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滕建荣:医学有局限,服务无止境

□ 《民生周刊》记者 王丽 《 民生周刊 》(

    “卫生人应该有所作为,率先从群众最迫切要求改变的‘看病繁’‘看病难’问题入手实施改革,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发展智慧医疗,彻底颠覆传统的诊疗流程。”

    纵观“杭州医改”的创新历程,在围绕“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初心之外,初步实现了从医疗到医疗保健的转型。其中既有细致入微的细节创新,也有组织构架平台的重塑,更有思想、理念的更化。

    “创新理论”之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承担创新主体的是那些具有强烈使命感,并具备企业家精神的超凡人物。在缓解“看病难,看病繁”的医改实践中,杭州“智慧医疗”方案的操刀者,杭州卫生计生委主任滕建荣就被同事誉为一个勇于攀登的超凡人物。

    近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评选的2016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十大新闻人物新鲜出炉,滕建荣及其团队与其他9个团体摘得殊荣。

    杭州医改为何要从“看病难,看病繁”入手?在整体推进“智慧医疗”过程中,如何统筹兼顾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就上述问题,《民生周刊》记者对滕建荣进行了专访。

    民生周刊:杭州医改为何要从缓解“看病难,看病繁”入手?

    滕建荣: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有个过程,人民群众不可能等你到体制机制完善以后,才来评价就医体验。长期以来,医疗机构流程复杂、现场排长队、候诊时间长、诊疗秩序混乱,是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卫生人应该有所作为,坚持从卫生自身做起,率先从群众最迫切要求改变的“看病繁”“看病难”问题入手实施改革,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发展智慧医疗,彻底颠覆传统的诊疗流程。

    民生周刊:在实地走访中不难发现,杭州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发展智慧医疗,重构了传统的诊疗流程,切实缓解了“看病难”和“看病繁”的顽疾。同时,对签约服务和资源下沉为载体,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在发展智慧医疗以外,还有哪些工作在整体推进?

    滕建荣:共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鼓励改革创新,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上充分保障,将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财政、人力社保、编办、物价等部门协同配合、城乡统筹、联动改革,围绕“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努力做到居民“小病不出社区”。

    二是架构了相互联系、互为支撑、保障有力的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加快发展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杭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实施意见、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实施方案,以及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促进办法等十余个政策和地方法规,围绕“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研究出台医保政策倾斜、调整服务价格、提高医务人员薪酬等配套政策,为促进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

    三是建立了患者愿去、基层能接、医院肯放的分级诊疗模式。

    围绕“患者愿意去”: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了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

    按照每个街道(乡镇)建设一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每1000~10000名被服务人或步行15分钟(农村出行20分钟)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规划要求打造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圈。

    其次是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高了对患者的“黏性”。落实了费用保障机制,签约服务费每人每月10元(全年共计120元),由个人和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分担。其中签约对象承担10%,市财政承担25%,区财政承担65%,解决了以往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服务却不能提供有政策支撑的服务,居民有实际需求却得不到服务的矛盾。让签约居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真正实现了全人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提高了基层的服务内涵。

    第三是建立差别化支付的医保政策,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拉大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自付比例差距,比如,退休职工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自付比例为8%,较在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别低7个和10个百分点。而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可享受进一步优惠政策。其中,门诊医保起付标准下降300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通过签约转诊至上级医院产生的诊治费用按社区报销比例直接结算。

    民生周刊:2016年底杭州所有区、县(市)政府都出台了签约服务政策,目前,全市签约总人数已达173.2万人,有签约医生认为,随着签约服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分级诊疗体系日益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面临“接不住”的风险。对此,您怎么看?

    滕建荣:供需矛盾是存在的,困难也是有的。但围绕“基层接得住”杭州做了多种探索。

    首先是建立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机制。

    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取消绩效工资总额限制,建立内部调剂机制,辖区卫计部门在核定的总量内,根据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考核情况,统筹确定各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明确单位自主分配权,设立绩效考核奖,体现优绩优酬。

    其次是签约服务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在物价部门支持下兼顾供需双方需求,对家庭病床建床费、家庭病床巡诊费、出诊费收费标准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调价后的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签约服务后,上门诊疗服务人次数纳入有效门诊服务人次统计范围,根据工作量相应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年度经费总额。

    第三是通过医联体机制提升基层能力。在城区市级综合医院联合周边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联合体,实施医疗资源统筹管理、有序开展双向转诊、慢病治疗药品的统一配送、巩固和深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在城乡之间,实施优质资源下沉,由市级医院长期下派管理及技术团队全面参与托管医院的运行管理;市政府专项补助市级医院,县政府根据评估结果增加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建立了政府担当、卫生指导、医院结对、重点发展、全面提升的运行格局。

    现共有6家市属三甲医院托管了18家县级医院,2016年实现市对郊县以及县对乡镇资源下沉的全覆盖。

    民生周刊:杭州市是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是否有医院因政府“补偿不到位”出现亏损的情况?对此,杭州有哪些经验可借鉴?

    滕建荣:医院不能靠15%的药品差价生存,而要靠医护人员的服务价值。但对于医院100%损失的药品收入,财政对医院的补偿非常重要。

    围绕“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工作目标,我市早在2014年4月1日零时起开展了以实施药品零差率、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调整收入结构和改革支付方式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在兼顾医疗服务成本和政府补助基础上,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适当提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含药事服务费)等,合理体现医疗服务的技术和劳务价值。同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适当提高了市级参保人员在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查费报销比例,引导并逐步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机制。还提高了在职、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在三级医院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

    另外,政府增加财政投入,除落实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信息化建设、公共卫生任务等补助政策外,专门设立取消“以药补医”专项资金,弥补市级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减少的收入,确保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增加财政投入,使公立医院取消以药养医后的综合弥补率达到92%。

    民生周刊:近几年患者满意度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5年群众对杭州市级医院总体满意率稳定在97.5%以上,较改革前提高1.5个百分点。对于“智慧医疗”您有怎样的期待?

    滕建荣:杭州卫生工作理念是“医学有局限,勇于攀登;服务无止境,追求卓越”。

    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和省市联动,围绕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等5项重点工作,大胆创新和实践,为全国全省深化医改积累经验,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健康获得感,为杭州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作出新贡献。?

新医改 看杭州
“智慧医疗”:杭州医改突破口
滕建荣:医学有局限,服务无止境
垃圾分类,农村走到了前面