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山区孩子打开另一扇窗

孙丽静 《 民生周刊 》(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我深知这意味着志愿、奉献、责任、使命、爱心、无悔……

    2018年8月至今,我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小河九年制学校,用自己青春的光与热,支持、奉献山区教育,去守护更多祖国的花朵。

    落地生根

    我曾无数次想象过支教地的生活条件,但是初来乍到,铺天盖地的虫子,水电的不便,长满了蜘蛛网的宿舍……这些无一不是对我们的挑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大学生,刚一来到农村,一切必然很陌生,虽然条件的艰苦让我不适应,但我还是决定留下来。

    直到几天后,我见到了学生们,孩子们略带羞涩的纯真面孔,微微的鞠躬,稚嫩的问候,那一句句“老师好”,让我更加坚定:我会坚持下去,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而正是这些孩子,让我很快地适应并且融入到了山里的生活。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从一个学生成为一名老师,身份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更多责任和担当。

    我所带的三门科目中,有文科有理科,有小学有初中,这样的情况在一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的九年制学校里非常普遍。学生基础的薄弱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使得山区的基础教育困难重重。

    面对山区学生基础薄弱、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况,我尝试了各种办法:在教学目标上,不论学习进步的大与小,我经常设置奖励措施鼓励进步的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形式上,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音乐等方式使数学乐趣化以及形象化,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数学素养与能力。结果是,从第一次摸底考试的平均分30多分,最高分70分,到后期的平均分80分,最高分100分。

    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设置互动课堂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比如,有学生主动告诉我“政治课其实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无聊”,而从前上课睡觉的、走神的、说话的学生都开始有所转变,他们找到了自己在课堂中的价值所在。

    枝繁叶茂

    山区孩子们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甚至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都有所欠缺,缺乏系统性的培养方案,是偏远山区教育的又一大问题。我深感作为支教老师,不仅要为学生们教授书本知识,更多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能为社会贡献正能量的人,给他们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并且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展示窗外五彩斑斓的世界。

    9月18日那天,我深深震惊于学生对九一八事件、对国耻日的不知情,我为学生们普及了相关历史知识,将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到课堂中。如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带领学生一起课前默哀3分钟,为学生播放相关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电影《南京1937》等。在一次次的观后感发言中,我感受到了这些努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最初的“那我们也要去打日本”,到“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祖国保驾护航”,再到后来的“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铭记国耻,去创造与改变未来”。

    我感到很欣慰,思想的成熟与境界的提高对于正处在“三观”建立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我为学生开展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他们普及一些必要的青春期相关常识,弥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缺失,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及保护自己,学生也从最初的困惑、害羞、耻于提及变得更加的外向与阳光,以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去拥抱青春。

    枝叶关情

    山区多数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好,其中还有一些更加困难的单亲儿童或留守儿童。我知道,凭一己之力并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但我还是想用点滴爱心给这些困难的孩子带去一份温暖。

    一枝一叶总关情。有这样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她天真可爱,有着超出年龄的懂事,我叫她“小棉袄”。“小棉袄”从小缺少母亲的照顾,平时跟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由于奶奶整日在食堂帮忙,并没有多少时间去管她。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她家家访,寒冬里,风吹得刺骨,不到5平方米的房子里只有一张拼凑起来的床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房间里烧着柴火取暖,灰烟笼罩着让人难以睁眼与呼吸,而“小棉袄”和她的奶奶却早已习惯于此,开心地拥抱我,热情地为我倒水盛饭,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让我既感动又心酸。从此以后,我开始单独对她进行课后辅导,把我宿舍的桌子腾出来给她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照顾她一直到她奶奶下班后再送她回家。冬天大山里非常的冷,我就把自己的衣服以及生活物品捐出来给学生和村民,自费给学生购买护手霜润唇膏,同时,积极发动身边人以及社会力量为学生募捐书本、文具、衣物等等,让更多的学生冬天不再寒冷。

    有人也许会问,支教这一年,我们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爱、希望与传承。一年的相处,我们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与亲人;我们不仅仅教会了他们知识,同时带给了他们一份渴望,而希望的种子,也许在未来就会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时候,这份希望就会像接力棒一样一棒一棒传下去,而这,也正是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

于川:让孩子真正爱上艺术
为山区孩子打开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