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颈椎怎样远离“脊脊”可危?

治病救人固然是医生的天职,但是如何能在这个过程中更大程度减小病人的痛苦,做到共情,才是最值得每一位医生深思的问题。

倪燕山 《 民生周刊 》(

    40年前,颈椎病的平均高发年龄为55岁,患上颈椎病意味着一个人已步入了中老年的行列。

    但今天,颈椎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已经下降到了39岁,并且30岁以下的患者逐年增加。工作中长时间伏案,闲暇之余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产品又来“绑架”,我们的颈椎不堪重负。颈椎病,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以怎样的手法治疗?

    我国脊柱神经外科的先行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专家菅凤增教授曾说,在人体中,如果将脊柱比作房子的话,那它并不是一栋空“楼”,它的“居民”正是脊髓和神经。脊柱出现病变时,就好像房子快要塌了,这个时候该去抢修房子吗?当然不是。第一时间保证居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人”保住了,再修“房子”也不晚。脊柱神经外科正是把保护脊髓、神经放在第一位。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吴浩主任接诊的众多病人中,有一位特殊的患者。老先生来自新疆石河子,八十高龄,精神矍铄。在接诊过程中,老先生还没等医生助手询问病史,便直接自己给了诊断,“我是颈椎病,脊髓型的!”

    原来他自己就是外科主任,给别人做了一辈子手术。老先生说:“像我这种后纵韧带骨化这么严重的,手术风险大,大多数医院的医生都建议从后面做。”拿了一辈子手术刀的他很清楚后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固定以后脖子的活动极为受限。得知吴主任可以在显微镜下通过前路做手术,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老先生二话不说直接来了。

    这台手术比预想的要难,时间也长了很多,好在过程顺利,结果也理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治疗脊柱疾病的优势不仅在于显微外科的技术,更在于脊柱神经外科医生对脊髓神经的解剖和生理的深入理解,这使得医生在处理脊髓及神经减压时得心应手。

    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脊髓压迫和脊髓型颈椎病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不仅疗效显著,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颈椎前路术式对主刀医生技巧要求极高,必须训练有素,熟练操作。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不但培养自己的医生,也为全国各地想要学习显微操作的医生们提供优质的培训。

    吴浩主任认为,治病救人固然是医生的天职,但是如何能在这个过程中更大程度减小病人的痛苦,做到共情,才是最值得每一位医生深思的问题。

进食障碍亟待被重视
精准诊疗,让肺癌不再可怕
“消费型”医保新尝试
优爱相伴援助项目启动
颈椎怎样远离“脊脊”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