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激励大学生全员参加志愿服务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 民生周刊 》(

    阳春三月,也是学雷锋月,很多地方组织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志愿服务是一种引导学生眼睛向下、融入社会、关注现状尤其是弱势群体生存状态,从而引发对周边事物的关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全国政协委员、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表示。

    目前,我国有3700万大学生,大学生的品质关乎国家未来,盛颂恩认为,大学生要全员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在社会中历练,促进品德的培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足

    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这是大学生的3个培养目标。在盛颂恩看来,现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力提倡,也借助一些校企合作,发展得很好。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些不足,这方面讲得多,但没有载体。

    “现在的孩子普遍眼睛朝上,只盯着自己的未来。”盛颂恩指出,这是当前教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都不自觉地体现精英导向,对社会负责的引导显得比较苍白。

    他认为,人在一个封闭环境里,只看得到自己,容易变得自我中心主义,但放到社会大环境中,接触那些弱势群体,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会受到感染,激发为国为民的情怀。

    社会志愿服务是考虑别人的利益,还有团队意识,引导人眼睛朝下,懂得相互帮助,更有社会责任感。

    他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志愿服务工作归口部门多,整体协同性不够好。注册平台杂,信息发布管理平台不统一,各自为政,互通共享不足。缺少集政策、资源、信息、业务指导、管理和权益保障功能为一身的集约管理部门,也没有一个全国志愿服务数据共享平台。

    “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引导不够。”盛颂恩指出,在社会志愿服务方面,媒体宣传不够,政策不够有力,加上认识不到位,信息不对称,大学生经济条件差异,校地对接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在覆盖面、持续性等方面还有很大局限性,不少活动流于形式。

    实际上,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需求旺盛,但供给较缺乏,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拓展。

    另外,志愿者权益保障不到位,缺少相对具体的专门保障志愿者权益的法律法规。目前,组织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繁多,良莠不齐,缺少权益保障的风险让学生、学校和家长心存疑虑。“让大学生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至少要做到,让家长放心。”盛颂恩说。

    系统推动

    盛颂恩一直在积极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他所在的嘉兴学院2005年组建了“益满湘西”志愿团队,每年到湘西贫困地区小学进行支教。

    “很多学生从那时候开始做公益,一直到毕业后还在坚持。”盛颂恩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他希望大学生能全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希望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能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

    他建议,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国家协调组织和机制,建立由政府、专业化社会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多方整体协同推进体系。

    具体而言,要加强政府主导,整合社会志愿服务机构力量,加大对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统筹构建志愿服务信息数据平台,完善招募、培训、评价和保障机制,通过社会合作或政府购买等方式提供更多专业化培训。探索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向已具有一定志愿服务时数和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开放。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服务机构、社会服务项目紧密结合,突破志愿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岗位不匹配等瓶颈。

    盛颂恩提出,教育部应在高校系统内全面实施大学生全员参与志愿服务制度。“高校可以将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情况纳入学生表彰、奖励、资助、信用积分、推优免试等日常管理,激发志愿者内驱力,引导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要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权益保障机制。比如,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各方行为,明确大学生志愿者的权益及其保障;鉴于大学生志愿者年纪轻、经验少等特点,出台相关免责条款;建立完善大学生志愿者人身保险制度,解除大学生及其家庭对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的后顾之忧。

    要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国家指定性全国志愿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设置大学生志愿服务专栏,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共管,设计好志愿服务项目分层、分类、分级供需信息发布和对接机制,精准实现服务愿望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在这方面,必要时可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盛颂恩说。

    此外,盛颂恩希望,加强政府、媒体对社会志愿活动宣传引导,推进基层政府集中统筹本区域志愿服务工作,加大与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协同指导和项目支撑。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办法,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体质量。

以最“硬核”举措支持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春天来了
挖掉“三座山” 民企大发
民营经济好,中国经济才会好
始终把民营企业当作自己人
营商环境改善需要“云”助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撑保障
让金融更好为民企“撑腰”
激励企业插上“科技翅膀”
民企呼唤优良政策市场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