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朱永新:给教育改革更多空间

“只要给我们空间,我相信我们在教育上一定能走在世界前沿。”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 民生周刊 》(

    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多年来,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一直关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教育制度的创新鼓与呼。

    1月12日,在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论坛暨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典礼上,朱永新表示,“只要给我们空间,我相信我们在教育上一定能走在世界前沿。”

    他提出,教育必须推进“放管服”改革,也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继续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宽松的条件。

    放手,给你想象不到的精彩

    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里有个探月学院,是一个高中段创新教育项目,从知识、能力、态度、素养等方面培养一个独立的人。

    创始人王熙乔今年22岁,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放弃了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录取机会,办了这个创新学校。

    探月学院吸引了朱永新的注意,在王熙乔的办公室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人类文明的延续是教育和灾难的比赛。

    “这帮年轻人有很强的使命感,他们的梦想是要培养内心成熟的个体和积极行动的公民,他们做了很多课程设计,给了我们很大感动。”朱永新说。

    但他清楚地知道,这个学校是“非法”的,没有任何许可,估计也很难拿到许可。“学校提供了一栋房子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可是我们给这样的梦想多少空间呢?多少机会呢?我们能给更多的人在中国大地上做这样的探索吗?”

    2000年,朱永新启动了新教育实验,18年来一步步往前走,得到了国家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现有地市级实验区13个、县级实验区124个、实验学校4158所,共有490多万师生参与新教育实验。

    在朱永新看来,这远远不够。事实上,课程变革在学校推广很难,他们研发了生命教育课程,但国家课程时间都已填满,根本没有空间。

    “能不能给大家更多时间、空间和权力?中国人的创造性和勤奋在全世界是领先的,只要给我们空间,相信我们在教育上一定能走在世界前沿。”

    他认为,教育改革要能“放”。首先要放心。不要以为大家都想在教育上捞一笔,去赚钱,不要想着大家都是歪门邪道。要相信人性的善,相信中国有一群精锐的教师。学校、老师有大量感人的故事,要放心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实践,不要刚露出端倪各种规定就出来了。

    其次,要放手。教育有教育的规律,不要规定太多,要放手让大家去做。

    “对教师放手,他就在教室里做出你想象不到的精彩。对校长放手,他在校园里就能做出你想象不到的精彩。”朱永新说。

    最后,要放权,只有放权才能让大家放手。

    朱永新觉得,教育还面临再一次思想解放,让他担心的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要么一窝蜂,要么一刀切。因此,怎样真正发挥教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个很大的课题。

    不是教育的事,不要让学校做

    最近,教育部《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让很多在线教育平台陷入困境。

    根据这个禁令,未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这意味着,一些教育类的APP平台要一个个到全国所有教育局审批。

    “这样互联网教育怎么能发展起来呢?中国这几年进入互联网的APP很多,尽管不少人是想捞金,但是不能把所有人贴上捞金的标签。”朱永新说。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不断地评价、填表,这是很多校长的状态。连教师也经常被拉去填各种各样的表格。

    “这样,校长有时间沉浸教改吗?教师的休息权能得到保障吗?”朱永新指出。

    文山会海还是没有改变,在朱永新看来,教育管理不应该这样。真正好的教育管理,应该是管方向、管体系、管边界。

    比如,管理部门只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大方向,比如未来的中国公民具备什么样的品格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至于开什么课程,交给学校和老师。

    另外,管理得有边界,教育要做教育的事情,不是教育的事不要让教师去做,也不要让学校去做。

    让办教育的人不想离场

    近年来,民办教育机构、投资人出现很多忧虑,选择营利还是非营利非常纠结。不能营利、不允许上市,很多新规定让他们不知道如何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朱永新觉得,这对民办教育是适用的,因为民办教育也是民办企业的一部分。

    “我们能不能召集投资民办教育的人开个座谈会?给他们吃个定心丸?你可以引导他做公益,关键是引导。尽管很多民办教育在起步阶段可能走过一些弯路,但关键是给他空间,给他引导,让他更好地发展。”

    怎么为教育的发展做服务?朱永新表示,第一是暖人心,第二是聚人才,第三是促成长。

    具体来说,要让办教育的人感到温暖,感到政府和百姓需要自己,让办教育的人有信心,让办教育的人有继续办教育的愿望,不想离场。

    “现在很多办民办教育的人想离场,这不是好事情。中国民办教育资本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当更多民间资本、民间智慧、精英人才进入教育,中国教育才有希望。”

朱永新:给教育改革更多空间
消费升级 零食业迈入4.0版
打赢净土保卫战任重道远
养老院审批降门槛
临泉:美丽乡村不堆“盆景”
敦化:冷资源也能“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