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秋思

冯志杰 《 民生周刊 》(

    对于秋天,自古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愫,一种是悲郁,一种是欣悦。这取决于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取决于他的世界观。

    很多人不喜欢秋天,是因为秋天的来临,常使他们陷入哀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悲秋。自古有许多人受悲秋心绪的困扰。“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所流露的都是悲秋的心境。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悲秋的慨叹。不过,杜甫的悲秋往往是对国家前途命运担忧的隐喻表达,与其说他悲秋,不如说他怀有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杜甫《悲秋》),这既表达诗人悲秋的心境,又是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凉风、群盗都是对叛军的隐喻。

    而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笔下,北方的秋格外悲凉,悲秋的情感集中流露笔端。他在《故都的秋》中写道:“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在郁达夫的眼里,北方的秋天似乎一片凄寂。无独有偶,美国诗人威廉·卡伦·布莱恩特,更是一个极端的悲秋者,他甚至视秋天为一年中最糟的季节。

    忧伤的日子,一年中最悲凉的日子悄然而至,

    寒风呼啸,树叶凋零,草地枯黄,

    树林里遍地残叶堆积,静静地躺在那里,

    随旋风沙沙作响,随兔蹄践踏翻飞。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秋天》

    在布莱恩特眼里,秋天是多么凄凉!

    然而,不是所有人在秋天来临时都心生悲秋情愫。许多人不仅没有悲秋之情,反而对秋天的来临倍感欣悦。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就是这样一位代表。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我们从这首诗可以窥见诗人以豁达的胸怀面对秋的到来,对秋的到来表现出分外喜悦的心情。笔者也认为,秋天是一年中最怡人的季节,因而总是在晚夏期冀着秋天的到来。

    在笔者看来,秋,也是花季。秋天,百花竞放于青山阔野,花香弥漫于碧空穹谷。菊花、桂花、金茶花、格桑花……把秋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姿。与春花不同,秋天的花朵显得格外清雅。如果把春花比作热情奔放的年轻姑娘,秋天的花更像是美丽端庄的淑女,优雅娴静,与秋色相得益彰。

    秋,是收获的季节。到了秋季,成熟的果实风姿百态,异常诱人。苹果宛如少女红润的脸庞,柿子犹如一盏盏高挂在树冠的灯笼,葡萄仿佛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红宝石、绿宝石……激起人们对丰收的冀望。

    谷粒、橘子,以及形形色色的树叶,统统变成了金黄色,把这个季节定义为金秋。所有果实芬芳四溢,香气怡人,令你沉醉在果香里,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这种心境,也曾引发笔者的诗情飞向碧霄。

    西陆漫轻风,微云浮碧穹。

    秋蝉倚柳唱,谁人会诗情?

    —《秋夕》

    秋,也是最易引起思乡的季节,因为秋季有重要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已是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

    特别是中秋节,每逢来临之际,总是引发人们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思念亲人、友人,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秋,总是给人以清雅、安适、充实之感。然而,自庚子之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始在全国蔓延肆虐,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特别是白衣战士的殊死奋战,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让人们的生活重归往日的祥和与欢愉。

    愿庚子之秋为我们带来幸运吉祥,彻底清除疫情阴霾,让我们共享静好岁月、雨露阳光!

长城故宫熊猫绘进冬奥长卷
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