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支持非遗,发展特色致富产业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 民生周刊 》(

    “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的重要土壤,通过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形成特色产业,对农村产业进行有效补充,从而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今年两会上,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这样说。

    杨昌芹今年带来的关于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议案引起热议,在她看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可为。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杨昌芹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赤水的竹编工艺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几百年历史,被誉为西部民间工艺的奇葩。一根普通的慈竹在竹编艺人的巧手之下,可以制作成各种竹编工艺品,不仅极富美感,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赤水市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脱贫摘帽县级市的过程中,赤水竹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年,赤水市通过竹编工艺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超过了1000人。这些学员大多是当地的留守妇女或贫困户,通过竹编技艺,让他们掌握了一项谋生的技能,实现了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杨昌芹说。

    在几年前,当地人的生活与现在不能比。杨昌芹说:“以前他们几乎没有稳定的收入,如今把原材料带到家里,时间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不用外出打工了,坐在家里就能挣钱了。” 她本人就解决了当地四五十人的就业问题,他们每人每个月平均能在杨昌芹手里领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这样一家人就能脱贫了。

    据了解,今年的两会上,贵州代表团中有5名代表是非遗传承人。杨昌芹告诉记者,这5位代表都是通过“非遗”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在她看来,这也充分证明,如果非遗手艺能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之所以提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这样的议案,也是她履职以来,经过仔细调研的结果。

    在机制建立方面,杨昌芹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全国各地,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非遗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和开发,真正深入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乡村兴旺,发挥非遗在助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杨昌芹建议,有关部门应出台有关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计划,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定向培养、专题培训、职业教育、专家支援等形式,培养输出更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非遗复合型人才。

    在资金支持方面,杨昌芹建议,财政部要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工作给予政策资金重点支持,通过中央、省(市)划拨专项资金、地方配套匹配资金、鼓励社会捐资等方式,成立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基金,大力支持和鼓励西部地区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努力缩小中西部差距。

    发展是最好的传承

    “全国的非遗文化、特色文化很多,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但是没有落实到基层,没有细化和打通最后一公里。”杨昌芹说,每个地方的非遗就是每个地方的特色,如果没有这些非遗,乡村振兴就会千篇一律。

    在杨昌芹看来,乡村振兴应该是有别于以前的农村,又有别于现在的城市。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离不开文化的支撑。非遗产业,一是使得文化得以传承;二是促进当地贫困户就业、增收、致富;三是对当地的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事实上,在非遗人才的培养问题上,杨昌芹有些担忧,她着重提到,国家在大学阶段对非遗人才培养有一定门槛,不是随便某个人可以去学习。而为什么有些非遗后继无人或无法传承?归根结底是缺少复合型人才。非遗的产品也要有市场买单。

    杨昌芹认为,可以针对不同等级的非遗产品在设计和营销方面,制作出符合现代人生活和审美的东西,符合消费市场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还要把产品卖出去。而就目前来讲这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培养,“培养人才的机制不能只停留在顶端,那样很多人触及不到。”

    谈及非遗产品怎样适应现代人不同层次的需求,杨昌芹坦言,设计和理念要和现代人的审美相结合,文化可以引领市场,市场也可以很好地滋养文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杨昌芹表示,非遗产品应该是有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这是未来的一块大市场;还有就是私人定制,针对相对高端的人群,精准营销;此外,非遗陈品也要做体验式消费,可以让受众体验非遗文化,比如一些非遗产品可以做成材料包,让受众去体验,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对于太现代化或批量生产会不会失去“传统”的问题,杨昌芹表示,非遗的手艺不管怎么开发,本身都是不变的。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这是在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要求而变化的,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

    谈及目前最大的发展瓶颈,资金是绕不开的话题,“越是到基层的财政资金越是薄弱,这也是我们调研出来的结果。可以成立一个非遗的发展资金。此外,关于基金的建设。希望国家、省、市都可以给非遗产业一些资金方面的扶持。”杨昌芹说。

美丽乡村 文明生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年考
久久为功,建设浙江美丽乡村
把厕所革命好事办好
农村厕改须防止二次污染
尽快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
构建保护农村水环境治理体系
让农民过上更体面尊严的生活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努力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