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拐杖村医”石志利

□ 贾伟 《 民生周刊 》(

    一个药箱,一副拐杖,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东瓜地村,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行医40年,出诊随叫随到,而且一直坚持只收药费、不收诊费。

    他叫石志利,年近六旬,年幼时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东瓜地村老老少少的情况他都了然于心。

    5月17日晚9点,石志利从村口的值守点回到家,“疫情防控,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没顾上吃晚饭,他便和记者聊了起来。性格开朗、待人随和、敬业乐业,这是石志利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24小时待命

    东瓜地村建村于明代,相传原是定王府瓜地,因在定府辛庄之东,故称东瓜地。全村1050人,共350户,提起老石的名字,无人不晓。“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石大夫基本都在卫生室坐诊。如果不在,那就是出诊了。”石志利的工作轨迹,村民了如指掌。

    80余平方米的村卫生室窗明几净,诊室里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陈设简单,药房里药品摆放整齐有致。

    从诊室到药房近在咫尺,对于正常人来说走几步即可,石志利却要颇费些力气。因为行动不便,他每次取药时都要用手使劲按在墙上保持平衡。久而久之,白色的墙面露出了灰色水泥。

    诊室的桌子上,一个小药箱引人注目。看上去年代久远,“这是老村医当年留给我的传家宝,是乡村医生责任的传承和接力。”石志利说。

    随时出诊是石志利的日常工作。无论白天黑夜、酷暑严寒,他都是“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40年来,石志利已记不清自己开出了多少副药方、救治过多少位村民。

    一年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石志利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刚准备休息,门外就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村东头王大哥的孩子高烧不退,需要紧急救治。石志利二话不说,披上大衣,背上药箱,拄着拐杖就出门。

    石志利回忆说,孩子烧退了,天也亮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后来,为了方便快速出诊,石志利买了辆三轮摩托。如今,三轮车已更换了5辆。“刹车片刚修好,看来这个老伙计也快光荣退休了。”石志利笑着说。

    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

    “看病仔细又认真,真心实意为人民;要问乡医何处有,众人齐指瓜地村。”邻村的张召,爱人患有慢性病常请石志利治疗,写了一首打油诗以表谢意。

    时至今日,当年上学临行前的情景还时常浮现在石志利脑海中,“你要好好读书,把医学好了,回来为父老乡亲服务。”乡亲们的殷殷嘱托,石志利铭记心间。

    石志利的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3个弟弟妹妹。作为土生土长的东瓜地村人,他对农村“看病难”问题有着切身体会。

    两岁时,一次深夜高烧不退,由于村里没有卫生室,母亲只得背着年幼的石志利步行到十几里外的小诊所就医。由于救治不及时,他患上了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残疾,从此与拐杖形影不离。

    1978年,高中毕业的石志利憧憬着大学生活,但因家庭困难且身患残疾,大学梦断。“感觉自己是个废人。”迷茫之际,村支部书记鼓励他振作起来,并推荐他去房山卫校学医。

    家里凑不齐学费和生活费,乡亲们纷纷伸出援手,共为他凑了35元钱。谈起这段往事,石志利满是感激,“干一天活,也就挣3毛钱。有的乡亲为了让我上学,甚至把家底都翻了出来。”

    自那以后,石志利暗自发誓,学成之后一定回来报恩。

    带着乡亲们的期望,石志利走出村口那条泥土路,踏上求医之路。“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石志利坚信,腿有残疾,还有手和脑。他立志要做一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生,避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重现在别人身上。

    面对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石志利倍加珍惜。“在卫校上学时看过的书,扁担都挑不动。”他说,为了掌握更多医学知识,总是争分夺秒地看书,夜里眼睛睁不开了才去睡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志利以优秀的成绩拿到了从业资格证。背着小药箱,踏着村口的泥土路,石志利回到了东瓜地村。

    “要为乡亲们服务一辈子” 

    返乡后,石志利一直坚守在东瓜地村卫生室。曾有多家城里的大医院向他伸出橄榄枝,劝他离开农村,都被石志利拒绝了,“我哪儿也不去,就在东瓜地,为乡亲们服务一辈子。”

    十里八村的村民都知道东瓜地村有位“看病花钱少、疗效好”的石大夫。小小的卫生室,平均一天要接待30多位病人,多的时候达到四五十人。

    相比邻居家的大瓦房,石志利的房子有些破旧,窗户边上的油漆已经剥落。屋里的陈设也很简单,家里最显眼的就是书橱。书橱中陈列着一排排医学书籍,“这还不够,准备再买一些新书。”在石志利看来,医生要不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2009年12月5日,石志利光荣入党,这更坚定了他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信念。不仅如此,石志利还担任村里的残协专职委员,他告诉记者,要为残疾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新年伊始,石志利主动加入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当好村民健康守门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改善群众生活质量,防治慢性病的发生,已逐渐成为石志利的工作重心。村卫生室为每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免费发放预防慢性病药物,为村民测血糖、血压,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石志利很忙,但时常会思考:“我退休了,谁来接班?”他说,“村里还有这么多老人、小孩要照顾,守护他们的健康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王春英:“拼命书记”的苦与乐
“拐杖村医”石志利
祝雪娇:做区块链技术领航员
王杰清:壮美广西民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