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陈学敏:造福百姓是最大的满足

□ 《民生周刊》记者 宋盈莹 《 民生周刊 》(

    一袭白衣,笑容爽朗,这是陈学敏给《民生周刊》记者的第一印象。查房时,他脸上挂着亲和的笑容,耐心地回答患者的问题,会顺手帮病人掖一下被角,不忘安慰几句。

    陈学敏是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他带领的胰腺诊疗组开展的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胰腺空肠吻合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单孔腹腔镜下肝脏左外叶切除术等手术,几乎都是常州首例,全省领先。

    作为一名医者,回首自己16年从医道路,陈学敏所取得的成绩绝非偶然,这源于他的勤奋、执着和机遇。

    摸着石头过河

    在十几年前,腹腔镜手术由于设备限制等原因并不像今天这样被广为接受。在前辈的引导下,陈学敏开始接触腹腔镜手术,进入新成立的腔镜诊疗中心。

    当时,院内在这一领域没有成熟的技术“传帮带”,陈学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自学提升。

    为了找到方向,2008年9月,他前往孙跃明主办的江苏省腹腔镜培训基地学习。此外,观摩国外的手术录像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他经常一个录像反复看百遍,自费购买录像设备,录下自己的手术过程,反复对比和总结。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他提高了自身技术,用真实的术后效果造福患者。

    陈学敏说:“一路走来,不能说谁是我的老师,因为我有太多的老师,苗毅教授、孙跃明教授、牟一平教授、秦仁义教授等,包括这些录像都是我的老师。”

    外科医生情结

    对于腔镜外科医生来说,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医学领域的一座珠峰,由于技术难度高、操作困难而被视为普外科的微创禁区。能顺利完成这一手术,也成为医院及个人腹腔镜技术成熟的标志。

    “外科医生就像修鞋匠、庖丁,都有自己的情结,那就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普通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青年医生将能够完成这一手术作为技术成熟标志,我想我一定要完成腹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009年,陈学敏邀请孙跃明做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个小时的手术时间让他意识到了手术的艰难。

    他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把这一目标放在心头,继续积累,不断学习。

    为了练习手眼配合,他把女红当成业余爱好。而且,每天早上6点,他一边双手持刀剁肉馅,一边看腔镜手术录像。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加上永不放弃的决心,2015年9月,陈学敏在常州地区首次开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台历时6个小时的手术,在常州普外科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也因此获得2016年首届江苏省腹腔镜外科手术视频大赛一等奖。

    一切为了患者

    “感谢你们,不用切除那么多的器官就治好了我爱人的病。”患者毛女士的丈夫双眼含泪地表达着感激之情。

    毛女士来自宜兴,平时总感觉上腹部、背部隐隐作痛,但一直没太注意。2018年底,她因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做手术。住院期间,医生从CT结果意外发现毛女士患有胰管多发结石,还伴有胰管扩张。

    于是,毛女士开始了颇为周折的求医之路。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去除病灶,毛女士一家都很犹豫,因为手术要切除胰腺相关病变部位,还要切除远端胃、十二指肠、胆囊、胆总管和一部分空肠,对正常生理功能会有一定影响。

    毛女士对这样“大”的手术心生畏惧,又难以忍受疼痛的折磨。

    最后,毛女士辗转找到陈学敏。“手术可以不做那么大(切除较多器官),考虑选择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方案。”结合病情,他跟患者沟通,定下了“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这一手术方案,可减少手术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腹腔镜下开展还可减少手术创伤。

    据了解,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就像在刀尖上跳舞。近10年,胰腺微创外科发展迅速,但对于微创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国内仅有数家医院有过报道。

    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但一切为了患者,陈学敏组织团队多次商讨手术方案,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今年2月10日,团队历经4个多小时的努力,顺利闯过手术禁区。

    术后,毛女士恢复良好,未出现胰瘘等并发症,术后9天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的信任不可辜负

    陈学敏处理与患者的关系,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核心,就是信任。

    他把多年来每一次手术录像分类整理,展示给面对手术方案犹豫不决的患者;他业余研读心理学书籍,琢磨与患者交流的话术;他给患者制定精准化、规范化、系统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关注患者手术的最终受益;他精益求精于自己的技术水平,建立好自己的团队……

    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在陈学敏看来,一名医生的担当,不仅需要对患者的责任心,还需要承担风险的勇气;不仅需要工作上精益求精的努力,还需要坚持信念的毅力;不仅需要对病情见微知著的智慧,还需要通达事情、人情的睿智。

    这一切并不能轻易达到,陈学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永不停息地追求。他说:“花一辈子时间,做一件事情,能够造福一方百姓就已经很满足了。”

陈学敏:造福百姓是最大的满足
王雷:让藏区美变藏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