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杜绝公务餐浪费不能只靠倡导

作者 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 民生周刊 》(

    公务接待大吃大喝,已经成了主客共同“负担”。据媒体近日报道,公务接待浪费情况仍较为突出,在江苏,一些公务接待仅每个客人的客位菜就多达七八道;在河南某县,公务接待先上凉菜、再上热菜,最后上主食,几十道菜形形色色。餐桌上放着节约标语,实际上却形同虚设。

    一直以来,公款大吃大喝现象都饱受民众诟病,也严重败坏了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近年来,在各项政策措施的约束之下,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有一些地方执行乏力,治理不力,这也成为杜绝餐饮浪费的堵点和难点。

    公务接待“剩宴”难休,首先不排除一些地方“好面子”“讲排场”的因素。很多时候,用餐似乎不摆满一大桌就显示不出地方的盛情,特别是在接待上级领导、招商引资等“有求于人”的语境下,一些基层单位更是把吃喝推到了极致,食不厌精,酒不厌贵,吃掉是给面子,剩下则体现了东道主的热情。

    此外,公务接待浪费不止,根本还在于财政约束存在一定的弹性。看似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标准,现实中并不能完全封堵公务接待的漏洞。很多时候,形同虚设,并不能把浪费挤掉。

    目前,各地均已落实了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公务接待清单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往往很难完全落实到位。比如,接待标准按人头列支似乎是刚性约束,但只要增加人数就可以规避这一规定;餐饮费报销有明确规定,那很多单位就以会议费或其他列支……

    只要类似的“变通”依然存在,公务接待中的浪费、公款吃喝中的奢靡就不会消失。这也提醒有关各方,杜绝公务接待浪费,不能仅仅靠倡导。贴几条标语很轻松,但没有实效。必须细化制度措施,严格公务用餐标准,把接待来客与陪餐人员“实名制”贯彻到底,同时,落实抽查审核制度,严肃问责,以事后监督倒逼节约行为的形成。

    还有,不能把杜绝餐饮浪费孤立起来,就餐饮说餐饮,还要全面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这就要求,既要精准治理公务接待中的浪费现象,也要把其他公务支出纳入治理视野,一体用力,全面治理,形成合力。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体现在相应的体制机制中,要以刚性的全口径预算约束,强力压缩不必要的公务支出,简化和规范各类公务接待活动。类似的话语说了很多年了,也该动动真章了。

    当下,“舌尖上的节约”正成为百姓餐饮消费新风尚,这样的可喜局面来之不易,这也给有关各方一个启发,只要下定决心,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

    当此之时,各级政府更应该主动作为,从治理公务接待等“三公”消费入手,踏实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决杜绝公务接待餐饮浪费,管住“嘴”,给民众一个示范,给社会一个表率。

    不要再用杯盘狼藉的公务“剩宴”刺激社会情绪了。

“摆平”媒体不如“摆平”事儿
杜绝公务餐浪费不能只靠倡导
“小官大狂”不能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