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贾龙飞:

无法根治,重在预防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神经元和脑结构都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虽然许多知名药企已投入巨额经费,但目前尚未研发出根治该病的药物。”谈及当下阿尔茨海默病根治的困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贾龙飞说。

    2018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显示,中国已经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4000万。

    作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占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的1/4。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个数字还在攀升。

    针对当下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困境,贾龙飞建议,应该换个思路来审视这个问题。“应该着力于预防,争取在患者还未得病或在发病早期进行干预,尽早帮助患者延缓、阻断疾病的进展。”

    难以承受的负担

    虽然被称为“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只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

    据贾龙飞了解,目前国内由罕见的基因突变导致的年龄最小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仅有20多岁,40多岁的患者已经比较常见。

    坐诊时,贾龙飞曾接触一位42岁的患者,就医时记忆力已经严重下降。

    实际上,他在39岁时就已经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但是他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无法接受自己即将面对的病情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是这些患者背后整个家庭的负担。

    “研究发现,由于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照顾患者的人得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出很多。”贾龙飞说。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照顾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根据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调查及测算,2015年,全球投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总成本将达到9575.6亿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5.97万亿元)。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然而,能够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目前尚未研发出来。目前的临床药物,只能够改善症状,让疾病的恶化过程放缓。

    科研非常热

    从读硕士开始,贾龙飞就开始关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近20年,贾龙飞发表的《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突触蛋白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无症状期》首次在外周血中发现可在症状出现前的5~7年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准确率高达87%~89%。

    患者家属的期待,让他认识到科研的价值,“哪怕实现一点点突破,就会帮助患者改善,让家庭的压力和社会负担小一些。”

    据了解,此项研究目前处于国际前沿。团队共收集了739例认知功能正常的受试者,进行了5~7年的随访。

    110年前,德国精神神经病学家阿尔茨海默首次提出脑功能渐进性衰退症,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症等。

    此后,各国对阿尔茨海默病越来越重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非常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家里有直系亲属患阿尔茨海默病,那么自己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群要高。除此之外,心脑血管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除了对阿尔茨海默病本身的不懈研究外,国际上很多知名药企,也投入巨资研发新药。不过,“也没有能够成功研发出一款能够治愈疾病的药”。

    假如推迟10年发病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要有一定的理解,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甚至违反常规的举动,整个社会还是应该给予多包容、多理解。”贾龙飞建议说。

    目前,公众认知程度低,患者就诊率低,缺少创新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家庭及社会照顾成本高,这是阿尔茨海默病当前面临的现状。

    不少家庭成员未能正确认知该疾病,任其向重度发展,从而造成患者及家庭的重大负担。

    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并对其进行干预?贾龙飞建议说,除了医学手段去早期发现早期筛查外,更应该提高普通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只有了解老年痴呆的表现,在症状开始出现时,才能尽早去医院检查确认。

    炒菜忘了放盐,烧水忘了时间将锅烧干,出门经常忘带钥匙……如果家中老人经常出现这些症状,不能仅仅认为是“老糊涂”,有必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排查。

    9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开展疾病的预防干预服务,从而减缓老年痴呆的发生,提出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即包括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人是有预期寿命的。”谈及早筛查、早干预的意义,贾龙飞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80岁左右,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一般年龄在65岁之后,如果能将发病时间往后推10年,基本就接近于我国整体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认为约等于这个病治愈。

被格式化的人生
爱,永不止息
妈,求您跟我说说话
父亲病后十二年
让失智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长期照护体系亟待建成
无法根治,重在预防
日本是如何照护失智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