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育儿焦虑:从出生开始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伴随孩子的出生、成长、入学,家长们迎来一轮接一轮的养育焦虑。

    怀孕期,担心宝宝是否健康;上了幼儿园,老师虐童的新闻让人担忧;读小学,辅导班要不要报?

    伴随孩子的出生、成长、入学,家长们迎来一轮接一轮的养育焦虑。

    一方面,受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升学压力大、竞争激烈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每个家庭养育的孩子越来越少,在育儿过程中,家长容易过度敏感、过度控制、过度保护。

    如何解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已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哪些因素在影响孩子的教育?父母带娃和隔代抚养有何区别?如何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民生周刊》寻找了3个家庭,与家长们聊聊他们的育儿故事,探寻家长们的育儿心态。

    “搞不清起跑线在哪里”

    宝宝是否健康?选择哪家医院建立孕期档案?是顺产还是剖腹产?

    确认自己怀孕后,于娟欣喜之余却感到从未有过的焦虑感。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孩子出生后谁来带?如果自己带,就没办法工作,家庭生活压力就会加大。如果把孩子送回老家,让老人帮忙带,又担心老人过度溺爱孩子。况且,自己心智还不够成熟,完全不知道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更让于娟焦虑的是:她和爱人虽然工作、生活在北京,却没有北京户口,没有学区房,接下来会面临孩子教育方面的一连串难题。每当看到因为户口问题导致孩子无法就近入学的新闻时,她都会莫名生出一种强大的压力感。

    谈及育儿,很多家长都铭记一种说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这句话,于娟感到些许无奈和沮丧。因为居住证和医院不在同一区域,她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法建立孕期档案。“很难做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我根本就搞不清起跑线在哪里。”

    只有回想起自己在农村的成长经历时,于娟内心的压力才会小一些。她记得,那时,全家住着泥土筑成的房屋,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她要穿哥哥姐姐剩下的衣服,零花钱则根本不敢想……

    除了物质匮乏,于娟所受的学校教育甚至是“劣质的”。“小学老师是初中学历,初中老师是高中学历。”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她说,“父母给我灌输的理念是,外界环境只是一方面,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等孩子出生后,要让他(她)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报兴趣班培养才华,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关于孩子,于娟曾经做过种种设想。

    社会竞争激烈,父母普遍对子女期望过高。“作为父母,都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健康成长,接受良好的教育。”于娟说,理性地说,还是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应让孩子背负太大成长压力。

    向隔代抚养说不

    老大要出去玩,老二年幼怕冷;老大吵着要吃饭,老二需要吃辅食;老大放学回来,老二睡觉还没醒……独自带着两个娃,马春园每天都要努力将时间尽量合理安排。

    谈及自己每天的生活节奏,她笑称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带娃、买菜、做饭、刷锅、洗衣服、擦地……

    最让马春园感觉崩溃的是赶上孩子生病。“老二体质比较弱,每次住院我几乎是一周无法睡觉。幸好有老公和姐姐帮助,不然老大都不知道怎么办。”

    2015年,她一边带娃,一边还要在家办公。老大10个月时,需要吃辅食、学走路,需要专人带看。当时她面试过3个保姆,但都不符合自己的要求。

    于是,做事喜欢亲力亲为的马春园选择辞职在家,“相夫教子”。全职带娃之前,她从事了8年软件销售工作,从一线销售做到渠道行业经理。

    对于孩子的教育,马春园说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关系。她小时候一直捡姐姐的旧衣服穿,现在对于自己的孩子,她觉得衣服干净整洁即可,不需要所谓的名牌。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马春园注重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例如,通过听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还保护视力。她自己不玩电脑游戏,很少看电视,言传之外,更注重身教。

    在马春园看来,自己带出来的孩子和隔代抚养长大的孩子有着很大不同。

    她觉得,年轻人体力好,可以让孩子体验更多的户外活动,参观科技馆、动物园,学游泳、滑雪等,从而让孩子眼界更开阔。和老人容易溺爱孩子不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普遍更懂事、不胡闹,不乱要东西。

    对于前段时间爆出的幼儿园虐待儿童的新闻,马春园表示一点都不担心。

    “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能够清楚地描述在学校经历了什么事情,参加了什么活动,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样。通过孩子有意识无意识的描述,我会了解他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分分钟都在焦虑”

    “让孩子读一所名校,将来就业才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高考是最简单且高效的人才选拔方式,我并不排斥应试教育。”王茉莉说。

    虽然自己的孩子才6岁,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但王茉莉一年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10万元左右。

    在王茉莉看来,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和学校,名校、名师是孩子成功受教育的关键,没有这个基础其他都是空谈。

    从读幼儿园中班开始,王茉莉就为孩子报了几个辅导班。不过,当时主要是学习美术、乐高积木、篮球、跆拳道等,以开发智力、娱乐为主。

    读幼儿园大班后,班里29个孩子一半以上都报了英语学习班。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升小学时比别人差,王茉莉又为孩子增报了两个培训班:线上外教一对一和线下中文老师教语法。

    仅新增的两项,一年费用就6万多元。

    在王茉莉看来,衡量学习的终极标准是就业。“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控力,在高压状态下能够自我调整、自我适应。现在的减负跑偏了,不能是为了给孩子找快乐就不让其学习,应该是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关于培训班,王茉莉坦言,主要还是受周围环境影响,自己不这么做就意味着孩子会“落后”。

    课外班的培训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将近一年的学习,孩子英语能力确实提升很大。上周考试考了班级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位读二年级的小学生。”她说。

    通过观察周边,王茉莉发现,很多优秀者都是从祖辈开始接受好的教育,就读好的学校。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接触的人、事、物层级较高,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浸润,走向社会就不会差。

    谈及自己的育儿生活,王茉莉感到“分分钟都在焦虑”。

    “都说医疗、教育是稀缺资源,但二者之间有着很大区别。”她说,虽说地域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但只要付出时间成本和有限的费用还是可以找到好的医生,而教育不仅是钱和时间的问题,是你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

    (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跨越焦虑 成为更好家长
育儿焦虑:从出生开始
游戏、早恋、叛逆 ,家长的烦恼
父亲的角色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谁来支持家庭教育?
优秀的父母要有农民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