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4+7”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至今,在减轻医保患者药费负担、节约医保基金支出及净化药品市场等领域成效明显。
“4+7落地半年多以来,我的病人绝大多数完成了用药转换。”作为医生,陈兰深切地感受到药品降价给患者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提升,她还发现,很多患者对国产药愈加有信心。
陈兰所说的“4+7”,指的是2018年11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试点地区为4个直辖市和包括厦门在内的7个副省级城市,业内简称为“4+7”。
陈兰是名肾内科医生,从医近20年,她所在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今年3月18日上午,开出了国家“4+7”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的第一张处方。由此,厦门也成为全国11个试点城市中,首个落地药品集采和使用的城市。
“4+7”采购和使用工作正式启动时,厦门市副市长国桂荣曾表示,“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是党中央、国务院缓解百姓看病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厦门率先启动中选药品采购和使用工作,标志着这一国家政策从筹备进入实施的新阶段。厦门市将抓实、抓细落地工作,力争形成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厦门经验。
如今,试点工作落地已逾半年,厦门市医保患者、医疗机构、医生及相关部门等各方情况如何?厦门市医疗保障局医疗服务价格处(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徐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厦门市“4+7”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至今,在减轻医保患者药费负担、节约医保基金支出及净化药品市场等领域成效明显。
药价最高降幅96%
81岁的刘汉臣和77岁的付敏都是厦门市民,老两口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多年,常年吃药。
此前,夫妻二人在降血脂用药上,一直选择阿托伐他汀钙片。该类药品中最知名的产品,要属进口品牌立普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多地一盒剂量为20mg×7片的立普妥大多售价在50元上下。
通过“4+7”集中采购,与立普妥具有相同质量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品牌阿乐最终中选。在“4+7”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销售上述剂量的阿乐售价仅为6.6元。刘汉臣还记得,半年前厦门市中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郭凌燕向他们介绍“4+7”政策,并建议把立普妥调整为阿乐时的情形。
“郭医生说,国家为了减轻老百姓的用药支出负担,由10多个城市一起组织参加了药品团购,把老百姓最常用的一些药品价格降了下来。她征求我们的意见,可否尝试购买与进口药同等药效的国产药,说有些药的价格要便宜很多。”
“便宜这么多?”得知降价幅度后,刘汉臣当场反问郭凌燕。
其实,与刘汉臣一样,许多厦门市民都对此次集中采购的相关药品的降价幅度感到惊讶。
记者在厦门市医保局了解到,2018年12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市开标,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中选。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占88%;原研药3个,占12%。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价平均降幅为52%,最高降幅为96%。
药品降价明显,但是,药品质量是否过关?出于对郭凌燕的信任,刘汉臣和老伴儿决定把降脂药调整成阿乐,“试一试”。
时间过去近半年,“用阿乐后,血脂控制得和以前一样稳定,还省下了一大笔钱。”刘汉臣说,他们将继续使用阿乐,“不出问题的话,估计不会再改回立普妥了。”
厦门市中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主任王志镔告诉记者,在实行“4+7”药采以前,该中心售出的通用名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的降脂药,几乎100%是进口的立普妥。如今,国产药品阿乐占据了80%以上的销售量。
从厦门全市来看,“4+7”药采成果更为可观。
厦门市医保中心药品采购配送结算科科长郭达群介绍,截至今年9月15日,厦门市试点医疗机构积极采购使用25个中选药品,共计开出中选药品处方130余万张,与2018年同期相比,医疗机构节省采购资金1.23亿元,采购金额同比下降62.37%,参保人医保刷卡使用相关药品费用减少7647.30万元,人均费用下降60.25%。
“‘4+7’的成效越来越被认可。”郭达群说。
再树国药信心
厦门市“4+7”中选药品采购及使用情况超出预期,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作为“4+7”药采工作的先行者,厦门上世纪就被国家列为全国第二批医改试点城市。
厦门自1997年开始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探索,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全民医保体系。
目前,厦门实现医疗费即时结算、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建立健康账户、建设智慧医保信息管理平台、打造信息化智能监管体系等做法依然走在全国前列。
中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谢小平告诉记者,该中心辖区的就诊患者,99%是医保患者。
而目前,厦门市城镇职工医保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85%。
以降脂药立普妥和阿乐为例,医保患者购买一盒同等剂量药品,阿乐不用自付,但立普妥也只需自付4元多,这些钱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并不会特别在意。
“差几元钱嘛,莫不如买进口药。”谢小平说,此外,一些患者还存在用药时盲目攀比、不愿意接受国产药的心理,“有些人就是认为进口药好,国产药不好。”
厦门当地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不少患者调整药品初期,出现不舒服状况,“有的确实存在不适反应,但更多的患者更换国产药后是心理作祟,说到底就是对国产药不信任。”
因此,真正让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顺利落地的最重要一环,就集中在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上,医生需正确引导病人安全实现用药转换。
“‘4+7’是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政府会充分考虑风险和百姓的顾虑,所以,我们执行层面无需担心,要相信这一决策,同时要对国产药品有信心。”陈兰说。
她坦言:“一开始我们对中选药品也不熟悉,对它的药效和反应也不清楚,让病人换药,我们也有压力,万一有明显不适应性,对医院、医生、病人都不好。”
但是,随着厦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主动作为,通过医师政策宣讲、实施使用中选药品可免费体检、医生上门随访、召开医患座谈会以及让患者引导患者等多种举措,促进中选药品使用,目前厦门市“4+7”中选药的换药比已超过60%的比例要求。
多维度监管
“厦门的‘4+7’试点工作,切实减轻了患者药品费用负担,尤其是慢性病和重病患者获得感强烈,超过九成患者赞成试点政策。同时,明显节约了医保基金的支出,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率,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郭达群说。
郭达群告诉记者,与其他试点城市相比,厦门市“4+7”试点工作的特色之一就是打造全流程监管平台,将所有中选药品的采购、使用、库存和结算在统一平台上进行监督管理,让市民用得放心。
在厦门市率先打造的全流程监管平台上,记者看到,系统可实现对包括中选药品采购流向、中选与非中选药品采购使用情况、中选药品品间替代监测等多维度监管。
通过厦门市医保局等部门与配送企业药品货款直接结算,可以降低药品流通成本,确保药品供应不断,让市民在用药上更加省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就在受访市民对厦门“4+7”试点工作纷纷点赞的同时,也有医生谈到一些隐忧,“每年都会进行集中采购,这就意味着有的药品可能会因为价格原因被调出。这样,医生就要重新向病人推荐新的中选药。如果经常换药,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一种用药不稳定、不严肃的感觉。”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上述顾虑会随着公众对国产药信心的加强而消弭,“说到底,国家组织集中采购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老百姓用药贵难题,而在保证了同等品质、药效和供应的前提下,价低者入选,无可厚非。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不买最便宜的呢?”
今年9月,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意见,随着20多个省、区进行药品联合招标采购,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范围由“4+7”扩大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