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从抗疫斗争看农村社区建设

□ 龙声 《 民生周刊 》(

    在全国范围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农村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农村社区在抗疫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对提高农村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农村社区建设及治理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精准扶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举措,农村发展进步很快,民生短板正在补齐,大部分农村拆了土坯房,盖起小洋楼,修通水泥路,喝上自来水,电亮网入户,面貌一新。但是,一些农村社区脱贫攻坚、土地权益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基层党的建设等,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这次抗疫斗争看,农村干部作风、基层党建虚化与农村人才紧缺等问题尤为突出。

    第一,基础设施与环境治理存在短板。

    一是基建项目管理混乱。有的地方审核村建项目走过场,或未经协商一致便强拆自建房屋,补偿标准不明确,引发群众不满。

    二是基础设施管护不力。有的乡村道路建设标准低,后期管理难度大,养护投入严重不足,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有的电力设备陈旧落后,维修改造不及时,导致供电不正常,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三是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差。有的没有充分考虑停产搬迁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搞环境治理一刀切。

    第二,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党建工作虚化。有的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三会一课”流于形式,有的利用发展党员结党营私、培植亲信。

    二是后备力量不足。有的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队伍严重老化;有的不重视吸纳优秀青年,外出打工党员管理不到位。

    三是村支书违规违纪。有的在确定扶贫对象、征地补偿等事务中与民争利,优亲厚友;有的勾结恶势力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等。

    第三、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负担重。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223名村干部进行了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村干部工作负担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任务繁重。26.5%和53.4%的受访村干部认为工作“压力很大”和“压力较大”。40.4%表示“双休日通常不能休息”,58.3%认为“基层维稳”是最沉重压力,61.9%认为工作压力主要来自“脱贫攻坚”。

    二是检查频繁。32.3%和11.2%的受访村干部表示对督查、检查、巡视等活动“疲于应对”和“不堪重负”。4.5%和42.6%认为“文山会海”“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10.8%和51.1%认为“工作留痕”“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

    三是考核失度。13.9%和48.4%的受访村干部认为工作考核“压力很大”和“压力较大”,7.2%和39.4%表示“一票否决”项目“太多”和“比较多”。

    四是问责失衡。62.2%的受访村干部认为工作中存在“上级政府动不动就下军令状”的情况,67.4%认为上级政府在安排工作时存在“层层加码”。

    常态防疫检验农村社区治理成色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基层社区责任重,而农村社区干部队伍思想认识、防护知识、卫生习惯、医疗资源、防控物资等方面比城市社区弱很多。

    常态化防疫,农村不能有丝毫松懈、马虎。要继续从思想认识、组织指挥、防控措施、资源保障等方面,堵住薄弱环节,加强防控。

    一是防控宣传引导不到位。防控疫情,有的省市县里高度重视,宣传力度及防控工作比较到位,但一到村镇却动静不大,有偃旗息鼓之势。村民扎堆聊天、吃喝聚会,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在外地上学、打工、经商的返乡人员,不知道有关防疫要求。

    二是管控措施重形式轻实效。有的县要求村民一律实行“三查五问、一登记一报告”,而实际上很多道口仅放置低矮木板,路人可直接跨越穿行。此外,本来发放了通行证,可有人无证照样大摇大摆通过。

    三是仍存违规聚集风险。更有个别村干部带头聚众赌博,在群众中造成很坏影响。

    四是对重点人员排查不力。有的外地返乡人员不在家隔离,照常走亲访友、四处瞎逛,存在传播疫情风险隐患。也有一些村民自武汉返乡以来,不按要求居家隔离,反而“张家出、李家进,到处乱窜”,村支书虽知情却睁只眼闭只眼。还有村民自武汉返回当地后,村干部明知其属于重点排查人员,却未安排其居家隔离。

    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农村社区如何发展,中央有要求,群众期待高,干部挺着急,想法千百条,落实才有效。常态化防疫下,如何推进农村社区发展治理,补齐农村民生各方面短板?

    一是厘清功能定位。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形成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中央政策要求在农村社区落地落实。

    二是加强对农村社区党组织执政的监督。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把农村基层干部的权力关进笼子,放在群众视野内、监督中。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公开、公示制度,把村里的事交给村民办,全村的事村民协商办。

    三是完善基础保障。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活动阵地建设,发挥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等综合功能;建立稳定的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把村干部的待遇绩效,与社区建设及治理质量、村民满意度挂钩并适当提高。

    四是严明主体责任。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建立“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责任体系;突出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党支部,抓好支部负责人和骨干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完成重大任务、难点工作的能力。

    五是增强服务功能。推进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便民工作室覆盖工程,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村干部坐班制;建立健全民意汇集与沟通制度,落实群众公开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走访、接访等制度;健全党员争先机制,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中心户等活动;强化党建与法治有机统一融合,增强依法治理、依法服务能力。

    六是夯实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支撑、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作用;激发、保护农村干部积极性,创造财政支持条件,优化绩效考评机制;找准党建工作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结合点,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

创新健康事业发展理念
在大考中接受司法为民考验
从抗疫斗争看农村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