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创新健康事业发展理念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略重要论述之二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徐水源 《 民生周刊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健康事业的发展,贵在理念先行,然后付诸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健康事业发展理念,推动新时代健康事业的发展。

    转变观念,树立大健康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健康中国,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他特别强调要树立大健康的观念,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是一种整体健康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病即健康”概念,而是赋予了极其深刻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都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既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等身体健康的问题,又有社会适应、环境健康和道德健康等。

    过去,粗放型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土壤变质、水质不安全等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给人民带来了身心健康损害、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健康问题涉及面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学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仅占8%。从政府履行公共健康职能来说,健康就不只是卫生健康部门一家的事,而是涉及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体育、宣传等众多职能部门。宏观经济、交通、农业、教育、住房、就业等部门制定的政策,都会对人民健康产生深刻影响。

    要破解健康治理面临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既不能把健康仅仅理解为看病治病,又不能就卫生抓卫生、就健康抓健康,必须跳出卫生小圈子,在全社会加快树立大健康的理念和意识,加快形成大健康的环境氛围,加快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共管、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大健康管理体制,形成真正的大健康工作格局。

    要着眼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抓住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重点环节,加快健康资源布局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保障全民健康的能力和水平。

    把握根本,树立健康中心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

    过去,以治病为工作中心,使得人们和社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有病治病上,带来了药价高企、用药过度等问题,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社会反映强烈。与此同时,由于忽视疾病预防、降低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的作用,又产生了更多疾病问题。

    有研究表明,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数和成人肥胖症人数逐年增多,医疗费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其中80%用于慢性病的防治,加重了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为此,要加快改变以治病为中心的旧观念,把卫生健康工作中心放到人民健康上来。建立健全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思想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建绿色服务新模式,将工作重点从临床为重点的下游战略转变为健康促进为重点的上游战略,从疾病治疗转移到健康危险因素的防控。

    通过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部门的健康潜能和职能作用,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健康意识,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实现涵盖全体人民的全周期生命健康。

    优先发展,树立健康融入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从国体、政体及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上决定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宗旨、性质和目的,也决定了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必须按照健康优先发展的要求,加快树立健康融入发展理念,整合健康领域相关政策,形成推进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好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问题,有效逐步提升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这就要求各地各级政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和阶段性发展特征,加强统筹协调,打破行政壁垒,实现部门政策协同、工作协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人民健康目标,在各项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融入健康因素,在财政资金投入上向健康倾斜,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形成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政策合力,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

    促进公平,树立共建共享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制度、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涉及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医院和公众等多个主体,需要各个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做到全民共建共享。坚持政府统筹,强化政府履行公共健康服务方面的职能,补齐健康发展短板。

    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健康促进工作,为群众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健康服务;扩大公众参与,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公众参与全民健康路径,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全民行动的共建共享健康发展氛围。

    在健康共建共享的过程中,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获得感;落实好“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要求,优化配置医疗卫生与健康资源,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增强人民群众获得健康服务的公平感;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连续的健康服务,努力实现人人享受健康服务的目标;坚持保障底线原则,国家通过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性安排保障全人群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服务需要,从而维护底线公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让人民群众在健康中国的共建共享中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创新健康事业发展理念
在大考中接受司法为民考验
从抗疫斗争看农村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