家,院落干干净净,“真不像是个贫困家庭”。

    扶贫办主任陈曦介绍,过去,杨广玉的家是个空院子,没有大门和院墙,只有两间小破房,环境“极其”脏乱差。2018年,扶贫办为他修建了大门和院墙,翻盖了3间北房。

    杨广玉说:“别提俺那时候了,真是过得不像样,现在多好啊!”杨广玉的脸上由一脸难堪转为幸福的微笑。

    据了解,杨广玉作为贫困户,2020年通过产业扶贫大棚项目得到1950元的分红,加上低保和参加力所能及工作的收入,全家人均收入达到6900多元。像这样从产业振兴的项目中获得利益的贫困户,在新华路街道有300多户。

    让产业振兴“牵手”精准扶贫,是临清市新华路街道的一个重要的扶贫举措。为了使二者牵手成功,他们因地制宜发展了特色农业,建设了新华中农农产品安全追溯示范基地,生产的优质蔬菜供应北京市场。

    该基地建设总面积达36600多平方米,全部由扶贫资金建设,基地的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从2018年至2020年,该项目收益近百万元,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共分得收益31万余元,全部用于贫困资金的发放。

    除了把精准扶贫“嵌入”到产业振兴之外,他们还推而广之,把扶贫“嵌入”到环境、金融、农机、种植、养殖、教育等各个方面,使扶贫工作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开展环境革命

    吴珊是新华路街道的一名普通干部,帮包刁庄村的贫困户宋金平。吴珊说:“第一次到宋金平家,没有院墙的院子堆满了杂物,屋内,墙皮大面积脱落,地面还是土地面,除了一台14英寸老式电视机和一张老式桌子外,再没有任何家具,连椅子都没有。”

    面对眼前的环境,吴珊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当时,全市正开展在环境、生活两个方面帮助贫困户“双提升”工作,于是吴珊借助活动的东风,一一找出宋大爷家卫生环境、家居条件、物质等方面的不足,详细列明清单,上报给新南社区。

    很快,新南社区就组织人员,为宋大爷清理了垃圾,整理了电线线路,垒起了院墙,添置了衣橱、碗橱、椅子等生活用品,又粉刷了墙面、铺设了地面。经过整理,宋大爷家有了家的样子。

    “看着新家,宋大爷东摸摸、西看看,高兴劲就别提了,他说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能住在这么敞亮的家里,十分感谢党和政府。”吴珊说。

    这只是临清市新华路街道把精准扶贫“嵌入”环境建设的一个小镜头。

    新华路街道自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环保”格局后,打造了优美的人居环境。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他们又把贫困户家园的美化提升“嵌入”到“大环保”之中。

    为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和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制定了“六净一改善”(门前净、庭院净、室内净、厕所净、厨房净、个人卫生净,改善居住生活硬件条件)的具体标准。此外,还给贫困户建设了院墙和大门,铺设了基本的庭院小道,清除了“三大堆”,并在空闲位置发展了庭院经济,种植了蔬菜或果木,做到贫困户庭院安全干净规范。据街道党工委书记谷雨介绍,街道为此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改造提升400余户。

    文化鼓点“敲醒”落后村庄

    在一个叫东胡的贫困村,村民们会经常在村委会大院里举办文化活动,有打鼓的,敲锣的,拉弦的,演唱的,让院子格外热闹。

    为了把精准扶贫“嵌入”到文化振兴上来,他们一方面进行村容村貌改造,一方面进行文化阵地建设。比如该街道陈坟村,带领党员和群众科学谋划,在村居内修路3000多米、排水沟600米,并改造了农田水利、电力;将所有生产路改造成水泥路,村居道路全部安装路灯;消灭了垃圾死角,实现了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修建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械,并组建了广场舞队;设立红白理事会,积极在村居内提倡树文明新风;积极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活动,贫穷落后的面貌一去不复返,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该街道大部分村居都把“文化长廊”当作村居落后变文明的标志,群众称长廊为“文明通道”。几年来,先后有30多个村居建设了文化长廊。群众走在长廊里,真切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在“文化长廊”建设中,他们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旨,指导各村居在文化长廊里建设宣传橱窗或宣传图板,绘制了涵盖科技、法律、教育、生活、环保、医疗等十几项内容的宣传图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农家书屋是文化长廊的中心枢纽,为确保文化知识走进群众生活,他们对每个村居的农家书屋进行了充实。去年以来投资30多万元为每个村居添置了新书,包括政经类、科技类、文化类、少儿类和农技类等。他们还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大量订阅了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报刊。

    为搞活书屋,他们在每个书屋安排了青年志愿者,指导前来阅读的群众读书,帮助群众更好地接受知识,使每个村居的农家书屋成为集购书、看报、查阅、咨询、解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活动中心。

    随着“文化长廊”的建设,他们又督促各村居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突出“在娱乐中受教育”的指导思想,参考许多先进的布局模式,把贫困村广场建设成了集跳舞、演唱、活动、健身、辅导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他们还突出了文化培训工程,在一些村居特别是落后村居开展了实用技术和家政培训,通过聘请专家讲课与指导自学相结合,对村民们进行了地毯式培训。去年以来,各村居开展培训活动达300多场次,丰富了文化生活,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中考分值增加,体育教学如何提升?
新力公益:把根扎在社区村庄
新能源搭上云快车
防疫情,多地号召就地过春节
重技能,破蓝领评职称障碍
帮年轻人卸“养老托育”重担
临清:嵌入扶贫精神 提升乡村品质
东莞凤岗接盘深圳外溢产业
齐河闪耀最美“志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