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山东黄河滩迁建

搬出穷窝拔“穷根”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黄河滩区,是指黄河堤坝与黄河水之间的滩涂部分,是黄河河道的组成部分,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也是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

    在山东省,黄河滩区范围内居住着60余万人。长期以来,黄河滩区受汛期洪水威胁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山东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块硬骨头。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黄河滩区陆续实施就地就近筑村台迁建、外迁安置、防洪撤离道路建设等工程,取得一定成效,对保障黄河行洪安全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但由于资金不足、土地调整困难等原因,滩区安全建设滞后,外迁人口规模小,已建避水设施标准低、数量少,部分村庄受淹概率较大,缺乏安全保障。

    2017年8月1日,针对黄河滩区居民的迁建问题,山东省发布《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几年过后,山东省将全面完成滩区居民迁建各项任务,基本解决60余万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

    “加班加点往前推进”

    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有滩区群众12万人,脱贫攻坚实施之前,近三分之一是贫困人口。

    3月8日,东明县焦园乡武装部长郑强胜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工地在2月10日开的调度会,到20日基本复工。”“如今,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滩区迁建工程已经全面复工复产,目前正在进行房屋建设,因为疫情略微耽误了时间,我们会加班加点往前推进。”

    在简短的沟通中记者感受到,同时作为村台建设乡级指挥长的郑强胜的坚决信心。

    村台,简单说就是一个村子的地基。东明县在迁建工程中,将多数村庄的新建村台仍然选择在滩区内建设,原因是尊重黄河滩区群众不愿离乡、渴望就近改善生活条件的意愿。

    按照《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东明县滩区新建的25个新村,共涉及4个乡镇、148个自然村、3万余户、近12万人,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其中,仅有一个村子是整村外迁出黄河滩区,其余24个村台均在滩区内建设。

    郑强胜负责的焦园乡的8号村台,是首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村台,占地929.7亩,涉4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1537户。 按照先行先试要求,试点村台建设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固定模式可依,如何科学稳定推进,诸多问题呈现在决策者面前。

    于是,通过大量入村入户的走访与调研,“村庄就近整合,不增加居民的生产半径,将村台建成一艘永不沉没的航母”,被确定为村台新建的根本要求。在过去两年里,东明县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成为村台建设的主旋律。

    多措并举保脱贫

    事实上除了东明县,山东省黄河滩区的迁建工程涉及多个市、县、区。

    如今,已有一些地方的群众搬迁入住,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菏泽市牡丹区郝寨村以前是有名的“水窝子”,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娶媳妇更难。2018年,村子搬迁以后,67岁的陈世伍搬入了160平方米的新家。郝寨村还将土地进行流转,陈世伍除了享受土地流转的收益外,还能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可观。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提出了土地、财政、金融、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一揽子配套政策和措施。

    其中,在土地政策方面,将符合条件的滩区居民迁建村庄全部纳入增减挂钩试点范围,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支持滩区居民迁建安置新社区及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财政政策方面,“资金筹措做‘加法’,政策保障做‘减法’。”省财政厅副巡视员陈东辉曾向媒体介绍,做“加法”,就是多管齐下,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由政府财政安排资金和承担最终偿还责任的债务融资占90%左右。做“减法”,就是出台实施一揽子税费减免政策,减轻滩区迁建工程成本和基层负担。

    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和引导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滩区支持力度,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地方金融组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全面提升滩区金融服务水平。

    解决了村民的安居梦之后,各村委就有了更多精力谋划村子的发展。由于黄河滩区土地肥沃,位于东明县的竹林新村,已经计划结合农业生产优势与时下兴起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竹林新村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

    不仅是竹林新村,整个东明县都在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两大机遇,谋划利用滩区自然禀赋、风土人情等资源,加快实现滩区兴旺富裕的新目标,圆滩区群众世世代代的安居梦和幸福梦。

    而在产业发展政策方面,《规划》还明确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用足用好各类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产业配套、全域旅游、城乡互动、生态农业等方面统筹谋划,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居民迁建、产业培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增强滩区经济发展后劲。

    结合滩区实际,东明县根据24个村台和一个外迁社区布局,超前谋划产业发展,按照“优质、高效、生态、绿色、安全”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大力发展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游结合、林渔结合、菜渔结合、设施果蔬、立体种养、间作套种等农业模式。

    当下,随着滩区迁建工程的有序推进,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社会和谐的黄河滩区已渐行渐近。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目标不动摇
牢记关怀嘱托 攻克最后堡垒
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
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
中石化:扶贫三十载 岳西奔小康
王炳明:助贫困县教育弯道超车
苏陕协作 脱贫攻坚兄弟情
粤桂结对帮扶 马山甩“穷帽”
三峡新村 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