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 民生周刊 》(

    “整个鄂伦春族在全国仅有8000多人。”提到鄂伦春族,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强调了这一数字。

    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和北半球渔猎民族的活化石。

    早年,鄂伦春族居无定所,以游猎为生,形成了迥异于兄弟民族的独特文化。1953年,鄂伦春族下山定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一些传统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渐渐处于消失边缘,亟待抢救与保护。

    鄂伦春族下山定居至今已65年,整个民族的生产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平均寿命也由定居前的39岁提高到现在的60岁左右。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一些传统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渐渐处于消失边缘。

    以鄂伦春族语言为例,张慧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鄂伦春族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现在会讲鄂伦春族语言的多数为老人,但老人越来越少,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年轻人很难传承,民族语言面临失传危险。

    鄂伦春人最为传统的狩猎文化也濒临消失。新生鄂伦春族乡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传统狩猎习俗的鄂伦春部落,按照公安部《关于解决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猎民狩猎子弹指标的复函》中指出的“考虑到当地猎民的实际困难,目前可以集体保留部分口径枪,逐步淘汰”的要求,猎民去世后枪支将被收缴,子女不能继承猎枪。目前,全乡只有12人可以在冬季狩猎期领到猎枪,普遍年龄在55岁左右。

    据了解,黑龙江的鄂伦春族人口占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而新生鄂伦春族乡拥有鄂伦春族人原始的自然生态生存环境,同时承担古伦木沓节、狍皮手工技艺、口弦琴、桦皮镶嵌画等国家和省市区13项非遗传承保护项目,成功承办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群众下山定居60周年和黑龙江省首届古伦木沓节等活动。

    近年来,新生鄂伦春族乡已成为黑龙江鄂伦春族群众举办节庆活动和对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张慧建议在新生乡设立国家级鄂伦春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辐射带动鄂伦春族文化传承保护体系发展。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的区域探索整体性保护。张慧说:“文化生态保护区将以保护鄂伦春族萨满文化和狩猎文化为核心,集传承、科研、教学、展示于一体,培养鄂伦春族语言、文艺等方面的人才,促进民俗文化传承发展。”

加大人口大省教育投入
厚植“国风秦韵”文化基因
把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中心
让绿美雅安收获生态金山
打好“六区一体”脱贫攻坚战
北大医院探路行业水准原点
健全防治体系破除“恐癌”心咒
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减负
舞起大运河文化带扬州龙头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